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调试是为了保证整机的技术指标和设计要求,把经过动、静态调试的各个部件组装在一起进行相关测试,以解决单元部件调试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1.整机调试的步骤
整机调试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整机外观检查
整机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外观部件是否完整、拨动是否灵活。以收音机为例,检查天线、电池夹子、波段开关、刻度盘等项目。
2)整机的内部结构检查
内部结构检查主要检查内部结构装配的牢固性和可靠性。例如,电视机电路板与机座安装是否牢固;各部件之间的接插线与插座有无虚接;尾板与显像管是否插牢。
3)整机的功耗测试
整机功耗是电子产品设计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测试时常用调压器对整机供电,即用调压器将交流电压调到 220 V,测试正常工作整机的交流电流,将交流电流值乘以 220 V得到该整机的功率损耗。
(1)通电检查。设备整体通电前应先检查电源极性是否正确、电压输出值是否正确,可以先将电压调至较低值,测试没有问题后再调至要求值。对于被测试的设备,在通电前必须检查被调试单元电路板、元器件之间有无短路、有没有错误连接。一切正常方可通电。
(2)电源调试。空载调试与有载调试。调试主要检查输出电压是否稳定、数值和波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避免电源电路未经调试就加在整机上,而引起整机中电子元器件的损坏。有载调试常常是在初调正常后加额定负载,测试并调整电源的各项性能参数,使其带负载能力增强,达到最佳的值。
电子产品调试设备与内容
(3)整机调试。对于整机,是将各个调试好的小单元进行组装形成的,所以整机装配好后应对各单元的指标参数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整机要求。整机调试常常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静态调试是测试直流工作状态,分立元器件电路即测试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模拟集成电路是测试其各脚对地的电压值、电路耗散功率,对于数字电路应测试其输出电平。动态调试是测试加入负载后电路的工作状况,可以采用波形测试及瞬间观测法等, 确定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4)整机技术指标测试。按照整机技术指标要求,对已经调整好的整机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判断是否达到质量技术要求,记录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写出测试报告。
(5)例行试验。按工艺要求对整机进行可靠性试验、耐久性试验,如振动试验、低温运行试验、高温运行试验、抗干扰试验等。
(6)整机技术指标复测。依然按照整机技术指标要求,对完成例行试验的产品进行整机技术指标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写出测试报告。与整机技术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对例行试验后的合格产品包装入库。
2.调试的要点
调试技术包括调整和测试(检验)两部分内容。
(1)调整。主要是对电路参数的调整,使电路达到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测试。主要是对电路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功能进行测量和试验,并同设计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电路是否合格。
3.调试的目的
(1)发现设计缺陷和安装错误,并改进与纠正,或提出改进建议。
(2)通过调整电路参数,确保产品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4.调试的过程
(1)通电前的检查(调试准备)。
(2)通电调试。包括通电观察、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
(3)整机调试。包括外观检查、结构调试、通电检查、电源调试、整机统调、整机技术指标综合测试及例行试验等。
5.调试方法
调试包括测试和调整两个方面。测试和调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通常统称为调试。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二者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测试、调整、再测试、再调整,直到实现电路设计指标。电子电路的调试,是以达到电路设计指标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测量—判断—调整—再测量”的反复进行过程。为了使调试顺利进行,设计的电路图上应当标明各点的电位值、相应的波形图以及其他主要数据。调试方法通常采用先分调后联调(总调)的顺序。众所周知,任何复杂电路都是由一些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因此,调试时可以循着信号的流程,逐级调整各单元电路,使其参数基本符合设计指标。这种调试方法的核心是,把组成电路的各功能块(或基本单元电路)先调试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调试范围,最后完成整机调试。采用先分调后联调的优点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设计的电路一般采用此方法。对于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机系统的电子装置,更应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试。因为只有把三部分分开调试后,分别达到设计指标,并经过信号及电平转换电路后才能实现整机联调;否则,由于各电路要求的输入输出电压和波形不符合要求,盲目进行联调,就可能造成大量的器件损坏。除了上述方法外,对于已定型的产品和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运行的产品也可采用一次性调试。
测试是对装配技术的总检查,装配质量越高,调试直通率越高,各种装配缺陷和错误都会在调试中暴露出来。调试又是对设计工作的检验,凡是设计工作中考虑不周或存在工艺缺陷的地方都可以通过调试发现,并提供改进和完善产品的依据。
产品从装配开始直到合格品入库,要经过若干个调试阶段,产品调试是装配工作中的工序,是按照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的。在调试工序中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将被淘汰,由其他工序处理。
样机泛指各种电子产品、试验电路、电子工装以及科研开发设计的各种电子线路。在样机调试过程中,故障检测占了很大比例,而且调试和检测工作都是技术人员完成的。样机调试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需要扎实的技术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按照上述调试电路的原则,具体调试步骤如下。
1)通电观察
把经过准确测量的电源接入电路,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包括有无冒烟、是否有异常气味、手摸元器件是否发烫、电源是否有短路现象等。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才能再通电。然后测量各路总电源电压和各器件的引脚电源电压,以保证元器件正常工作。通过通电观察,认为电路初步工作正常,就可转入正常调试。
2)静态调试
交流、直流并存是电子电路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般情况下,直流为交流服务,直流是电路工作的基础。因此,电子电路的调试有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之分。静态调试一般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直流测试和调整过程。例如,通过静态测试模拟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数字电路的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高、低电平值及逻辑关系等,可以及时发现已经损坏的元器件,判断电路工作情况,并及时调整电路参数,使电路工作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3)动态调试
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调试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接入适当频率和幅值的信号,并循着信号的流向逐级检测各有关点的波形、参数和性能指标。调试的关键是善于对实测的数据、波形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调试经验。发现电路中存在的问题和异常现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缩小故障范围,最后设法排除故障。因为电子电路的各项指标互相影响,在调试某项指标时往往会影响另一项指标。实际情况错综复杂,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处理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
6.故障检测方法
查找、判断和确定故障位置及其原因是故障检测的关键,也是一件困难的工作。要求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下面介绍的几种故障检测方法是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方法。具体应用中要针对具体检测对象,灵活运用,并不断总结适合自己工作领域的经验方法,才能达到快速、准确、有效排除故障的目的。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人体的感觉,发现电子线路故障的方法,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也是各种仪器设备通用的检测过程的第一步。观察法又可分为静态观察法和动态观察法。
电子产品静态调试
电子产品动态调试
(1)静态观察法即不通电观察法。
在线路通电前通过目视检查找出某些故障。实践证明,占线路故障相当比例的焊点失效、导线接头断开、接插件松脱、连接点生锈等故障,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没有必要对整个电路大动干戈,导致故障升级。静态观察要先外后内,循序渐进。打开机箱前先检查电器外表有无碰伤,按键、插头座电线电缆有无损坏,保险是否烧断等。打开机箱后,先看机内各种装置和元器件有无相碰、断线、烧坏等现象,然后轻轻拨动一些元器件、导线等进行进一步检查。对于试验电路或样机,要对照原理图检查接线和元器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IC引脚有无插错方向或折弯,有无漏焊、桥接等故障。
(2)动态观察法又称通电观察法。
即给线路通电后,运用人体器官检查线路故障,一般情况下还应使用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等监视电路状态。通电后,眼要看电路内有无打火、冒烟等现象,耳要听电路内有无异常声音,鼻要闻电器内有无烧焦、烧煳的异味,手要触摸一些管子、集成电路等是否发烫,发现异常立即断电。动态观察配合其他检测方法,易分析判断出故障所在。
2)测量法
测量法是故障检测中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检测的电参数特性又可分为电阻法、电压法、电流法、波形法和逻辑状态法。
(1)电阻是各种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基本特征,利用万用表测量电子元器件或电路各点之间电阻值来判断故障的方法称为电阻法。测量电阻值,有“在线”和“离线”两种方法,“在线”测量需要考虑被测元器件受其他串并联电路的影响,测量结果应对照原理图进行分析判断,“离线”测量需要将被测元器件或电路从整个印制电路板上脱焊下来,操作较麻烦,但结果准确、可靠。
(2)电子线路正常工作时,线路各点都有一个确定的工作电压,通过测量电压来判断故障的方法称为电压法。电压法是通电检测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根据电源性质又可分为交流和直流两种电压测量。交流电压测量较为简单,对50 Hz市电升压或降压后的电压只需使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测量一般分为3步:测量稳压电路输出端是否正常;各单元电路及电路的关键“点”,如放大电路输出点、外接部件电源端等处电压是否正常;电路主要元器件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各引脚电压是否正常。对这些元器件首先要测电源是否已经加上。根据产品中给出电路理论上各点的正常工作电压或集成电路各引脚的工作电压,与测得的正常电路各点电压进行对比,偏离正常电压较多的部位或元器件往往就是故障所在部位。
(3)电子电路在正常工作时,各部分工作电流是稳定的,偏离正常值较大的部位往往是故障所在,这就是用电流法检测电路故障的原理。电流法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直接测量就是用电流表直接串接在欲检测的回路测得电流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直观、准确,但往往需要断开导线、脱焊元器件引脚等才能进行测量,因而不大方便。间接测量法实际上是用测电压的方法换算成电流值,这种方法快捷方便,但如果所选测量点的元器件有故障则不容易准确判断。
(4)对交变信号产生和处理电路来说,采用示波器观察各点的波形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故障检测方法。波形法主要应用于以下3种情况:测量电路相关点的波形有无或形状相差较大来判断故障,若电路参数不匹配、元器件选择不当或损坏都会引起波形失真;通过观测波形失真和分析电路可以找出故障原因;利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各种参数,如幅值、周期、前后沿、相位等,与正常工作时的波形参数对照,找出故障原因。
电子产品的检测方法
(5)逻辑状态法是对数字电路的一种检测方法,对数字电路而言,只需判断电路各部位的逻辑状态即可确定电路工作是否正常。数字逻辑状态主要有高、低两种电平状态,另外还有脉冲串及高阻状态,因而可以使用逻辑笔进行电路检测,逻辑笔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的优点。
3)比较法
有时用多种检测手段及试验方法都不能判定故障所在,并不复杂的比较法却能得到较好结果。常用的比较法有整机比较、调整比较、旁路比较及排除比较等4种方法。
(1)整机比较法是将故障机与同一类型正常工作的机器进行比较,查找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对缺乏资料而本身较复杂的设备尤为适用。整机比较法是以检测法为基础,对可能存在故障的电路部分进行工作点测定和波形观察或者信号监测,通过比较好坏设备的差别发现问题。当然由于每台设备不可能完全一致,对检测结果还要进行分析判断,这些常识性问题需要基本理论指导和日常工作的积累。
(2)调整比较法是通过整机设备可调元器件或改变某些现状,比较调整前后电路的变化来确定故障的一种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放置时间较长,或经过搬运、跌落等外部条件变化引起故障的设备。运用调整比较法时最忌讳乱调乱动,而又不作标记,调整和改变现状应一步一步改变。随时比较变化前后的状态,发现调整无效或向坏的方向变化应及时恢复。
(3)旁路比较法是用适当容量和耐压的电容对被检测设备电路的某些部位进行旁路比较的检查方法,适用于电源干扰、寄生振荡等故障,因为旁路比较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短路试验,所以一般情况下先选用一种容量较小的电容,临时跨接在有疑问的电路部位和“地”之间,观察比较故障现象的变化,如果电路向好的方向变化,可适当加大电容容量再试,直到消除故障,根据旁路的部位可以判定故障的部位。
(4)排除比较法是逐一插入组件,同时监视整机或系统,如果系统正常工作,就可排除该组件的嫌疑,再插入另一块组件试验,直到找出故障。有些组合整机或组合系统中往往有若干相同功能和结构的组件,调试中发现系统功能不正常时,不能确定引起故障的组件,这种情况下采用排除比较法容易确认故障所在。注意排除比较法可以采用递加排除法,也可采用递减排除法。多单元系统故障有时不是一个单元组件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应多次比较才能排除,采用排除比较法时每次插入或拔出单元组件前都要关断电源,防止带电插拔造成系统损坏。
4)替换法
替换法是用规格性能相同的正常元器件、电路或部件替换电路中被怀疑的相应部分,从而判断故障所在的一种检测方法,也是电路调试、检修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实际应用中,按替换对象的不同,有元器件替换、单元电路替换、部件替换3种方法。
(1)元器件替换除某些电路结构较为方便外,一般都需拆焊操作,这样比较麻烦且容易损坏周边电路或印制电路板,因此,元器件替换一般只作为检测方法均难判别时才采用的方法,并且尽量避免对印制电路板做“大手术”。(www.daowen.com)
(2)当怀疑某单元电路有故障时,用一台同型号或同类型的正常电路替换待查机器的相应单元电路,判定此单元电路是否正常。当电子设备采用单元电路为多板结构时,替换试验是较方便的,因此对现场维修要求较高的设备,尽可能采用可替换的结构,使设备具有维修性。
(3)随着集成电路和安装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向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多、体积更小的方向发展。不仅元器件级的替换试验困难,单元电路替换也越来越不方便,过去十几块甚至几十块电路的功能,现在用一块集成电路即可完成,在单位面积的印制电路板上可以容纳更多的电路单元。电路的检测、维修逐渐向板卡级甚至整体方向发展,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由若干独立功能件组成的系统,检测主要采用的是部件替换方法。
5)跟踪法
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信号获取和信号处理,在现代电子电路中占很大比例。跟踪法检测的关键是跟踪信号的传输环节。具体应用中根据电路的种类可有信号寻迹法和信号注入法两种。
(1)信号寻迹法是针对信号产生和处理电路的信号流向寻找信号踪迹的检测方法,具体检测时又可分为正向寻迹(由输入到输出顺序查找)、反向寻迹和等分寻迹3种。
正向寻迹是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借助测试仪器逐级定性、定量检测信号,从而确定故障部位。反向寻迹检测仅仅是检测的顺序不同,等分寻迹法是将电路分为两部分,先判定故障在哪一部分,然后将有故障的部分再分为两部分检测,等分寻迹对于单元较多的电路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2)对于本身不带信号产生电路或信号产生电路有故障的信号处理电路,采用信号注入法是有效的检测方法,信号注入就是在信号处理电路的各级输入端输入已知的外加测试信号,通过终端指示器(如指示仪表、扬声器、显示器等)或检测仪器来判断电路工作状态,从而找出电路故障。
6)旁路法
当有寄生振荡现象时,可以利用适当容量的电容器,选择适当的检查点,将电容临时跨接在检查点与参考接地点之间,如果振荡消失,就表明振荡是产生在此附近或前级电路中;否则就在后面,再移动检查点寻找之。应该指出的是,旁路电容要适当,不宜过大,只要能较好地消除有害信号即可。
7)短路法
短路法就是采取临时性短接一部分电路来寻找故障的方法。
8)断路法
断路法用于检查短路故障最有效。断路法也是一种使故障怀疑点逐步缩小范围的方法。例如,某稳压电源接入一个带有故障的电路,使输出电流过大,可采取依次断开电路某一支路的办法来检查故障。如果断开该支路后电流恢复正常,则故障就发生在此支路。
9)暴露法
有时故障不明显,或时有时无,一时很难确定,此时可采用暴露法。检查虚焊时对电路进行敲击就是暴露法的一种。另外,还可以让电路长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如几小时,然后再来检查电路是否正常。这种情况下往往有些临界状态的元器件经不住长时间工作,就会暴露出问题来,然后对症处理。
实际调试时,寻找故障原因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仅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可根据设备条件、故障情况灵活掌握。对于简单的故障用一种方法即可查找出故障点,但对于较复杂的故障则需采取多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才能找出故障点。
7.电子产品调试
电子产品调试是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一道工序,调试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指标。在规模化生产中,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应的工艺文件,编制先进、合理的调试工艺文件是调试质量的保证。
1)产品调试工艺的基本要求
(1)技术要求。
保证实现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是调试工艺文件的首要任务。将系统或整机技术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部件或单元的调试技术指标中,这些被分解的技术指标要能保证在系统或整机调试中达到设计技术指标。
在确定部件调试指标时,为了留有余地,往往要比整机调试指标高,而整机调试指标又比设计指标高。从技术要求角度讲,部件要求越高,整机指标越容易达到。
(2)生产效率要求。
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到调试工序中,就要求该工序尽可能省时省工。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有以下几方面:对规模生产而言每道工序尽量简化操作,因此尽可能选专用设备及自制工装设备,并有一定冗余;调试步骤及方法尽量简单明了,仪表指示及检测点数不宜过多;尽量采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方法,降低对调试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
(3)经济性。
经济性要求调试成本低,总体上说经济性同技术要求、效率要求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又是矛盾的,需要统筹兼顾,寻找最佳组合。例如,技术要求高,保证质量和信誉产品,经济效益必然高,但如果调试技术指标定得过高,将使调试难度增加,成品率降低,就会引起经济效益下降。效率要求高,调试工时少,经济效益必然提高,但如果强调效率而大量研制专用设备或采用高价智能调试设备而使设备费用增加过多,也会影响经济效益。
2)调试工艺文件的内容
无论是整机调试还是部件调试,在具体生产线上都是由若干工作岗位完成的。因此调试工艺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调试工位顺序及岗位数。
(2)每个调试工位工作内容,即为工位制订的工艺卡。工艺卡包括:工位需要人数及技术等级、工时定额,需要的调试设备、工装及工具、材料,调试线路图(包括接线和具体要求),调试所需资料及要求记录的数据、表格,调试技术要求及具体方法、步骤等。
(3)调试工作的其他说明,如调试责任者的签署及交接手续等。
3)调试工艺文件的制订
调试工艺文件是产品调试的唯一依据和质量保证。制订合理的调试工艺文件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要求较高,而制订工艺文件一般经过以下步骤。
(1)了解产品要求和设计过程。在大中型企业中,设计和工艺是两个技术部门,因此负责工艺技术的人员应参加产品设计方案及试制定型的过程,全面了解产品背景和市场要求、工作原理、各项性能指标及结构特点等,为制订合理的工艺奠定技术基础。对于中、小规模生产,往往从产品的设计到具体制造工艺过程都是同一技术部门进行的,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2)调试样机。样机的调试过程也就是调试工艺的制订和完善过程。技术人员在参与样机的装配、调试过程中,抓住影响整机性能指标的部分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调试条件和参数,寻求最佳调试指标、步骤和方法,初步制订调试工艺。
(3)小批量试生产调试。一般情况下,一个产品投入大批量生产前需进行小批量试生产,以便检验生产工艺和暴露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和修订调试工艺中的问题,并努力寻求效率、指标和经济性的最佳配合。由此制订的调试工艺对生产线而言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4)生产过程中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些问题往往是始料不及的,因此即使成熟的工艺也要在实际中不断调整、完善,但这种调整和完善必须由负责该项工作的技术人员签字生效才能实行。
4)产品调试特点
进入批量生产的产品,一般都经过了原理设计、电路试验、样机制作和调试、小批量试生产等阶段,有些较复杂产品还经过原理性样机和工艺性样机等多次试验、调整和完善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因此,产品的调试与样机调试有很大的不同。
产品调试有以下特点:正常情况下没有原理性错误,工艺性欠缺一般也不会造成调试障碍,由于批量生产采用流水作业,因此如果出现装配性故障,往往都有一定规律,电子元器件和零部件按正常生产程序都经过了检验和测试,一般情况下,调试仅解决元器件特性参数的微小差别,在烤机后调试之前不用考虑它们失效或参数失配问题,产品调试是装配车间的一道工序,调试要求和操作步骤完全按调试工艺卡进行,因此产品调试的关键是制订合理的工艺文件。另外,调试的质量还同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
8.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调试结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受测量正确与否和测量精度的影响。为了保证调试的效果,必须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的接地端。
凡是使用低端接机壳的电子仪器进行测量,仪器的接地端应和放大器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否则仪器机壳引入的干扰不仅会使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而且将使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2)在信号比较弱的输入端,尽可能用屏蔽线连接。屏蔽线的外屏蔽层要接到公共地线上。在频率比较高时要设法隔离连接线分布电容的影响,如用示波器测量时应该使用有探头的测量线,以减少分布电容的影响。
(3)测量电压所用仪器的输入阻抗必须远大于被测处的等效阻抗。因为,若测量仪器输入阻抗小,则在测量时会引起分流,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
(4)测量仪器的带宽必须大于被测电路的带宽;否则,测试结果就不能反映放大器的真实情况。
(5)要正确选择测量点。用同一台测量仪进行测量时,测量点不同,仪器内阻引进的误差大小将不同。
(6)测量方法要方便可行。需要测量某电路的电流时,一般尽可能测电压而不测电流,因为测电压不必改动被测电路,测量方便。若需知道某一支路的电流值,可以通过测取该支路上电阻两端的电压,经过换算得到。
(7)调试过程中,不但要认真观察和测量,还要善于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试验条件、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测量的数据、波形和相位关系等。只有有了大量可靠的试验记录,并与理论结果加以比较,才能发现电路设计上的问题,完善设计方案。
(8)调试时出现故障,要认真查找故障原因。切不可一遇故障解决不了就拆掉线路重新安装。因为重新安装的线路仍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如果是原理上的问题,即使重新安装也解决不了。应当把查找故障并分析故障原因看成一次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它来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安全事项
在检修过程中,应当切实注意安全问题。有许多安全注意事项是普遍适用的。有的是针对人身安全的以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有的是针对电子设备的以避免测试仪器和被检设备受到损坏。对于有些专用的精密设备,还有特别的注意事项是需要在使用前引起注意的。
(1)许多电子设备的机壳与内电路的地线相连,测试仪器的地应与被检修设备的地相连。
(2)检修带有高压危险的电子设备(如电视机显像管)时,打开其后盖板时应特别留神。
(3)在连接测试线到高压端子之前,应切断电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应特别注意避免碰及电路和接地物体。用一只手操作并站在有适当绝缘的地方,可减少电击的危险。
(4)滤波电容可能存有足以伤人的电荷,在检修电路前,应使滤波电容放电。
(5)绝缘层破损可以引起高压危险。在用这种导线进行测试前,应检查测试线是否被划破。
(6)注意仪表使用规则,以免损坏表头。
(7)应该使用带屏蔽的探头。当用探头触及高压电路时,绝不要用手去碰及探头的金属端。
(8)大多数测试仪器对允许输入的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都有明确规定,不要超过这一最大值。
(9)防止振动和机械冲击。
(10)测试前应研究待测电路,尽可能使电路与仪器的输出电容相匹配。
(11)在一些测试仪器上可以见到两个国际标准告警符号。一个符号是内有惊叹号的三角形,告诫操作员在使用一个特别端口或控制旋钮时,应按规程去做。另一个符号是表示电击的Z形符号,告诫操作人员在某一位置上有高压危险或使用这些端口或控制旋钮时,应考虑电压极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