理论教育 解构主义理论:反常规与颠覆性的艺术表现

解构主义理论:反常规与颠覆性的艺术表现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6年哲学家德里达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作为一个哲学派别而存在。对于设计师而言,将解构主义理念用于艺术创作,无疑是将解构主义所推崇的反常规的、颠覆性的精神表现于设计作品上。20世纪80年代,建筑师彼德·埃森曼和贝马德·屈米二人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理论应用在设计界,提出了建筑设计中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盖里被认为是世界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解构主义理论:反常规与颠覆性的艺术表现

(一)解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欧一些国家兴起了结构主义,它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其研究方法曾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它主张用特定的结构观念来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它认为结构是由成分构成的,而成分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结构,要了解对象或成分的性质,就必须首先了解其整体结构的性质。

20世纪七十年代,正当结构主义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要占据法国学术思想舞台,并向世界范围传播之时,在其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进而产生了分化,导致了后结构主义的产生。后结构主义者指出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静止的结构。1966年哲学家德里达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作为一个哲学派别而存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应是西方抽象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段必然轨迹。德里达试图用解构主义的方法摧毁结构主义,进而颠覆传统哲学的基础,对西方哲学中自足的概念、符号后面的本义,以及语言背后的内涵,作了毁灭性的批判。解构主义动摇了人们通常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结构传统观念,敞开了意义的不确定性,摧毁了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等级秩序,展现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方式,改变了人们关于哲学的基本观念,迫使着当代哲学的存在样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使哲学打破了原有的桎梏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开启了一个解构主义时代,解构主义长期以来也一直作为一个哲学派别而存在。

20世纪八十年代,解构主义设计作为后现代设计中的一个现象,解构主义理论真正被应用到艺术设计领域。解构主义设计家们从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的理论中得到启发,对以往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设计进行解构,从而设计出极富个性化的新作品,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解构主义的有关结构——解构——重构的理论,对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解构主义的概念及特征

1.解构主义的概念

“解构”一词,英法文同形,为“Deconstruction”。它最早在德里达60年代中期的作品如《结构,符号和人文学话语中的差异运动》等著作中亮相。1983年,德里达在《写给一位日本朋友的信》中对这一术语专门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个体部件本身就含义,即符号本身就有含义,对于单独个体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为重要。解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摧毁或破坏,对“解构”的理解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掌握:一是“解”;二是“构”。所谓“解”即“解开、分解、拆卸”;所谓“构”即“重组、构成、结构”之意。依此把两者拼合起来就是“打散后再重组或分解后再组合”。

2.解构主义的特征

在设计中,解构主义的特征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1)散乱。解构主义在总体形象上一般都做得支离破碎,疏松零散,变化万端。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方向的处理上极度自由,超脱传统服装的常规形状。(2)残缺。即强调不完整状态,故意破损某些局部,力避完整,不求齐全,有的地方故意做出残损状,缺落状,破碎状,不了了之状,令人愕然,又耐人寻味。解构主义中的种种元素和各个部分的连接常常很突然,它们好像是碰巧偶然地撞到一起,大量采用颠倒、扭转、弯曲等表现手法,使人的视觉愕然以达到一种美感的追求。(3)突变。即以几种毫不相干的元素进行组合,巧妙改变或者转移原有的结构。(4)失重。即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稳的不安全状态。好像即将滑动、滚动、错移、翻倾,以至于似乎要坍塌的不安架势。有的也能令人产生轻盈、活泼、灵巧的效果。(5)超常。即超越常规,标新立异,在创作中总是努力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力求避免常见、完整、对称的结构。解构主义的意识渗入到服装设计师的“肌体”中,设计师通过偶然机遇、荒诞组合、随意堆砌等手段来进行创作。

(三)解构主义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贾奎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理论为艺术创作带来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德里达解构哲学的激烈表达使它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其理论的影响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等众多方面。设计师形式上打破了既定的规则应用诸如倾斜、扭曲、交叉、折叠、错位等一系列手法,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充满复杂性、矛盾性与不定性的形象。设计师将解构主义理论用于实践,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解构主义艺术创作做了富有成效的风格探索。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的一种设计风格,具有很大的个性、随意性和丰富的表现性,是对正统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与标准的否定与批判,设计方法与视角的多样性,为艺术领域带来了多样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各艺术思潮的产生,往往有其内在的社会动因和艺术动因,在竞争中,其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如果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和艺术创作的规律,便会快速的兴盛起来。

1.解构主义对艺术形式的影响

解构主义对艺术形式的影响,给人们产生的视觉感觉的变化是巨大的。在解构主义创作中,不仅给人们带来一种感观上的愉悦,而且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刺激。对于设计师而言,将解构主义理念用于艺术创作,无疑是将解构主义所推崇的反常规的、颠覆性的精神表现于设计作品上。他们拒绝作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它们所做的是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一种破坏和重构,是要对艺术创作本质进行重新定义。他们不愿再毕恭毕敬地遵循固有的创作理念,所采取的态度更不是后现代主义那样“温柔的”批判,而是采用彻底的推翻态度,叫嚣式的宣言和一个个试验品的作品重新制定一套新的艺术形式游戏规则。(www.daowen.com)

20世纪80年代,建筑师彼德·埃森曼和贝马德·屈米二人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理论应用在设计界,提出了建筑设计中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1988年,由飞利浦·约翰逊和马克·微盖里在纽约现代馆主持的七人展和在伦敦的泰特美术馆举行的关于“建筑和艺术中的解构”国际研讨会,表明了解构主义开始登上国际建筑舞台。

盖里被认为是世界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他的建筑作品基本都采用了解构的设计方法,把完整的建筑整体作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貌似破碎的空间和形态,冲突,散乱、怪异、破碎、扭曲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他的建筑作品夸张了建筑功能和部件表现,把所有过去的经典和严谨的理论、既有的规律,都抛在了过去。他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变化,人们在面对其作品和进入其中后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建筑品味和不同的形式美感。他把每一座建筑都当作雕塑品来对待,在设计中重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是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整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关系的表达。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解构主义最负盛名的作品,在这个建筑上,传统的建筑结构被打破,找不到两样完全相同的构件,建筑物充满了新鲜感,给我们别样的体验。盖里的建筑同时拉近了建筑与艺术形式的距离,位于布拉格的尼德兰大厦,窗洞上下错落安排,墙面运用波浪状装饰线,建筑的色彩与附近建筑很和谐。尼德兰大厦的动态感与周围稳重、端庄的古典建筑形成强烈对比,使之在整个文化区内引起极大的视觉反差,从而成为整个文化区的视觉焦点,升华了整个街区的视觉感染力。

彼德·埃森曼被公认为运用解构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实践的典型的建筑师,他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有很深的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是埃森曼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它取消了艺术作品的权威地位,反映他的艺术形式与解构语言的完美结合,同时对建筑和艺术品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建筑应打破惯例,通过对这一建筑的解读,可以比较清晰的认识埃森曼及整个解构建筑设计对德里达解构思想理论的回应。

哥伦布会议中心是埃森曼最有影响的建筑作品之一。这座紧靠商业中心的建筑,采用彩色的金属板壁和任意并置的条状形式。整座建筑群,从立面到屋面,没有任何一处形成平整统一的面,创造出一种凹与凸、正与斜的冲突,赋予建筑以运动感和生命力。内部空间的处理极其灵活,使用者可以随意对空间进行分割或重新设计内部空间,整个建筑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局部的装饰上,都体现着一种破碎的形式美。

2.解构主义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解构主义作为解构哲学指导下出现的一种设计观念,它是基于理性思想之上的设计方法。在崇尚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于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包容性,对于另类设计不再耿耿于怀并心怀坦然,人们需要多样的文化并存,对室内设计也同样,追求各种风格共存,这是时代的进步。现代室内设计,已经成为满足人类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运用技术手段及审美原理,对内部空间环境重新营造的一种手段。它不仅满足人类的生理与心理要求,还要对历史文脉、环境风格等文化内涵进行传承。

在室内设计的解构过程中无论是“解”还是“构”都是表明了解构理论在实践层面所具有的活力及功能价值,通过了解现代室内风格可以看到很多解构主义的缩影:一个空间中同时出现中式的餐具和欧式的灯具木质材料与钢筋混凝土的墙面直接连接形成的形象墙等等。室内空间形态、装饰饰物、家具摆设、等各元素间的拆分组合就是解构主义的表现形式,具有唯一性和独创性。室内设计外在形式上表现出拼贴、组合的随意性、散乱性,在深层设计元素的构成中却体现出极强的秩序化逻辑关系,在同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3.解构主义对艺术表现手法的影响

解构主义将不同类型的元素解构、重组,以全新的形象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体现艺术创作的原创性和震撼性。解构主义的这种游戏式的表现特质,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游离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表现空间,颠覆传统、解构现实、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过设计形式和内涵的变化来表达创意的主题,使得越来越多的创作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设计风貌和审美取向,从形式到主题都颠覆了原有的设计理念。解构主义是设计者根据设计的主题,通过自己的艺术修养、设计技巧,把设计观念在创作上的充分展现。它也是设计者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修养、艺术才能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作为现代广告创意重要的理论支柱,解构主义的创意理念一直深入人心,无处不在。图3-1是IBM公司的招贴广告设计,也是兰德的传世之作。作为一名功能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兰德在内容和形式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简洁地表达内容,不需要华丽的语句。

图3-1 IBM公司招贴“眼睛和蜜蜂

他总是试图在广告作品中引导受众主动探索和诠释广告传达的内容。一个眼睛、一只蜜蜂和一个M代替了IBM的传统标志:“I”被设计成眼睛(Eye),代表着对人的关爱;“B”被设计成蜜蜂图形(Bee),代表辛勤劳动;“M”指信息与科技,代表着对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创作时,兰德并未用简单的英文字母设计这幅招贴,而是把这些符号元素进行意义上的分解,再将各种符号信息重新组合,体现了IBM锐意创新、辛勤劳动、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其和谐自然的风格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符合观众的接受心理。兰德创造性思维的不同,从而使作品具有独创性和科学性,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整合与转化的过程。在貌似结构零散的与传统程式不同的秩序中获得设计手法的自由,强调符号形态的隐喻和非理性,以打乱、拼贴、否定重新组合的表现形式,使得解构成为无限的可能。

艺术创作在创作和形式表现上,都备受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解构主义将人们熟知的事物有意识地视为陌生,对完整的形体有意识地进行破坏,打破原有秩序后再创造出更为合理的秩序,有效传达信息使其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大胆地运用解构主义进行创作,实现了按常规思维方法所不可能得到的转换,让人们透过神奇诡异的大胆创造,使艺术创作的创意空间得以拓展,解构主义使艺术表现手法拥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