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计算模型和方法探析

计算模型和方法探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8.2.1-1模型建立网格划分。图8.2.1-3灌浆压力4MPa变化曲线图8.2.1-4灌浆压力6MPa变化曲线图8.2.1-5灌浆压力8 MPa变化曲线基于地下水渗流理论与应力变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有限元为基础,采用COMSOL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偏微分方程组进行流固耦合研究灌浆压力下围岩变形规律。

(1)模型建立。基于灌浆过程中渗流-应力耦合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水文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耦合数学模型,其中研究区域为100m×100m,含水层为6m,泥岩为24m,粉砂岩为10m。导水断层切割顶板,导致顶板出水。地下工程建设中洞室断面为80m2(图8.2.1-1)。

图8.2.1-1 模型建立

(2)网格划分。整个几何区域进行整体细化分网格,其中对灌浆周边围岩进行局域自定义超细划分网格。以增加模型收敛性和求解精度。网格属性:三角形单元总计6417个,边单元495个,端点单元24个。共有38096个计算自由度。最小单元质量为0.4433,平均单元质量0.9588,其中最大单元尺寸为2.22,最小单元尺寸为0.0075,曲率解析度为0.25,最大单元生长率为1.25。网格划分如图8.2.1-2所示。

图8.2.1-2 网格划分

(3)参数选择。通过现场取样进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测得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岩石比重。现场进行钻孔压水试验获得岩体渗透率,具体物理力学参数见表8.2.1-1。

表8.2.1-1 地层物理力学参数

(4)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初始孔隙水压力为1MPa,含水层为承压水,水压为3MPa,其中断层切割含水层导致顶板涌水,涌水处设置压力为零(与大气相通),对于含水层与粉砂岩、泥岩之间设置透水层边界,并且模型周边为不流动流体,考虑流体自重因素影响。对于应力边界,模型周边为固定,不存在位移,由于灌浆过程中围岩变形均作用在开挖断面周边。体积力设置为岩体自重,不考虑地层运动引起构造应力重分布。

灌浆压力加载与灌浆孔端部,其中模拟灌浆时间为4h,围岩变形监测为20h。对选取的20号、15号、16号、11号点分别进行围岩变形监测。

(5)岩体破坏准则。灌浆过程中围岩发生弹塑性变形,甚至发生破坏,其中工程岩体在灌浆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复杂破坏,归结为拉伸和剪切破坏两种机制;将影响岩体强度的复杂因素,集中包含在准则引用的两个经验参数m(岩石软硬程度)、s(岩体破坏程度)之中。采用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评判灌浆过程中围岩变形及破坏情况。即为Hoek-Brown强度准则,也称为狭义Hoek-Brown强度准则。其表达式为

(www.daowen.com)

式中:σ1、σ3分别为岩体破坏时的最大、最小主应力,MPa;σc为岩体块单轴抗压强度,MPa,由单轴压力试验和点荷载试验测定;m、s均为经验参数,m反映岩石的软硬程度,其取值范围在0.0000001~25之间,对严重扰动岩体取0.0000001;对完整的坚硬岩体取25;s反映岩体破碎程度,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对破碎岩体取0,完整岩体取1。

图8.2.1-3 灌浆压力4MPa变化曲线

图8.2.1-4 灌浆压力6MPa变化曲线

图8.2.1-5 灌浆压力8 MPa变化曲线

基于地下水渗流理论与应力变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有限元为基础,采用COMSOL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偏微分方程组进行流固耦合研究灌浆压力下围岩变形规律。其中含水层水压为3MPa,灌浆材料为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灌浆终压分别为4MPa、6MPa、8MPa,依据大量的现场实验数据,选取典型工程,进行灌浆压力-时间曲线(P-t曲线),如图8.2.1-3~图8.2.1-5所示。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具有多因素多水平特点,选用正交试验法进行研究。对灌浆终压、围岩等级、孔口管长度三个可控因素,进行三因素三位级研究。划分九个不同工况研究各因素条件下对围岩变形影响(表8.2.1-2)。隧道断面选取四个关键点进行围岩变形监测,分别为20号、11号、15号、16号(图8.2.1-6)。

表8.2.1-2 围岩变形正交试验

注 正交试验中任两列不存在交互作用。

图8.2.1-6 围岩变形监测点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