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维实体创建的相关知识及技巧

三维实体创建的相关知识及技巧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AutoCAD 2007中创建三维实体,应首先了解“三维建模”工作空间模式、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的概念,及UCS用户坐标系,掌握多视口的创建方法。使用“三维建模”工作界面,可更加方便地在三维空间中创建实体。

三维实体创建的相关知识及技巧

在AutoCAD 2007中创建三维实体,应首先了解“三维建模”工作空间模式、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的概念,及UCS用户坐标系,掌握多视口的创建方法。

(一)AutoCAD三维建模组成

图4-19 AutoCAD 2007“三维建模”工作界面

在AutoCAD 2007中,选择“菜单”栏→“工具”→ “工作空间”→“三维建模”命令,或在“工作空间”工具栏的下拉表框中选择“三维建模”选项,均可快速切换到“三维建模”工作界面,如图4-19所示。

使用“三维建模”工作界面,可更加方便地在三维空间中创建实体。默认情况下,栅格以网格的形式显示,增加了绘图的三维空间感。另外,在“面板”选项中集成了“三维制作控制台”、“三维导航控制台”、“光源控制台”、“视觉样式控制台”和“材质控制台”等选项区域,用户创建三维实体、观察实体、创建动画、设置光源,为三维对象附加材质等操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环境

此外,在“三维建模”工作界面中,用户可通过状态栏中的“模型”img“布局”img按钮,在模型空间或图纸空间切换,如图4-20所示。

图4-20 “三维建模”工作界面中的状态栏

(二)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的概念

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是AutoCAD为用户提供的两种工作空间。模型空间是指可在其中建立二维和三维模型的三维造型环境,是AutoCAD为用户提供的主要工作空间。前面讲过的绘制工程图样的过程就是在模型空间进行的。创建三维实体也在模型空间进行。而图纸空间是一个二维空间,就像一张图纸,打印之前可在上面排放图形。图纸空间布局提供以多种方式打印图形的功能。

从屏幕显示上可区分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当图形处于模型空间时,视口中UCS图标如图4-21所示。当处于图纸空间时,视口中UCS图标如图4-22所示。

图4-21 模型空间的图标

图4-22 图纸空间的图标

(三)观察三维实体的设置

使用“菜单”栏→“视图”子菜单中的“俯视”、“仰视”、“左视” “右视”、“主视”、“后视”、“西南等轴测”、“东南等轴测”、“东北等轴测”、“西北等轴测”命令,从多方向来观察图形,如图4-23所示。

(四)三维实体的显示模式

在AutoCAD中,为了更好地观察效果,可选择 “菜单”栏→“视图”→“视觉样式”子菜单中选择,或在“视觉样式”工具栏中选择,如图4-24所示。若选择命令不同,其显示效果也不相同,如图4-25所示。(www.daowen.com)

(五)多视口的创建

1. 多视口的作用

为了便于创建三维实体,AutoCAD为用户提供了多视口功能。在三维建模空间工作时,多视口是非常有用的。多视口可在不同的视口分别建立“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主视图”、“后视图”、“西南等轴测”、“东南等轴测”、“东北等轴测”和“西北等轴测”。无论在哪一个视口中绘制编辑图形,其他视口中会相应产生图形和编辑图形。

图4-23 “三维视图”菜单

图4-24 “视觉样式”调用方式

(a)“视觉样式”子菜单;(b)“视觉样式”工具栏

图4-25 不同显示模式示例

(a)三维线框;(b)三维隐藏;(c)真实;(d)概念

2. 多视口创建的步骤

多视口创建的步骤如下:

(1)输入命令。使用“菜单”栏→“视图”→“视口”→“新建视口”或从键盘输入VPORTS命令,弹出显示“新建视口”标签的“视口”对话框,如图4-26所示。

(2)新建平辅视口。在“视口”对话框“新名称”文字编辑框中输入新建视口的名称,再在“标准视口”列表框中选择所需的视口,该视口的形式将显示在右边“预览”框中,如图4-26所示。

(3)给每个视口分别设置一种视图或一种等轴测图。首先,在“设置”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三维”选项,在“预览”框中会看到每个视口已由AutoCAD自动分配了一种视图。若这种设置不是所希望的,用下列方法重新设置:在需要重新设置视图的视口中单击,将该视口设置为当前视口(在窗口中显示一个方框),然后从“修改视图”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需的一项,该视口将被设置成所选择的视图或等轴测图,如图4-26所示。若还需要,可再选择另一视口,用相同方法重新进行设置。在“视觉样式”下拉列表中可选择所需要的显示模式,如图4-26所示。

图4-26 “视口”对话框及有关标签选择示例

(4)完成创建。修改完成后,单击“视口”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退出该对话框,完成平铺视口的创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