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验原理
1)将顶部两相对面具有规定角度(136°)的正四棱锥体金刚石压头以选定的试验力F压入试样表面,经保持规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压痕对角线长度,如图3-10所示。维氏硬度值是试验力除以压痕表面积所得的商,压痕被视为具有正方形基面并与压头角度相同的理想形状。
图3-10 维氏硬度试验原理
a)压头(金刚石锥体) b)维氏硬度压痕
2)维氏硬度的计算如下:
即维氏硬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0.102——试验力单位由kgf更换为N后需要乘以的系数,即1/g=1/9.80665=0.102(g为标准重力加速度);
F——试验力,单位为N;
A——压痕表面积,单位为mm2;
d——压痕平均对角线长度,单位为mm,d=(d1+d2)/2,d1、d2为测量的两对角线长度(见图3-10)。
2.硬度值的表示
维氏硬度用HV表示,符号之前为硬度值,符号之后依次为选择的试验力值(见表3-17)、试验力保持时间(10~15s不标注)。如640HV30表示在试验力为294.2N下保持10~15s测定的维氏硬度值为640,640HV30/20表示在试验力为294.2N下保持20s测定的维氏硬度值为640。
表3-17 试验力的选择
3.试验程序
1)使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垂直于试验面施加试验力,加力过程中不应有冲击和振动,直至将试验力施加至规定值。从加力开始至全部试验力施加完毕的时间应在2~10s之间。对于小载荷维氏硬度试验和显微维氏硬度试验,压头下降速度应不大于0.2mm/s。
2)试验力保持时间为10~15s,对于特殊材料,试验力保持时间可以延长,但误差应在±2s之内。(www.daowen.com)
3)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对于钢、铜及铜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2.5倍;对于轻金属、铅、锡及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3倍。两相邻压痕中心之间距离,对于钢、铜及铜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3倍;对于轻金属、铅、锡及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6倍。如果相邻两压痕大小不同,应以较大压痕确定压痕间距。
4)测量压痕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用式(3-3)计算硬度值。也可用其算术平均值按表3-18查出维氏硬度值。
5)在平面上压痕两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超过对角线平均值的5%,如果超过5%,必须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表3-18 压痕对角线长度与维氏硬度值(HV10)对照表
(续)
(续)
(续)
(续)
(续)
注:本表中的维氏硬度值是按试验力98.07N计算得到的HV10。若使用其他试验力,即选其他维氏硬度符号时,则表中硬度值应分别乘以3-19所列系数。
表3-19 维氏硬度换算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