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4年,拔山发表了第一个池式沸腾(池沸腾)模式图,该图直到今天仍然是人们了解沸腾整体特点的重要工具,该图为以热流密度与过热度的双对数为坐标的关系图。C点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或偏离核态沸腾条件。池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与形成稳定膜态沸腾的起始点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压强为5.5 MPa附近池沸腾的CHF达到最大。因此达到稳定膜态沸腾阻止液体润湿加热面的蒸汽产生量就相对多一些。
早期对CHF的研究主要是将加热表面放置在一个静止的液池内进行的。观察热流密度和壁面温度之间的关系,清楚地显示CHF条件导致过渡沸腾的发生。池沸腾的CHF值较流动沸腾下的CHF低,随着质量流速增加,DNB型CHF值上升。该CHF机制可以发生在饱和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在过冷液体的条件下。(www.daowen.com)
压力对池沸腾的热流密度的影响示于图3-4中,图中还比较了3个著名的关联式所预测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基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