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丝赛络纺细纱工艺
随着捻系数的增加,纱线毛羽不是一直减少,在较高捻系数时,纱线的毛羽反而增加。这是因为当捻系数超过一定范围时,长丝赛络纺纱过程中,从股线传递到汇聚点以上单纱的捻度增加,使得对从前罗拉输出的须条边缘纤维的控制减弱,边缘纤维头端容易露出纱身形成毛羽。捻系数的增大,可使纤维较好地被紧密结合于纱中,不易滑脱,成纱强力增加;但捻系数继续增大,成纱强力反而降低(与普通环锭纺相似),因此,捻系数不能太大。须条间距较小时,长丝赛络纱强力较高,这表明在较小间距时,同一牵伸系统中两根须条牵伸波的叠合效应有利于改善纱线条干均匀度,从而降低纱线弱环数,使强力增加。随着须条间距的增大,纱线毛羽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当须条间距增大时,单纱夹角和单纱长度增加,加捻过程中,汇聚点处更容易捕捉表面纤维;另外,增大须条间距,使单股纱捻度增加,毛羽数减少。因此,表面毛羽随着须条间距的增加而减少。此外,长丝的张力、钢丝圈重量均影响长丝赛络纱的性能。长丝张力对断裂强度、毛粒、粗节的影响显著;而钢丝圈的重量增加,对纱线毛羽的数量减少产生积极影响,但钢丝圈重量过重,导致纺纱张力过大,纱线断头率增加。
表2-15 不同细纱工艺下的长丝赛络纱质量
注 23tex涤/棉长丝赛络纱,其中涤纶长丝为90旦。
(二)长丝赛络纺纱稳定性分析
图2-28所示为不同纺纱系统加捻区比较,对于传统环锭纺纱,由一根短纤维须条加捻成纱;对于赛络纺纱,采用两根短纤维须条加捻成纱,两根须条的质量、模量和转动惯量均相同;但长丝赛络纺纱中,由一根短纤维须条和一根长丝加捻成纱,且须条和长丝的质量、模量和转动惯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长丝赛络纺纱在对须条和长丝同时加捻过程中存在不稳定、不平衡的现象。这将引起以下两种现象。(www.daowen.com)
(1)断续包芯现象。长丝在一定的预加张力下,扭矩几乎与预加张力成正比,扭矩有可能大于无预加张力的短纤维须条,即长丝产生加捻滞后,而短纤维纱扭转角大,即加捻程度大,短纤维回转较多,产生局部短纤纱包缠长丝的现象,这一现象即称为长丝赛络纺断续包芯现象。
图2-28 不同纺纱系统加捻区比较
(2)剥毛现象。长丝赛络纱属包缠纱,由于长丝与短纤维纱的扭转刚度不一样,加捻过程中,须条和长丝运动不均匀,使复合成形点不稳定,导致复合不均匀,纱线长度方向存在松紧断续纱线部分,在后道加工及服用过程的摩擦作用下,长丝和短纤维须条容易分离,造成短纤维从纱体中分离的现象,这一现象称为长丝赛络纱剥毛现象。
为改善长丝赛络纺成纱过程不稳定现象,提高长丝赛络纱结构稳定性和纱线耐磨性,可采用安装张力补偿装置来平衡长丝与短纤维须条间张力差异,以使两者成纱过程中的拉伸变形和扭转刚度趋于接近,从而消除成纱过程不稳定现象。张力补偿装置安装在成形三角区复合成形点下方纱段。张力补偿装置,可使长丝赛络纺纱V形区内短纤维须条牵伸程度变大,须条捻度增加,纤维在纱体中内外转移比较充分,从而使纱线强力增大、毛羽减少且条干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