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手工机械纺纱的历史与演进

手工机械纺纱的历史与演进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手工操作的翼锭式罗拉纺纱车和走锭纺纱车也相继出现。图1-3珍妮纺纱机示意图(二)脚踏单锭及多锭纺车图1-4脚踏单锭丝纺车据史料记载,大约东晋时期出现脚踏纺车,该纺车结构由纺线和脚踏两部分组成,纺线部分与手摇纺车的结构差别不大,脚踏部分与手工织布机的脚踏部分类似,即由踏杆、曲柄等机件构成。脚踏纺车有单锭、多锭之分。脚踏纺车较手摇纺车有了较大的进步,使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手工机械纺纱的历史与演进

(一)手摇纺车

单锭纺车最早的图像见于山东临沂考古发现的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上面刻有纺车图,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江苏铜山出土的画像石更为生动,上面刻有几个人物正在纺纱、织布,展示了汉代纺织生产活动的场景,说明早在汉代,纺车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生产工具。

图1-2 手摇单锭纺车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手摇单锭纺车示意图,车架由两组横木相连在一起的左大右小两个木框架构成,大木框架内放着绳轮,小木框架内置锭子,曲柄装在绳轮的轮轴一端,锭子垂直于绳轮所在的面,绳轮和锭子则靠绳弦或皮带相连。手摇单锭纺车是以手作为动力驱动,操作时,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即右手转动曲柄,使绳轮旋转起来,通过做循环运动的绳弦或皮带摩擦锭杆,带动锭子旋转,从而给绕在锭子上的纱线加捻;同时左手牵伸锭子上的纱线。该纺车的特点是:锭杆可连续回转,捻度可人为控制;纺纱质量、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

16世纪以后,欧洲手工纺织机器开始有了较大的改进。1533年,德国J.于尔根制成装有翼锭和筒管的手工纺车,使加捻和卷绕动作可以同时连续进行,使纺车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764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如图1-3所示,把预先制成的纤维条用罗拉喂入,从而摆脱了喂入纤维时的手工方式,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纺纱过程因纱线比较细而易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不久,手工操作的翼锭式罗拉纺纱车和走锭纺纱车也相继出现。

图1-3 珍妮纺纱机示意图

(二)脚踏单锭及多锭纺车(www.daowen.com)

图1-4 脚踏单锭丝纺车

据史料记载,大约东晋时期出现脚踏纺车,该纺车结构由纺线和脚踏两部分组成,纺线部分与手摇纺车的结构差别不大,脚踏部分与手工织布机的脚踏部分类似,即由踏杆、曲柄等机件构成。脚踏纺车是利用脚踩动踏杆,通过曲柄带动绳轮和锭子转动,完成纺线的全部动作,加捻、卷绕交替进行。

脚踏纺车有单锭、多锭之分。绢纺只用脚踏单锭纺车(图1-4),棉纺、麻纺既可用单锭,也可用多锭,脚踏三锭及五锭纺车分别如图1-5、图1-6所示。脚踏纺车较手摇纺车有了较大的进步,使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图1-5 脚踏三锭纺车

图1-6 王帧《农书》中的脚踏五锭纺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