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 气候及降水、蒸发
我国气候资源丰富,光照、热量、气温、水分和蒸发等气候因素相互结合,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气候类型,明显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尤其是农业的结构与布局。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及气候要素年际间变化不稳定,我国是世界上干旱和洪涝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主要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寒冷干燥,向南逐渐减弱。夏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温暖湿润,影响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喇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在我国大半个地区形成了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深648mm,降水总量6.19万亿m3,年降水深分布极不平衡,总趋势从东南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南沿海及西南部分地区年降水深超过2000mm;长江流域1000~1500mm,华北、东北地区400~800mm;西北内陆河地区年降水深显著减少,一般不到200mm;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陆河下游等地是我国年降水深最小的地区,一般为50mm,盆地中部不足25mm。
我国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地区变化很大,年最低值只有400mm,最高值可达2600mm。低值区一般多在山区,高值区多在平原和高原地区,800~1500mm的中值区分布很广,主要为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华北平原南部和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陆面蒸发量地区分布与降水相似,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我国江河众多,全国大小河流总长达42万km,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因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河流在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按河川径流循环的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流入海洋的外流河和不与海洋沟通的内陆河两大类,从大兴安岭西麓起,沿东北—西南向,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喇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直至中国西段的国境,为我国外流河和内陆河的大致分水岭。此线以西以北,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外,均属内陆河区。我国的地表水分为4个流区,即太平洋流区、印度洋流区、北冰洋流区和内陆河流区。太平洋流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3%,我国七大江河均属于太平洋流区。内陆河流区面积占全国的34.7%。
我国也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有2300多个,湖泊总面积7.2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湖泊储水总量7088亿m3,其中淡水储量2260亿m3,占湖泊储水总量的31.9%。
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之一,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冰川总面积约为5.87万km2,约相当于全球冰川覆盖面积1620万km2的0.36%。我国冰川规模的大小及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在西藏、新疆境内,分布在内陆河地区的冰川水资源量约占内陆河水资源量的20%,是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1.4.3 水资源量
全国多年平均河川年径流量为27115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mm,其中直接由降水补给的河川径流量约占全部河川径流量的71%,由降水渗入地下含水层,又在枯季渗出补给河流的水量约占全部河川径流量27%,其余2%的河川径流量是由冰川和积雪融化水量所补给的,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为17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不重复量为1009亿m3,因此全国水资源总量是河川年径流量与这部分地下水量之和,即2.8万亿m3。
1.1.4.4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1)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我国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而位居第六位。因此,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水资源总量还是比较丰富的(见表1.3)。
表1.3 各流域片多年平均年水资源量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分配,我国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人均水资源量只约占世界人均拥有水量的1/4,世界部分国家人均占有水资量见表1.4。根据1993年资料,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议的人均水资源量2000m3的水平。海河、淮河和黄河流域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在350~750m3之间。随着人口增加,我国人均占有水量将进一步降低。可见,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相当紧缺。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又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
水资源缺乏使我国存在着水资源与人民生产、生活不能完全适应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受旱灾的耕地面积近4亿亩,比20世纪70年代增长2.3倍。2000年全国668个建制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出现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城市达100个。
(2)地区分布不均匀,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由于降雨的空间分布的差异,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南北相差悬殊,使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耕地和经济的分布不相适应。(www.daowen.com)
表1.4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单位:m3/人
据1997年资料统计,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4%,耕地占全国的65.3%,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的44.5%,但水资源量占全国的19.1%;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3.6%,耕地占全国的34.7%,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的55.5%,而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0.4%;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3。中国水资源、人口、耕地、人均水量、亩均水量统计见表1.5。在全国人均水量超过2000m3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南方占了11个,而北方只有4个;人均水量在1000~2000m3的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中,南方有2个,北方有3个;在人均水量不足1000m3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方就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中国水资源压力指数见表1.6。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26%,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人均水量仅为556 m3,不足全国人均的1/4,但其工农业总产值却占全国的26.86%;相反,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46.44%,其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10.28%。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总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9.4%,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4.7%,GDP占全国的32.1%,但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7.7%。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是我国北方和西北许多地区出现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
(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气候、降水、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具有年际、年内变化大的特点。
我国河川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不均衡。最大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长江以南各河一般在5以下,而北方河流可高达10以上。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的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比重,从长江以南地区的60%左右(4~7月),到华北平原等地部分河流的80%以上(6~9月)不等。另外,一些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表1.5 中国水资源、人口、耕地、人均水量、亩均水量统计
表1.6 中国水资源压力指数
续表
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雨季集中和连续出现丰、枯水年的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严重加剧了水资源调节利用的困难。
(4)水问题十分突出。概括起来就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管理手段脆弱,用水效率低下。其中,水多指易发生洪涝灾害,水少指缺水,水脏指污染严重,水浑指泥沙含量大。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先生曾坦言:“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而就其严重程度而论当在世界之最的行列。”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少。其时空分布差异和地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以及我国人口、耕地、生产力布局不匹配,致使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成为制约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充分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全面深入开展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调配的研究工作,人为有效地加以调控,促进水资源与环境、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21世纪水问题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