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个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长,平均半径约为6 371 km的椭球体。测量工作在地球表面进行。地球的自然表面有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湖泊、河流和海洋等高低起伏的形态,其中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在地面进行测量工作应掌握重力、铅垂线、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和法线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如图1.3(a)所示,由于地球绕南北极自转,其表面的质点P除受万有引力F万的作用外,还受到离心力F离的影响。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F万与离心力F离的合力称为重力G,称重力的方向为铅垂线方向。
图1.3 地球自然表面、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铅垂线、法线之间的关系
假想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越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个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形成的重力等位面,物体沿该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如水在这个面上不会流动),其特点是曲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根据这个特点,水准面也可以定义为: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由于水准面的高度可变,因此符合该定义的水准面有无数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唯一的。
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地球各处万有引力F万的大小不同,致使重力G的方向产生变化,所以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有微小起伏、不规则、很难用数学方程表示的复杂曲面。如果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投影到这个复杂曲面上,计算起来将非常困难。为了解决投影计算问题,通常是选择一个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椭球面作为投影的基准面,这个椭球面是由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的椭圆NESW绕其短轴NS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面,如图1.3(b)所示。旋转椭球又称为参考椭球,其表面称为参考椭球面。
如图1.3(c)所示,由地表任一点向参考椭球面所作的垂线称为法线,地表点P的铅垂线与法线一般不重合,其夹角δ称为垂线偏差。(www.daowen.com)
决定参考椭球面形状和大小的元素是椭圆的长半轴a、短半轴b与扁率f,其关系为
我国采用的3个参考椭球元素值及GPS测量使用的参考椭球元素值列于表1.1[1]。
表1.1 参考椭球元素值
在表1.1中,序1的参考椭球称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序2的参考椭球是1975年16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IUGG)通过并推荐的椭球,简称IUGG1975椭球;序4的参考椭球是1979年17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通过并推荐的椭球,简称IUGG1979椭球;序3的参考椭球的长半轴a与序4的相同,但扁率有微小的差异。
由于参考椭球的扁率很小,当测区范围不大时,可以将参考椭球近似看作半径为6 371 km的圆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