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 对比分析
数据经过整理可以大体反映数据分布的状况,但就整个统计工作来说,这只是对数据的初步描述,要使收集到的数据发挥更大效用,应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性分析。数据的进一步描述性分析包括数据的对比分析、集中趋势测量和离散趋势测量。
数据对比分析是利用相对数反映研究问题数量特征及数量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所谓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数据的比值。比如,某公司年内对产品开展两次调查,由于两次调查规模不同,直接用产品的满意人数说明问题意义不大,但用各次的满意人数与调查人数的比值说明问题,便可看出消费者对产品忠诚度是否变化。这里的满意率就是一个相对数,利用相对数进行分析可称为数据对比分析。
数据对比分析的核心是计算相对数。常用的相对数有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动态相对数和强度相对数6种。
2.3.1.2 相对数的计算
相对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将某一时期的实际完成数与同期的计划数进行对比,反映计划的执行情况,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
(2)结构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是利用统计分组法,将数据分为不同性质的若干部分,以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反映数据的内在结构特征,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如人口中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等均属于结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www.daowen.com)
(3)比例相对数
比例相对数是总体内部分与部分的数量对比,反映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一般用系数表示。如人口性别比、积累与消费比等。其计算公式:
(4)比较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是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的数值对比,用以表现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一般用百分数或系数、倍数表示。如两个国家的人均GDP的比值、两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比值等均属于比较相对数,通过比较可以揭示同类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其计算公式:
(5)动态相对数
动态相对数是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用以说明现象发展的方向与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把用来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称为“基期”,把被比较的时期称为“报告期”。其计算公式:
(6)强度相对数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数值之比,用以说明现象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流通费用率、百元资金利税、人均GDP等都属于强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数的表现形式一般可以是无名数,即系数、倍数、百分数等;也可以是有名数,即由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构成,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千米”,人均GDP用“元/人”表示。其计算公式: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很相似,运用中极易混淆。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各自的分子与分母的关系不一样。平均数是变量值和与变量值个数之比,分母中的每个单位都是分子的变量值的承担者;而强度相对数不存在各个变量值与各个单位相对应的关系,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数据的对比,作为分子的数值的大小并不受作为分母的数值大小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