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1 工程地质条件
阳新组灰岩出露于桩号K7+376.80~K9+446.00段,长2069.2m。隧洞方向S27.54°E~S71.4°E(其中拐弯点桩号为9+001.354);底板高程1578.083~1559.944m。
(1)地形地貌。本段隧洞穿过马洛依结沟,沿线最高点位于哈步黑容南东的山脊上,海拔2287m,在隧洞内相应的桩号为7+376.800,上覆岩体厚约705m;自该点后地形渐次降低,至马洛依结沟底的最低点(高程1685m),在隧洞内相应的桩号为8+856,上覆岩体厚115m;自马洛依结沟后地形又渐趋增高,上覆岩体渐厚,在桩号9+446.00处,上覆岩体厚210m,地表相对应的高程为1775m。
(2)岩性。阳新灰岩主要由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巨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含砾屑生物碎屑灰岩夹泥质条带以及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灰岩组成,岩层产状变化大,其总体走向NE,倾NW,倾角一般较缓,为20°~35°。据隧洞施工开挖揭露,阳新组可分为三段,桩号7+378.6~+960为上段,灰黑色中厚层—厚层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中厚层—薄层泥质灰岩,中段为灰色中厚层—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厚层—巨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泥质条带,分布于桩号7+960~8+932,下段岩性较杂,为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灰岩、泥质灰岩、页岩,分布于桩号8+932~9+446。
(3)断层。本段隧洞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但规模一般都较小,以宽度0.10~0.50m的层间剪切断层最为发育,宽0.50~1.00m的断层次之,而宽度大于1.00m较大的断层仅在桩号K8+516.7处见一条(F2)。
(4)地下水和岩溶发育情况。本洞段地下水活动总体较强,较集中的出水点有多处,单点出水量0.1~5L/s。引水隧洞K8+853溶洞底部发育地下暗河,水流声音较大,推测其流量大于50L/s。另外,K7+680底板、K9+160左边墙及底板漏水严重,K7+780左边墙、K7+880左边墙、K8+144底板、K8+365左边墙沿勘探孔涌水。(www.daowen.com)
该洞段溶蚀裂隙较发育,局部洞段溶蚀成宽缝、溶洞。在长期地下水流作用下,溶蚀扩大形成岩溶管道系统,主要表现在K8+815、K8+853等处。
9.4.1.2 隧洞渗漏原因分析
K7+300~K8+932桩号段阳新组灰岩洞段岩溶较发育,主要沿层面发育,并通过NWW或NEE向陡倾角破碎带、裂隙上下沟通。马洛依结沟对应引水隧洞桩号为K8+853左右,该沟谷地表水的排泄、下渗为岩溶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水动力条件,促进了马洛依结沟岩溶管道的发育。同时,在长期水动力作用下,灰岩洞段中的溶蚀宽缝、小溶洞不断溶蚀扩大地下岩溶管道,最终形成现在的马洛依结沟岩溶管道系统;K8+932桩号以后的阳新组地层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灰岩、泥质灰岩、页岩,属相对隔水层,限制了马洛依结沟岩溶管道向隧洞下游的发展。因此,从本段岩溶的发育条件分析,马洛依结沟大型岩溶管道系统主要集中发育在K8+815~+853段附近,但其分支管道一直延伸至上游K7+400附近。
马洛依结沟岩溶管道系统具有流速大,水力比降小,水位势能低的特点,是本区岩溶水的集中排泄通道。由于隧洞充水后,内水水头100m左右,高于本区的地下水位,在高水头的作用下,内水通过被击穿的溶洞口、未封堵的集中涌水点(岩溶脉管),以及喷锚段的透水洞壁和围岩,汇入马洛依结沟岩溶管道系统,排入西溪河谷。由于漏水量大,原岩溶系统底层管道排泄能力不足,渗漏水从5号交通桥下游侧的公路旁边形成面流,同时对3+支洞外侧边坡稳定带来破坏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