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选择主、副回路工作频率的优化方案

选择主、副回路工作频率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避免串级控制系统发生共振,应使主、副对象的工作频率匹配。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主、副回路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的回路。从副回路看,主控制器一直向副回路输送信号,相当于副回路一直受到从主回路来的频率为ωd1的连续性扰动信号。

选择主、副回路工作频率的优化方案

为了避免串级控制系统发生共振,应使主、副对象的工作频率匹配。

1.产生共振的原因

对于二阶系统,当系统阻尼比<0.707时,系统的幅频特性呈现一个峰值,如果外界扰动信号的频率等于谐振频率,则系统进入谐振,或称为共振,这是二阶系统所具有的特性。

对于二阶系统,其传递函数

式中:ωn为系统的自然频率;为系统的阻尼比。

由自动控制理论可知,系统的工作频率ωd和谐振频率ωr与自然频率ωn、阻尼比之间的关系为

系统的幅频特性M(ω)为

其关系曲线如图7-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当ω=ωr时有一峰值点外,二阶系统还有一个增幅区域,即在谐振频率的一定区域内,系统的幅值有明显的增大,可以称这个区域为广义共振区。这个共振区的频率范围是

也就是说,当外界扰动频率在这个区域之外时,系统增幅是很小的,甚至没有增幅。式(7-10)是二阶振荡系统的广义共振频率条件。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主、副回路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的回路。如果系统受到扰动作用从副回路看,主控制器无时无刻不向副回路输送信号,相当于副回路一直受到从主回路来的连续性扰动,这个扰动信号的频率就是主回路的工作频率ωd1;从主回路看,副回路的输出对主回路也相当于是一个持续作用的扰动,这个扰动信号的频率就是副回路的工作频率ωd2。如果主、副回路的工作频率很接近,彼此都落入了对方的广义共振区,那么在受到某种扰动作用时,主变量的变化进入副回路时会引起副变量振幅的增加,而副变量的变化传送到主回路后,又迫使主变量的变化幅度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就会使主、副变量长时间地大幅度波动,这就是所谓串级控制系统的共振现象。一旦发生了共振,系统就失去控制,使控制品质恶化,如不及时处理,甚至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引起严重后果。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设计时必须将主、副回路的工作频率错开。

图7-10 二阶振荡系统的幅频特性(www.daowen.com)

2.产生共振的条件

假定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副回路都是二阶系统,而且都按4∶1衰减曲线的要求进行整定,即系统阻尼比=0.216。从副回路看,主控制器一直向副回路输送信号,相当于副回路一直受到从主回路来的频率为ωd1的连续性扰动信号。如果要避免副回路进入共振区,则主回路的工作频率ωd1与副回路的共振频率ωr2必须满足

由式(7-8)知,在ζ=0.216时,ωr与ωd十分接近。对于副回路,则有ωr2≈ωd2,则式(7-11)可以写成

同样,从主回路看,副回路的输出对主回路也相当于是频率为ωd2的连续性扰动。为了避免主回路进入共振区,同理可得

考虑到副回路通常是快速回路,其工作频率总是高于主回路工作频率,为了保证主、副回路均避免进入共振区,从式(7-12)和式(7-13)可以得到的条件是

为确保串级控制系统不受共振现象的威胁,一般取

由于系统的工作频率与时间常数近似成反比关系,所以在选择副变量时,应考虑主、副回路时间常数的匹配关系,通常取

上述结论虽然是在假定主、副回路均是二阶系统的前提下得到的,但也不失其一般性。原因是系统经过整定后,总有一对起主导作用的极点,整个回路的工作频率由它们决定,即可以把这个系统看作近似二阶振荡系统。

当然,为了满足式(7-15),使主回路的时间常数为3~10倍于副回路的时间常数,除了在副回路的设计中加以考虑外,还与主、副控制器的整定参数有关。

另外,实际应用中T1、T2究竟取多大为好,应根据具体对象的情况和控制系统要达到的目的而定。如果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克服对象的主要扰动,那么副回路的时间常数小一点为好,只要将主要扰动纳入副回路就行了;如果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克服对象时间常数过大和滞后严重,以便改善对象特性,那么副回路的时间常数可适当大一些;如果想利用串级控制系统克服对象的非线性,那么主、副回路的时间常数最好相差大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