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到明代达到高峰。海外性坚质细的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不断进入中国,使匠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硬木操作的经验,把复杂而巧妙的榫卯结构按照他们的意图制造出来。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金属钉子,鱼鳔粘合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全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间不容发,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硬质材料对榫卯要求特别高,这是硬质材料本身的特点所致,它不像其他软木那样有耐受性。硬质木材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硬”字,大凡硬木都坚而脆,伸缩性小。
刨料、凿榫眼、锯榫头的结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吃线与留线,吃半线与留半线”。传统工艺的榫卯制作技术,决定了木结构穿插的严丝合缝,这也是榫卯结构结合的诀窍。如加工过程中,刨料周正要留线,净料光滑要吃线。制作榫卯,榫叫榫头,卯叫卯眼。榫头线锯割时是否把画的线锯掉,要和凿的宽度吻合,叫吃线和留线。榫眼线,朝内面(后面、里面)要留线,朝外面(大面、小面)要吃线。看待工匠水平高低的标准有“是匠不是匠,专比好做杖(指工具)”,这强调了工具的重要性,即好的工匠要使用好的工具,工具要全,精度要高,形态要优美。榫卯必须做得松紧得宜、科学合理,如果榫大眼小,装榫时用力过大则易开裂,榫小眼大则易脱落。而软木榫眼一般榫大眼小,用力装榫,打入眼中,眼不裂而榫则压缩变小不会损坏。标准要求是:硬木榫用锤子轻轻敲打可以装入眼中,即不裂开,也不脱落;再用黏合剂使其紧合永不脱落。胶黏剂自古以来在硬木家具上即作为加固结合的辅助手段。古代用海里的黄鱼鳔,经蒸煮、碾碎、敲打而成,其特点是便于使用也容易回修。如果材料需拆换,则只要在火上烘一烘,经过加热即可熔开,方便拆开调换修理。缺点是容易变质,在雨季易霉变发臭,不卫生且黏度打折。如果用变质的鳔胶粘合榫卯,即可以看到一条明显的黑线,影响美观。现在发明了专供硬木家具使用的化学黏合剂,其优点是使用方便、黏性强、卫生美观,缺点是难以拆开修理。(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