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薄层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分析

薄层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分析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声检测时,经常遇到耦合层和缺陷薄层等问题,这些都可归结为超声波在薄层界面的反射和透射问题。②当时,即异质薄层厚度等于其1/4波长的奇数倍时,超声透射率最低,声压反射率最高。

薄层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分析

超声检测时,经常遇到耦合层和缺陷薄层等问题,这些都可归结为超声波在薄层界面的反射和透射问题。此时,超声波是从声阻抗为Z1的第一介质入射到Z1Z2界面,然后通过声阻抗为Z2的第二介质薄层入射到Z2Z3界面,最后进入声阻抗为Z3的第三介质,如图2-31所示。

1.均匀介质中的异质薄层Z1=Z3Z2

此时声压反射率与声压透射率分别为

978-7-111-59628-8-Chapter02-82.jpg

978-7-111-59628-8-Chapter02-83.jpg

图2-31 介质中薄层的反射与透射

式中 d2——异质薄层厚度;

λ2——异质薄层中的波长;

m——两种介质声阻抗之比,m=Z1/Z2

由以上公式可知:

①当978-7-111-59628-8-Chapter02-84.jpgn为整数)时,r≈0,t≈1。这说明当薄层两侧介质声阻抗相等,薄层厚度为其半波长的整数倍时,超声波全透射,几乎无反射(r≈0),好像不存在异质薄层一样。这种透声层常称为半波透声层。

②当978-7-111-59628-8-Chapter02-85.jpgn为整数)时,即异质薄层厚度等于其1/4波长的奇数倍时,超声透射率最低,声压反射率最高。

不过以上1/2波长全透射和1/4波长透射率最低的问题,在超声检测中实用意义并不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上述公式只有当Z1Z2为同一数量级时,1/2波长和1/4波长产生的透射问题才有意义,如果两者相差太大,比如钢中或铝中的分层或裂纹中的物质若为气体,则气隙再薄也会全反射,而不会有全透射。如f=1MHz时,钢中厚度≥10-5mm的气隙就会产生全反射而不会有透射,而此时气体中的波长约为0.34mm,其半波长为0.17mm,1/4波长为0.085mm,都远大于产生全反射的气隙厚度10-5mm,因此都是全反射。若f>1MHz,则产生全反射的厚度更薄。

二是超声检测通常使用的是脉冲波,脉冲波含有多个甚至无限个频率分量,每个频率分量的波长各不相同,因此即使有某个分量满足半波长或1/4波长条件,其他分量并不满足此条件。(www.daowen.com)

因为超声检测中很少用到单频波,故对耦合层厚度和保护膜厚度的选择也是类似的情况,实践中并不存在半波长耦合效果好而1/4波长耦合效果差的问题,如接触法检测中,显示屏上的反射波波幅会随按压探头力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说明耦合层厚度越薄,耦合效果越好。此结论也与式(2-43)、式(2-44)相符合。在式中以d2≈0代入可得r≈0,t≈1。

在水浸法探伤中,水层厚度选择主要考虑聚焦探头的焦距或多次重合法对应的水距,而不会刻意根据n倍的978-7-111-59628-8-Chapter02-86.jpg来调节。

同样的分析也适用于直探头保护膜厚度的选择,如果不考虑保护膜的使用寿命,仅从声波穿透效果考虑,实验证明保护膜越薄,声波穿透效果越好,因为此时对使用脉冲波(即多频波)的超声检测而言,也不存在保护膜厚度为1/4波长时穿透效果最好的情况。

2.薄层两侧介质不同的双界面

对于Z1Z2Z3,即非均匀介质中的薄层,例如晶片-保护膜-工件,其声强透射率为

978-7-111-59628-8-Chapter02-87.jpg

此时,若使用的是单频波,当:978-7-111-59628-8-Chapter02-88.jpgn为整数),且978-7-111-59628-8-Chapter02-89.jpg时,会产生全透射,即

978-7-111-59628-8-Chapter02-90.jpg

式(2-46)表明,超声波垂直入射到两侧界面介质声阻抗不同的薄层,若薄层厚度等于λ2/4的奇数倍,薄层声阻抗为其两侧介质声阻抗几何平均值时,即978-7-111-59628-8-Chapter02-91.jpg,其声强透射率等于1,超声波全透射。这对于使用单频波的直探头保护膜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前面分析过,对使用脉冲波的超声检测而言,保护膜越薄,透声效果越好。此结论也与式(2-45)相符,在式中取d2≈0,或者d2满足978-7-111-59628-8-Chapter02-92.jpgλ2取峰值频率的波长),可得

978-7-111-59628-8-Chapter02-93.jpg

此时声强透射率与Z2无关,好像中间层(保护膜)不存在。例如,接触式直探头压电晶片的声阻抗Z1=33×106kg/(m2·s),工件(钢)Z1=46×106kg/(m2·s),刚玉保护膜厚度d2≈0,由式(2-47)可得此时T≈9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