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集聚纺纱装置国外主要有瑞士立达公司的Com4型和ComforSpink44型集聚纺细纱机,德国绪森公司的Eliter型集聚纺细纱机,德国青泽公司的Air-Com-Tex-700型集聚纺细纱机,意大利马佐里公司的Olfil集聚纺纱系统和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Rx240-New-Est型集聚纺细纱机。国内主要有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TH598系列集聚纺细纱机,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RFCS型集聚纺细纱机,山西鸿基实业有限公司的SXFl588型集聚纺细纱机,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的JWF1536A型集聚纺细纱机等。根据对须条实现集聚的不同形式划分,典型的集聚纺纱装置可分成以下几类。
(一)气流式集聚纺纱
1.网眼(打孔)罗拉型集聚纺纱
当须条从前胶辊1与网眼罗拉3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经过网眼罗拉3(内装有吸风插件4),须条在网眼罗拉3表面运动时被吸风插件4的吸风槽集聚、转动,须条变成圆柱体,然后从阻捻胶辊2与网眼罗拉3组成阻捻钳口输出,圆柱体须条再经加捻成纱。为进一步提升吸风槽的气流聚集效果,可添加气流导向装置6,引导气流并提升气流向吸风槽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强集聚区气流对纤维的凝聚。立达公司Com4型集聚系统结构如图2-2所示。
网眼罗拉型集聚纺纱前罗拉为钢质空心网眼滚筒,内安装有异形吸风狭槽,从而在阻捻钳口和前钳口之间产生气流负压作用,当须条进入该区域时,纤维受到气流负压作用而产生凝聚,向须条的中心收拢,再加上巨大的负压作用,使须条凝聚加强,且须条宽度逐渐变小,因此,加捻三角区长度明显变小,加捻三角区得以最大程度消除,这将使边缘纤维和中间纤维的强力差异明显减小,同时使边缘纤维在负压作用下,几乎被捻入纱体,纤维束得到理想的控制,便形成结构良好、毛羽较少的细纱。实际产品开发过程中可根据产品开发需要,选择不同结构形状的异形吸风狭槽,如图2-3所示。
图2-2 立达公司Com4型集聚系统结构示意图
1—前胶辊 2—阻捻胶辊 3—网眼罗拉4—吸风插件 5—滚筒钢轴 6—气流导向装置
网眼罗拉型集聚纺纱系统的特点如下。
(1)由于前胶辊和阻捻胶辊由网眼罗拉摩擦驱动,在前钳口和阻捻钳口之间的须条没有张力牵伸。
图2-3 Com4型的不同结构的吸附单元
(2)在前钳口至阻捻钳口区域内网眼罗拉借助空气负压对纤维进行集聚,集聚作用直抵输出罗拉钳口线,加捻三角区可减至最小。
(3)吸风槽和须条运动方向成一倾斜角度,这样被集聚的须条可以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保证纤维头端完全卷入须条。
(4)可纺纤维的最短长度,即胶圈控制钳口线到前钳口之间的距离,受到网眼罗拉直径的限制;网眼罗拉直径越大,主牵伸区的浮游区长度越长,这不利于对纤维尤其是短纤维的控制。
(5)单纤维必须有足够的硬度以防过多的纤维在集聚过程中被吸风吸走。
(6)结构紧凑,集聚部件寿命长,但结构较复杂,难以在老机上改装。
2.打孔胶圈型集聚纺纱
打孔胶圈型集聚纺纱系统的典型设备代表是德国青泽公司的Air-Com-Tex-700型集聚纺纱系统,是在传统前罗拉1、前胶辊2前面增加一个输出控制罗拉3、输出控制胶辊4,控制胶辊4被打孔胶圈6覆盖,同时打孔胶圈6内部装有异形吸风管7,支撑填块5对须条进行必要的托持,其集聚系统结构如图2-4所示。该集聚系统输出罗拉由车头牵伸传动装置经一组中间齿轮传动,和前罗拉同步,并依靠摩擦使打孔胶圈及控制胶辊回转,同时在胶圈表面配置若干的定位孔(圆孔和椭圆孔,如图2-5所示),为了增加单列小孔对横向发散纤维的凝聚,特意间隔设置了横向加宽的椭圆孔。从主牵伸区输出的须条经过打孔胶圈的下方时,纤维受胶圈上小孔的负压吸引而产生集聚,由于打孔胶圈的孔距较小,使加捻前的须条宽度明显减少,加捻三角区几乎消失,从而实现纱线毛羽减少,提高成纱质量。
图2-4 德国青泽公司Air-Com-Tex-700型集聚系统结构示意图
1—传统前罗拉 2—传统前胶辊 3—控制罗拉4—控制胶辊 5—支撑填块 6—打孔胶圈7—异形吸风管 H1、H2—异性吸风管直槽的两个端点
打孔胶圈型集聚纺纱系统的特点如下。
图2-5 打孔胶圈示意图
(1)如图2-4所示,在H1—H2之间,利用打孔胶圈配置的定位孔借助气流的负压对须条进行集聚,且集聚吸风部位在纺纱须条的上部,对可加工的纤维没有任何限制。
(2)加捻三角区没有减小到最理想的程度,因为在H2与3-4钳口线之间的区域,已集聚的须条又重新失去束缚,从而失去一部分先前已集聚的效果;纤维越短,不理想的加捻三角区就越严重。
(3)定位孔不能和须条前进的方向成一倾斜角度,集聚时须条不能绕其自身轴线回转,纤维头端不能完全嵌入须条内,从而影响成纱的毛羽。
(4)在钳口线1-2与3-4之间,可对须条施以张力牵伸。(www.daowen.com)
3.网格圈型集聚纺纱
采用网格圈型完成须条集聚的有德国绪森公司的Eliter型集聚纺纱机、意大利马佐里公司的Olfil集聚纺纱系统、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RFCS型集聚纺机等,但最成功的设备代表是Eliter集聚纺纱机。Eliter纺纱系统是在传统细纱机牵伸装置的前罗拉1出口处,加装一个由前胶辊2与控制胶辊4组成的可拆装组合件,前胶辊2与控制胶辊4通过过桥齿轮5得到相互齿合;此外,增加了一个气动集束区,凝聚系统安装在牵伸系统前,它由异形吸风管3、网格圈7、撑杆6组成,网格圈7通过控制胶辊4摩擦传动,如图2-6所示。异形吸风管3开有一个一定倾斜角度的狭槽,狭槽区域处于负压状态,当纤维须条从前罗拉钳口输出,须条受巨大负压而产生聚集和转动,从而使纤维束相互凝聚和紧密地排列在一起,须条宽度也得以大幅变窄,最终减小了加捻三角区的宽度和长度,使纱线毛羽数量减少。
图2-6 德国绪森公司的Eliter纺纱系统结构示意图
1—前罗拉 2—前胶辊 3—异形吸风管4—控制胶辊 5—过桥齿轮 6—撑杆 7—网格圈
网格圈型集聚纺纱(Eliter纺纱)系统的特点如下。
图2-7 德国绪森公司的Eliter纺纱装置
(1)在异形吸风管的狭槽S1—S2区域(图2-7),借助空气负压对网格圈上的须条进行集聚。
(2)对可加工的纤维没有任何限制,集聚区结束点S2可直达控制胶辊钳口线,加捻三角区可减至最小,集聚效果较好。
(3)在钳口线1-2和S2之间的集聚区内,张力牵伸使纤维获得适当地伸直与平行取向,利于加捻三角区的消除。
(4)异形吸风管上的倾斜狭槽能够保证集聚区内的须条绕其自身轴线回转,使纤维头端完全嵌入须条内,提升集聚效果。
(5)集聚装置元件可以单独拆装及维修,不影响总牵伸部分,操作便捷。
(二)机械式集聚纺纱
机械式集聚纺纱的典型设备代表是瑞士罗托克拉夫(Rotorcraft)RoCoS集聚纺纱设备。RoCoS集聚纺纱是在前罗拉1上用引纱胶辊2和控制胶辊3代替原来的前胶辊,在前罗拉上组成前钳口和控制钳口,两钳口之间装有SUPRA磁铁陶瓷集聚器4,如图2-8所示。该集聚系统是利用磁性集聚器4的渐缩形状实现纤维须条的集聚,集聚过程如图2-9所示。纱的紧密程度由集聚器凹槽出口的尺寸大小决定,可分三档更换凹槽尺寸不同的集聚器,以满足不同类别纱线的加工需求。此外,该系统结构简单,适应于新机与老机改造,安装方便;无须外加风机产生负压,成本低,但须条中纤维易受集聚器摩擦形成飞花,使用不当会破坏成纱条干。
图2-8 瑞士RoCoS集聚纺纱系统结构示意图
1—前罗拉 2—引纱胶辊 3—控制胶辊 4—磁性集聚器
图2-9 瑞士RoCoS集聚纺纱集聚过程示意图
(三)气流—机械式集聚纺纱
气流—机械式集聚纺纱是指集聚过程采用气流与机械两种方式对须条进行集聚,典型设备代表是山西鸿基实业有限公司的SXF1588型集聚纺细纱机,是在保持原牵伸装置不变,在前罗拉1和前胶辊2加装一个V形沟槽的集聚胶辊3,使其紧压在前罗拉表面上,受前罗拉的摩擦阻力传动,如图2-10所示。V形槽的两侧为人字形引导沟槽,沟槽底部有密集的吸风孔眼,使得须条被吸附在V形沟槽的底部,从而完成须条的集聚。该集聚系统的特点如下。
图2-10 山西鸿基SXF1588型集聚纺纱系统结构示意图
1—前罗拉 2—前胶辊 3—沟槽集聚胶辊
(1)集聚胶辊兼有集聚和阻捻的作用,但受集聚区域和集聚方式的限制,该系统对须条的集聚作用不够充分,集聚效果不佳。
(2)集聚胶辊和前胶辊均由前罗拉摩擦传动,集聚区域不能设置牵伸张力,对须条无牵伸作用。
(3)该集聚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于细纱机改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