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河健康生命的维持,最根本的途径是全面、持久地建设节水、防污、环保型社会。即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治理途径主要有7个方面。
在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其中包括流域绿洲合理布局与保护规模研究;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各河段水资源允许纳污容量分析及入河污染物控制措施研究;各河段、各用水户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内陆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和各河流规划。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按照区域的功能进行规划和建设,内陆河地区多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要限制甚至于禁止经济开发活动。
2.健全和完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在流域管理上实行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水事协商协调制度、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规划同意书书制度、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制度、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水量统一调度制度;在经济方面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水权制度、超总量超定额加价制度;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实施水功能区划制度、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入河排污许可制度。
3.建立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水权制度
核心是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即对行政区域进行总量控制,对行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一是分配水权,各行政区域、各河段按权属配水;二是核定各行业用水定额,严格定额管理;三是实行水市场、水银行,依靠市场调节,允许水权流转;四是优先保证生态用水的水权。
4.全面构筑有效的水量统一调度综合保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www.daowen.com)
健全和完善流域统一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继续增强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的能力;建设山区骨干工程,以增强对水量的调控能力;建设“先进、实用、可靠、高效”的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提高水量调度和监督管理的科技水平和现代化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水量调度依法、有序进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水量调度补偿机制,增强经济手段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调节作用。
5.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内陆河下游地区大都极度干旱少雨,大范围内以沙漠戈壁为其主要地貌形态,这里形成了以沙漠植被群落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内陆河生态环境的改善,首先要改善天然绿洲基本水源状况;其次,要减少人为破坏,增强当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限制耗水量大的外来林草种群的引入,以利当地沙生植被群落的恢复。
6.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配合节水改造工程,建立宏观配水指标体系、微观用水定额体系和用水监控系统,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7.实施流域增水
内陆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流域,要维持内陆河健康生命,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加强管理和节约用水的同时,要统筹考虑必须的增水工程。一是在上游实施人工增雨工程,增加上游来水;二是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