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工科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高校工科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工科与新经济、新科技紧密联系,新经济又与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紧密联系,但是高校目前的课程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从教师层面来看,学校教师对新工科的认识有待加强。

1.课程体系不能完全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

新工科为新工业输送人才、为未来培养人才。新工科与新经济、新科技紧密联系,新经济又与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紧密联系,但是高校目前的课程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科交叉课程略显不足,传统专业课程内容更新不够及时。这主要表现在交叉课程缺乏,课程文理交融和新科技的交叉内容较少,学生可以选修的高质量复合性课程较少,同时传统专业课程体系更新慢,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教师层面来看,学校教师对新工科的认识有待加强。以本书课题组所在高校为例,教师听说过“新工科”的比例为65%(图4-1)。部分教师认为学校在对院校层面开展跨学科教学、建设基层教学组织、为学生开放不同专业课选课权限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图4-1 教师是否听说过“新工科”的比例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新工科强调应对变化和塑造未来,需要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助与共享,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但与传统的工科人才相比,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所需的新工科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背景,而传统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亟须深化改革。但是目前,学校部分课程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个别教师所用教材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此外,在教师层面,学校缺乏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训较少,特别是对教学能力与水平提升的支持不够,青年工科教师的工程化能力不足,企业实践锻炼机会少,工程实践能力偏弱,难以满足当前的需要。在所在高校的问卷调查中,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课堂教学在采用新工科所倡导的互动式、小组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上有所欠缺,得分普遍偏低(图4-2),说明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式还不能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

图4-2 新工科教学方式

3.实习实践难以满足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www.daowen.com)

当前的实习实践运行体系还不足以支撑高质量工程化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存在部分专业毕业实习流于形式的现象,且实习与所学的知识脱节;校友和行业专家较少进校讲授专业和行业发展的前景等相关内容;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指导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和资源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导师人才仍然不够;等等。同时,实习实践基地常常未能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能对区域和产业发展以及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较好的支撑作用。在课程考核中,新工科建设要求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但从所在高校课程考核依据来看,教师的课程考核仍然以出勤、课后作业、期末考试论文为主,采用课堂问答、分组任务、课堂汇报、阶段性测试等过程性考核方式较少(图4-3)。考核评价方式作为课程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具有直接影响,其偏重理论考试的考核而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图4-3 教师的课程考核依据

4.人才培养支撑和保障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此外,学校在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学生开展跨学科创新实践活动的支持条件有限,学校层面缺少跨学科交叉实践平台和公共空间供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研讨的场所有限、氛围不浓;学生体育运动场所的开放时间有待优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