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确保质量合格?注意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如何确保质量合格?注意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2 一般规定C.2.1 换热管试验装置采用套管结构形式。C.4.1.5 换热管进行传热性能试验时,调试时试验工况参数的允差应符合表C.2的规定。

8.1 标志

8.1.1 包装箱上应标明:

a)供应商名称;

b)批号;

c)材料牌号;

d)规格;

e)数量;

f)质量(毛质量或净质量)。

8.1.2 包装箱标志应符合GB/T 8888的规定。

8.2 包装

高效管应按合金成分、尺寸和状态各自分开包装。具体包装方式由制造厂确定,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能防潮、防振、防尘;

b)应确保高效管表面不被碰坏、且不变形。

8.3 运输和贮存

产品应按照GB/T 8888的规定运输和贮存。

8.4 质量合格证明书

高效管经检验合格后,制造单位应填写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并提供给用户单位,证明书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客户订单号

b)批号;

c)高效管的型号、基本参数及名称;

d)高效管材质牌号、状态及材质报告;

e)制造厂名称;

f)出厂日期。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高效管型号编制(一)

A.1 高效管型号编制方法

A.1.1 高效管的型号组成

A.1.2 型号示例

TP2 IE 160 100 75

表示:材质为TP2、光管段外径16mm、光管段壁厚1.0mm、内螺纹头数为75的高效管。

A.2 高效管的类型代

按高效管不同的结构型式及形状,其代号分别为:

内肋管 IE

波形内肋管 HE

普通直翅管 ND

锯齿形翅片管 TC

表面多孔管 TE

螺形管 ST

花形管 FT

A.3 主参数规定

A.3.1 内肋管:以横截面上沿圆周方向排布的内齿头数为主参数。

A.3.2 翅片管、锯齿形翅片管、表面多孔管:以沿高效管轴向每25.4mm长度上所拥有的翅片数为主参数。

A.3.3 螺形管、花形管:以横截面上的截面槽数为主参数。

A.3.4 高效管主参数从表1中选取。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高效管型号编制(二)

B.1 高效管的型号组成

B.2 高效管的代号

高效管管型规定的识别数字代号按表B.1的规定。

表B.1 高效管管型识别代号

B.3 管内壁型式

高效管内壁型式规定的识别代号按表B.2的规定。

表B.2 高效管管内壁型式代号

B.4 材料编号

材料编号按表B.3的规定。

表B.3 材料编号对照表

B.5 型号示例(www.daowen.com)

55-5050028-122:用美国合金牌号C12200材料制造,管型代号55,管外每25.4mm翅片数50的高效管,翅根直径为5/0.315,即15.88mm,管内螺纹型式为标准型式,成翅段壁厚为28/40,即0.70mm。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单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

C.1 适用范围

本附录仅适用于高效管或其坯管传热性能的确定。

C.2 一般规定

C.2.1 换热管试验装置采用套管结构形式。

C.2.2 换热管换热量的测量以水侧和制冷剂侧换热量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C.2.3 确定换热管单管传热系数的试验原理和计算方法。

C.2.4 制冷剂侧压力测点位置为:

C.2.4.1 管内蒸发和冷凝试验的压力测点位于换热管有效出口端300mm处;

C.2.4.2 管外蒸发和冷凝试验的压力测点位于套管中上部。

C.3 试验装置

分别按管内(外)蒸发及管内(外)冷凝四种情况布置试验装置。

C.3.1 换热管管外蒸发(满液式蒸发)试验原理图见图C.1。

图C.1 管外蒸发试验原理图

C.3.2 换热管管外冷凝试验原理图见图C.2。

图C.2 管外冷凝试验原理图

C.3.3 换热管管内蒸发(干式蒸发)试验原理图见图C.3。

图C.3 管内蒸发试验原理图

C.3.4 换热管管内冷凝试验原理图见图C.4。

图C.4 管内冷凝试验原理图

C.4 试验

C.4.1 试验要求

C.4.1.1 被测换热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密封性检查,并进行抽真空等准备工作。

C.4.1.2 测量段范围(含仪器仪表)内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避免漏热影响试验结果。

C.4.1.3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精度或准确度应符合表C.1的规定。

表C.1 仪器仪表的型式及精度或准确度

C.4.1.4 单管传热性能试验名义工况按4.3规定。

C.4.1.5 换热管进行传热性能试验时,调试时试验工况参数的允差应符合表C.2的规定。

表C.2 试验工况参数的允差

C.4.1.6 制冷剂蒸发温度为实测蒸发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C.4.1.7 制冷剂冷凝温度为实测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C.4.2 试验参数测定方法

C.4.2.1 试验参数测定时应根据4.3测定换热管的传热性能,试验工况参数的允差应满足表C.2的规定。

C.4.2.2 在试验工况下,待换热管换热过程稳定运行30min后,每隔10min~15min进行三次数据采集,取三次采集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工况的试验数据。

C.4.2.3 由试验数据分别计算换热管内外两侧热量,只有当热平衡偏差不大于6%的数据才可用于传热系数的计算。

C.4.2.4 试验测定数据计算出的传热系数值作为该换热管在名义工况下的传热系数。

C.5 传热系数的计算

C.5.1 换热量计算:

C.5.1.1 水侧换热量(QW)按式(C.1)计算。

C.5.1.2 制冷剂侧换热量(QR)按式(C.2)计算。

QR=mR·│iR1iR2│…………………………………(C.2)

C.5.2 换热管的换热量(Q)按式(C.3)计算。

C.5.3 热平衡偏差(E)按式(C.4)计算。

C.5.4 对数平均温差(Δtm)的计算:

C.5.4.1 换热管蒸发性能试验时按式(C.5)计算。

C.5.4.2 换热管冷凝性能试验时按式(C.6)计算。

C.5.5 传热系数(K)按式(C.7)计算。

C.5.6 水流速(v)的计算:

C.5.6.1 水流截面积F1计算。

C.5.6.1.1 管内蒸发或冷凝试验时水流截面积F1按式(C.8)计算。

C.5.6.1.2 管外蒸发或冷凝试验时水流截面积F1按式(C.9)计算。

C.5.6.2 水流速v按式(C.10)计算。

C.6 符号及单位

本附录中公式符号意义及单位见表C.3。

表C.3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