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是以不锈、耐蚀性为主要特性,且铬含量至少为10.5%,碳含量最大不超过1.2%的钢。不锈钢在空气、水、盐的水溶液、酸及其他腐蚀介质中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是化肥、石油、化工、国防等工业部门中广泛使用的材料。
不锈钢是在腐蚀介质中承受或传递载荷的,因此不锈钢的性能要求是:高的耐蚀性、良好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工艺性和好的经济性。
6.4.2.1 金属腐蚀的基本知识
按腐蚀过程进行的机理,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类。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化学介质直接发生纯化学反应造成的腐蚀,如Fe在高温下的氧化腐蚀。电化学腐蚀是由于不同金属或金属的不同相之间,电极电位不同,构成了原电池而产生的腐蚀,如Fe在室温下的腐蚀。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更重要更普遍的形式。
产生电化学腐蚀的条件是:有两个不同电极电位的金属或同一金属中有不同电极电位的区域,以形成正、负电极;有电传导(电极之间有导线相接或电极之间相接触发生了短路);电极之间存在电解液。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区别是:在电化学腐蚀中,有电流产生;而在化学腐蚀中,无电流产生。
在原电池中,电极电位相对较低者,作为负极(阳极),本身要发生电化学反应(阳极反应),失去电子,被腐蚀;而电极电位较高者,获得电子将产生氢气(阴极析氢)。
同一金属内不同电极电位的两个相组成的原电池,称为微电池。在合金中,化合物(如第二相、夹杂物等)都较固溶体的电极电位高,因而固溶体将被腐蚀。例如用硝酸酒精腐蚀珠光体组织,其中的铁素体被腐蚀,而渗碳体不被腐蚀,结果铁素体的条带凹陷,渗碳体的条带凸起,在光学显微镜的照明下,可以看到清晰的珠光体条纹。
从金属腐蚀的机理中,可找出提高抗蚀能力的途径。
提高合金基体(一般都是固溶体)的电极电位;使合金得到单一固溶体,尽量减少微电池的数量;使合金的表面形成稳定的表面保护膜,阻止合金与水溶液等电解质接触。
实现提高耐蚀性几条途径的主要方法是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加入不同的元素,可在一条或几条途径上产生作用,使钢耐蚀。
(1)加入Cr,提高基体的电极电位:图6.20所示为Cr对Fe-Cr合金电极电位的影响。从图中可见,当Cr量达12.5%原子比(即 1/8)时,电极电位由-0.56 V提高到了+0.2 V,此时,钢已能耐大气、水溶液和稀硝酸的腐蚀。当Cr量达25%原子比(即2/8)时,电极电位由+0.2 V提高到了+1.6 V,可耐更强烈腐蚀介质的腐蚀。
图6.20 Cr对Fe-Cr合金电极电位的影响
(2)加入Cr、Si、Al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在钢中加入Cr、Si、Al等合金元素,能在钢的表面形成致密的Cr2O3、SiO2、Al2O3等氧化膜,能阻止腐蚀介质与基体金属的进一步接触,从而可以提高钢的耐蚀性。
(3)加入Cr、Ni、Mn、N等形成单相奥氏体组织等:当wCr>18%,wNi>8%时,就能获得单相奥氏体;wNi>3%,wCr>18%,得到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获得单相铁素体钢,需很高的含Cr量,低的含Ni量。
(5)加入Mo、Cu等,提高不锈钢在非氧化性酸中抗点蚀的能力。
常用不锈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见表6.23,热处理制度、力学性能及应用举例见表6.24。
表6.23 常用不锈钢的牌号与化学成分(摘自GB/T 1220-2007)
续表
表6.24 常用不锈钢的热处理、力学性能及应用举例(摘自GB/T 1220-2007)
续表
6.4.2.2 马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的主要钢种类型有:低碳及中碳的Cr13型钢,如12Cr13、20Cr13、30Cr13、40Cr13等;低碳高铬低镍钢,如14Cr17Ni2钢;高碳的Cr18型钢,如95Cr18、90Cr18MoV。(www.daowen.com)
在马氏体不锈钢中,随着含碳量的提高,强度提高,而耐蚀性将降低。随着含铬量的增加,耐蚀性提高。加入Ni的目的是提高耐蚀性、强度及韧性,加入Mo、V则是为了提高硬度。
马氏体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如大气、水蒸气、氧化性酸)中耐蚀,在非氧化性介质(如盐酸、碱、硫酸)中不耐蚀。
马氏体不锈钢因含碳量较高,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而其耐蚀性、塑性、焊接性能等,则较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差。在马氏体不锈钢中含碳较低的钢,如 12Cr13、20Cr13、14Cr17Ni2 等,类似于调质钢,主要用作耐蚀机械零件,如汽轮机叶片、水压机阀等。而含碳较高的钢,如30Cr13、40Cr13、95Cr18等,类似于工具钢,主要用于医用手术工具、不锈钢弹簧、轴承等。
Cr13是价格最低廉的不锈钢。由于Cr13型马氏体类钢能淬火产生马氏体转变,可以获得优越的热处理强化,所以这类钢可进行多种热处理,以控制和调节这种相变,满足不同的力学性能的要求。
12Cr13、20Cr13一般用于耐蚀结构件,使用调质态,以获得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12Cr13的淬火温度为980~1 050 °C,油冷,淬火后的组织为少量铁素体+低碳板条马氏体,硬度约43 HRC。淬火后及时于700~750 °C回火,回火后应快冷,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20Cr13的淬火温度为1 000~1 050 °C,油冷,淬火后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硬度约50 HRC。淬火后及时于700~750 °C回火,回火后应油冷,组织为保留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
40Cr13、95Cr18、90Cr18MoV用于高硬度和高耐磨零件,其热处理采用淬火低温回火处理。40Cr13可加热到1 050~1 100 °C淬火,油冷或硝盐分级淬火以减少变形,淬火后组织为马氏体+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回火温度为 200~300 °C,空冷,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
6.4.2.3 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分特点是含碳量较低,最高含碳量≤0.12%;按含铬量,钢种类型分为3组,Cr13型、Cr17型、Cr27~30;7个牌号的钢中有3个加入了钼,目的是提高不锈钢抗有机酸及氯离子腐蚀的能力,加入铝是为了提高钢的抗氧化能力。
铁素体不锈钢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Cr23C6型碳化物。铁素体不锈钢中无γ相变,从高温到低温,基体组织一直保持为α-铁素体组织。
铁素体不锈钢的耐蚀性较好,特别在硝酸、氨水中有较高的耐蚀性,同时其抗氧化性也较好,而强度较低,主要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和抗氧化钢,如生产硝酸、氮肥的设备和化工管道等。
铁素体不锈钢在热加工后常进行退火处理,一般采用空冷或水冷来避免475 °C脆性。
6.4.2.4 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特点如下:
(1)含碳量很低。最高含碳量也小于0.15%,有些钢种的含碳量小于0.030%。
(2)利用Cr、Ni配合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等。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成分为wCr≥18%,wNi≥8%,因而简称为18-8型不锈钢。镍、铬对形成奥氏体来说是相辅相成的,镍是奥氏体形成元素,镍量为 8%~25%,铬量为 1%~18%,都促进奥氏体的形成;Cr提高钢的电极电位,遵循/8n规律,镍也有助于钝化,当Cr、Ni总量=18+8=26时,不锈钢的耐蚀电位接近/8n规律中n=2时的电位值,既得到了单相奥氏体,又得到了很高的基体电极电位,使耐蚀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典型钢号如1Cr18Ni9、0Cr18Ni9。
(3)加入Mo、Cu等,提高不锈钢在硫酸、盐酸和某些有机酸中耐腐蚀性能以及提高钢的抗点蚀能力。Mo 是铁素体形成元素,需增加 Ni 量,获得奥氏体组织。典型钢号如06Cr17Ni12Mo2等,也有Mo、Cu复合加入的,如06Cr18Ni12Mo2Cu2等。
(4)加入Nb、Ti等,提高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能力,Nb、Ti等也是铁素体形成元素,需增加Ni量,获得奥氏体组织,如06Cr18Ni11Ti、06Cr18Ni11Nb等。
(5)加入Mn、N等代替Ni,以节约Ni,如12Cr17Mn6Ni5N、12Cr18Mn8Ni5N等。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还有各类元素同时加入,以提高钢的综合性能,典型钢号如06Cr18Ni12Mo3Ti等。
奥氏体不锈钢在平衡状态下的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碳化物。而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经固溶处理后的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组织。
在所有不锈钢中,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最好,塑性最好,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最好,且无磁性。
但奥氏体不锈钢含有大量的合金元素,价格昂贵,容易加工硬化,使切削加工较难进行。此外,奥氏体钢线膨胀系数高,导热性差,在加热及冷却时应注意这一点。
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最广泛的耐酸钢,约占不锈钢产量的2/3,主要用于制造生产硝酸、硫酸等化工设备的构件,冷冻工业用低温设备构件。因其无磁性,形变强化后可作钟表发条等零件。
奥氏体不锈钢在 450~850 °C 保温或缓冷时,以及焊接热影响区会出现晶间腐蚀现象。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是,富 Cr 的 Cr23C6在此温度区间沿晶界析出,使其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贫铬区的电极电位将陡降,在形成微电池时,成为阳极,而沿晶界边缘发生腐蚀。防止措施有:降低钢中碳量,碳降至 0.03%以下,将不会产生晶间腐蚀;加入Ti、Nb等形成稳定碳化物(TiC或NbC),避免在晶界上析出富Cr的Cr23C6;采用适当热处理工艺。
奥氏体不锈钢因不能相变强化,只能形变强化,且可冷拉成细丝,冷轧成很薄的钢带或钢管。经过大量变形后,钢的强度大为提高,尤其是在0 °C以下轧制时,bσ可达 2 000 MPa以上。这是因为除加工硬化外,还叠加了应力诱发马氏体转变,但也产生了铁磁性。
奥氏体不锈钢经1 000~1 150 °C的固溶处理,能消除焊接、热加工和其他工艺操作造成的应力和晶间腐蚀倾向。奥氏体不锈钢均要经过固溶处理,以获得单相奥氏体。
固溶处理后,加热到850~950 °C保温后空冷。含Ti、Nb的钢,在加热保温中,Cr的碳化物溶解,Ti、Nb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并且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Cr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晶间腐蚀倾向。不含Ti、Nb的钢,在加热保温中,使奥氏体-碳化物晶界的Cr浓度提高,消除了贫Cr区,提高了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