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内模型PID控制优化技术

内模型PID控制优化技术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述情况下内模控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几乎没有任何改善,故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内环PD控制器参数为内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零极点对消法,也称两步设计方法。根据经典控制器c和内模控制器q的关系,则有将经典反馈控制器转换为传统的PID控制器。假定PID控制器结构为有其中τ为整定滤波器参数。

内模型PID控制优化技术

IMC的系统结构如图6-25所示。图中,p为对象模型;p~是p的基准模型;q是IMC控制器;u是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目标是输出y跟踪给定输入r。虚线所包括的这部分除了控制器q以外,还显式地包含模型p~,因此这种反馈控制结构被称作内模控制(IMC)。

如果对控制器q进行等效变换,可变换为图6-26a所示图中的虚线所围部分。推导图6-26a的输入,根据输出关系可以看出两个模型p~互相抵消,即图6-26中a和b是等效的,由此可得到经典控制器C和内模控制器q的关系:

978-7-111-32395-2-Chapter06-82.jpg

978-7-111-32395-2-Chapter06-83.jpg

图6-25 IMC系统结构图

通过以上变换得到的经典控制器具有内模控制器的特点:结构清晰、设计简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抗外扰能力、能消除不可测干扰、鲁棒性强等优点。

978-7-111-32395-2-Chapter06-84.jpg

图6-26 内模控制和经典控制的关系图

a)内模控制 b)经典控制

单相逆变器空载传递函数表达式:

978-7-111-32395-2-Chapter06-85.jpg

其中自然振荡频率978-7-111-32395-2-Chapter06-86.jpg,阻尼比978-7-111-32395-2-Chapter06-87.jpg。把负载电流看做干扰信号,则乘性模型不确定性函数lms)为

978-7-111-32395-2-Chapter06-88.jpg

式中,L′C′RL′分别为实际的电感、电容、阻尼电阻。并且考虑了输出滤波电感L,输出滤波电容C,阻尼电阻r的变化。把负载电流作为干扰信号,兼顾了逆变器的各种带载的情况,且内模控制有很强抗干扰能力,故把负载电流作为干扰信号是合理的。

由图6-25所示的IMC控制系统,可以容易地得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函数:

978-7-111-32395-2-Chapter06-89.jpg

假定基准模型准确978-7-111-32395-2-Chapter06-90.jpg,则

Ys=PsQsRs+(1-PsQs))Ds)(6-70)

从式(6-70)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对于输入Rs)的响应,还是对于干扰Ds)的衰减,都与对象固有的极点有关。而逆变器空载数学模型G0S)可看出其等效阻尼电阻和阻尼比ξ都相当小,也就是说G0S)的极点离S域虚轴很近,故系统有很严重的振荡倾向,整流性负载时电压输出波形畸变率很高。在上述情况下内模控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几乎没有任何改善,故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以上分析可知逆变电源的空载特性之所以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阻尼系数太小,因此,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增加控制对象的阻尼。下面利用极点配置法设计输出电压PD瞬时值反馈内环。系统控制如图6-27所示。

978-7-111-32395-2-Chapter06-91.jpg

图6-27 带PD反馈内环的IMC-PID逆变器控制系统框图

选取电容电压uc和电容电流ic作为状态变量,通过状态反馈:kx=k1uc+k2ic),如果期望的闭环极点为

978-7-111-32395-2-Chapter06-92.jpg(www.daowen.com)

式中 ξ1——加了状态反馈后的系统期望的阻尼比;

ω1——期望的自然振荡频率。

k121LC-1、k2=2ξ1ω1L-RL分别为状态反馈系数k1k2

根据电容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将电容电流的反馈等效的转换为对电容电压微分的反馈,这样就不需要电容电流的检测设备,降低了逆变器成本。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内环PD控制器参数为

978-7-111-32395-2-Chapter06-93.jpg

内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零极点对消法,也称两步设计方法。

(1)对控制对象的基准数学模型978-7-111-32395-2-Chapter06-94.jpg进行分解978-7-111-32395-2-Chapter06-95.jpg+978-7-111-32395-2-Chapter06-96.jpg-978-7-111-32395-2-Chapter06-97.jpg978-7-111-32395-2-Chapter06-98.jpg包括978-7-111-32395-2-Chapter06-99.jpg中的滞后环节和极点在右半平面的部分,978-7-111-32395-2-Chapter06-100.jpg978-7-111-32395-2-Chapter06-101.jpg中的最小相位部分。加了PD反馈内环后,逆变器的基准数学模型为

978-7-111-32395-2-Chapter06-102.jpg

分解可得

978-7-111-32395-2-Chapter06-103.jpg

其中,978-7-111-32395-2-Chapter06-104.jpg

(2)求取内模控制器与经典反馈控制器。

978-7-111-32395-2-Chapter06-105.jpg

滤波器取Ⅰ型滤波器Fs=1/τs+1)。根据经典控制器c和内模控制器q的关系,则有

978-7-111-32395-2-Chapter06-106.jpg

(3)将经典反馈控制器转换为传统的PID控制器。假定PID控制器结构为

978-7-111-32395-2-Chapter06-107.jpg

978-7-111-32395-2-Chapter06-108.jpg

其中τ为整定滤波器参数。加了PD内环后,逆变器的基准数学模型如式(6-79)所示,模型的乘性不确定性函数lmS)为

978-7-111-32395-2-Chapter06-109.jpg

为了使设计的内模控制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互补灵敏度函数ηs)必须满足:978-7-111-32395-2-Chapter06-110.jpg,首先确定模型不确定性函数的界lmω),然后根据互补灵敏度函数η(jω)确定τ。考虑0.5LL′≤1.5L,0.5C′≤1.5C,0.5rr′≤1.5r情况下不确定性函数的界978-7-111-32395-2-Chapter06-111.jpgτ越小,系统的动、稳态性能越好,τ越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越好,为了得到良好的跟踪给定和抑制干扰的性能以及良好的鲁棒稳定性,τ的选取应该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