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下列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模块化设计:
1)以前研制的标准模块的可靠性及输入输出特性均符合新产品的需求,并且可以简化目前的设计工作。
2)用更新、更好的功能单元替换旧单元能改进现有设备时。
3)若模块设计利于采用自动化的制造方法时,应优先采用模块设计。
4)可直接从市场采购的模块,在经过可靠性验证后,应优先采用。
5)能更有效地简化各级维修作业时。
6)有利于故障的识别、隔离和排除时。
7)降低设备对维修人员的数量和技能要求时。
8)有利于实现故障自动诊断时。
771.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模块划分的原则如下:
1)所划分的模块应具有特定的独立功能和结构,技术指标明确,可以进行单独运行或测试、制造和储备。
2)所划分的模块应具有典型性、通用性、互换性(兼容性),具有标准的信息接口关系或连接要素,便于升级。
3)所划分的模块应具有良好的组合性,能以有限种类的模块组成能满足各种需求的不同产品。
4)模块的大小应与划分的功能大小、模块使用、管理的方便性、预期的维修级别相适应。
5)所划分的模块应能满足在研设备和预研设备的需要,并尽可能适用于现有设备的改造,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和较长的生命力。
6)应能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包括模块化成果)并能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先进性和稳定性,不因科学技术发展而被过早地淘汰或在结构上发生较大变化。
7)有利于进行系列化工作,便于形成模块系列。
8)应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适应“三级维修”体制。
9)应能提高设备的互连、互通和互换能力。
10)模块界面应简洁、清楚。
11)有利于规模生产和商品化,并应考虑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可能性,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772.模块设计的一般原则如下:
1)应尽量使产品中的模块可用产品自身或携带的检测装置来进行故障隔离。
2)每个模块本身应具有尽可能高的故障自检和隔离能力。
3)模块的分解、更换、结合、连接等活动应不用或少用专用工具。
4)模块本身的调校工作应尽可能少。(www.daowen.com)
6)对带有密级的模块应加以标明,以便提供适当的处理方法。
773.弃件式模块设计准则如下:
1)不能因价格低的元器件发生故障而使模块中价格昂贵的元器件报废。
2)不能因可靠性差的零件发生故障而造成模块中可靠性高的零件报废。
3)费用低、非关键、重要件且容易得到的产品应首先考虑设计成弃件式模块。
4)弃件式模块的报废标准应明确并易于鉴别。
5)弃件式模块应有明显标记指是弃件式的,并在技术文件中说明。
6)弃件式模块中的贵重零件应设计得利于回收。
7)对于可能受污染的零件应规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8)弃件式模块也应封装,但应保持与性能及可靠性要求一致。
774.模块化设计一般利用功能关系来划分模块,有利于故障隔离和维修保障。常用的功能分组方法有逻辑流分组法、回路分组法、产品结构分组法及维修频率分组法等。
775.按产品维修级别规划模块,在基层级维修的产品应尽量全部实现模块化。
776.在满足安装空间要求的情况下,只要在电气上和机械上可行,应尽可能地将设备设计成模块。
777.模块化设计时,应在模块的原材料、设计、使用、维修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实现最佳的性价比。
778.将设备按实体划分为模块,并与功能设计一致,从而使各模块之间相互影响最小。
779.尽量减少相邻模块间的连接。
780.不应要求模块内的元器件同时适合多种功能的需要。
781.多个模块组合使用,拆卸其中任一个模块时不应需要同时拆卸其他模块。
782.尽可能使用插入式模块。应使模块及其插座标准化,但需有严格的防差错措施。
783.只要结构上可行,应将所有设备设计成由一名维修人员就能对故障件进行快速而简便的拆装和更换。
784.应控制每个模块的质量和尺寸,尽量设计得小而轻,一个人就能搬动。一般要求可拆卸单元的质量不大于16kg,当质量超过4kg时应设置把手。
785.如果模块上有控制杆或连杆,应设计得易于从各件上拆卸下来。
786.应给模块提供导向装置和定位销,使模块在安装时能很快地被对准。
787.每个模块应能单独测试。产品更换LRU后无需进行调整或校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