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如图6-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图6-1 PLC系统设计流程图
1.熟悉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分析控制要求
要了解并熟悉工艺过程,应以经过优化的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首先是确定被控对象的类型,从大类来划分,有离散型、连续型和混合型三大类型。在离散型对象中存在顺序控制、逻辑控制和运动控制(位置、速度及加速度等控制),以运动控制为特点;连续型对象则以过程控制(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及浓度等控制)为特点;混合型对象通常是既有运动控制又有过程控制。
控制要求主要包括控制的基本方式、应完成的动作和自动工作循环的组成环节,以及必要的保护和联锁措施等。PLC系统的控制要求并不仅仅局限于设备或生产过程本身的控制功能,还应包括操作员对生产过程的高水平监控与干预功能、信息处理与管理功能等。
PLC对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控制功能是其系统的主体部分,其他功能是附属部分。PLC系统设计应围绕主体展开,兼顾考虑附属部分。对一个较复杂的生产工艺过程,通常可将控制任务分成几个独立部分,而每个部分往往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具体步骤。
2.确定I/O设备
PLC是针对逻辑、顺序控制而研制的工业控制器,时至今日,PLC的长项仍是开关量控制。对于以开关量为主的控制项目,根据被控对象的功能要求,确定PLC系统的I/O点数,进而选择适合的I/O设备。典型的输入设备有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和传感器等;典型的输出设备有继电器、接触器、指示灯和电磁阀等。
如果存在运动控制,如交流调速或直流调速系统,则可选用模拟量输出(D-A)单元,确定模拟量的输出点数。选用D-A单元时,应了解该单元自身是否配CPU,是否能独立工作,这关系到调速器的采样周期,采样周期一般为ms(毫秒)级。
如果还有位置控制,可以选用位置控制单元,确定控制轴数。应了解该单元的输出是脉冲输出还是模拟量输出,以便与驱动器配套。还要了解交流伺服驱动器与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性能。
如果系统还包括过程控制,如温度控制,则要选用温度控制单元,确定温控点数,了解该单元的控制算法及是否有模糊控制和自整定算法。
3.PLC的硬件系统配置(www.daowen.com)
根据已确定的I/O设备,统计所需I/O点数,选择合适的PLC类型,包括选择机型、CPU、存储器容量、I/O模块及电源模块等。
4.分配I/O点
分配PLC系统的I/O点,编制出I/O分配表,画出I/O端子接线图。然后可以开始PLC程序设计,同时进行控制柜(或操作台)的设计与现场施工。
5.设计应用程序
根据顺控图设计梯形图(即编程)。这一步是整个PLC系统设计的核心工作。要设计好梯形图,首先要熟悉控制要求,还要有一定的电气设计实践经验。
6.初步调试程序
将程序输入PLC后,应先进行程序的初步调试工作。由于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在将PLC连接到现场设备之前,必须进行软件测试,以排除程序中的错误,同时也为连机调试打好基础,缩短总调试的周期。
7.联机调试
在PLC软硬件设计、控制柜制作及现场施工结束后,开始整个系统的联机调试。如果控制系统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应先做局部调试,然后再进行整体调试;如果控制程序的步骤较多,则可先进行分段调试,然后再连接起来总调。调试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排除,直至调试成功。
8.编写技术文件
系统技术文件包括功能说明书、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元件明细表、PLC梯形图等。功能说明书是在被控过程分解的基础上对过程的各部分进行分析,把各部分必须具备的功能、实现的方法和所要求的输入条件及输出结果,以书面形式描述出来。在完成了各部分的功能说明书后,就可以进行归纳统计,整理出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因此,功能说明书是进行PLC系统设备选型、硬件配置、程序设计、系统调试的重要技术依据,也是PLC系统技术文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功能说明书时,还可能发现过程分解中的不合理处并及时予以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