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测试报告范例及表格,机组型号、测试工况、声功率级等详细内容解析

测试报告范例及表格,机组型号、测试工况、声功率级等详细内容解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试报告包括如下内容,推荐的测试报告表格形式见附录E。a)机组型号、名称、制造厂和出厂编号;b)测试工况;c)A计权声功率级及倍频程声功率级;d)报告应注明是根据本标准进行测定的。C5 测点位置按8.3.3规定的1~4点的位置布点,当机组高度不超过1m时,其测点高度为1m;当机组高度大于1m时,其测点高度为1.5m。D3 测量仪器测试仪器应符合5.1的规定,并按5.2进行校准。

测试报告包括如下内容,推荐的测试报告表格形式见附录E。

a)机组型号、名称、制造厂和出厂编号;

b)测试工况;

c)A计权声功率级及倍频程声功率级;

d)报告应注明是根据本标准进行测定的。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测试环境的鉴定方法

A1 概述

本附录规定了用绝对比较法混响时间法确定环境修正值K

A1.1 在下列情况下可不进行环境修正(即K=0):

a)距任一测点位置10m之内没有反射物的室外场地;

b)按有关标准鉴定合格的半消声室。

注:声反射物主要指建筑物和一些较大的设备,对于靠近声源的障碍物的宽度(如桩、柱子的直径)大于它距声源距离的十分之一时,则认为是声反射物。

A1.2 环境修正值K

a)本标准要求环境修正值K不大于2dB;

b)如测得K值大于2dB,可采用吸声措施或适当减小测量距离来减小环境修正值。但测量距离应不小于0.5m;

c)当K值大于2dB且小于7dB,按本标准给出的测试程序测定A计权声功率级,如用于同类机组

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中声功率级的比较,其标准偏差不大于3dB。

A2 绝对比较法

A2.1 方法

绝对比较法又称为标准声源法。标准声源应具有有关标准规定的声学特性,并按有关规定定期检定。检定合格的标准声源,放置在被测机组相同的测试环境中,采用和被测机组相同的测量面和测量点测定标准声源的声功率级(不需要环境修正项,K=0)。当标准声源放置在多个位置(见A2.2)时,测量表面平均声压级978-7-111-39814-1-Part01-9.jpg按式(A1)计算:

式中:978-7-111-39814-1-Part01-11.jpg

Lp——测量表面平均声压级,dB(基准值为20μPa);

N——测点总数;

M——标准声源放置点数;

Lpij——第i个测点上、第j个放置点的声压级,dB(基准值为20μPa)。

声功率级按式(5)计算(式中令K=0),则K值由式(A2)求得:

K=LWLW0…………………………………………(A2)

式中:K——环境修正值,dB;

LW——现场测得的标准声源的声功率级(不需要环境修正项),dB(基准值为1pW);

LW0——标准声源标定的声功率级,dB。

A2.2 标准声源的放置

根据不同情况,标准声源的放置分替代法、顶置法和侧置法三种。

a)替代法

当被测机组能从测试场地移开时,采用替代法。标准声源放置点为基准体几何中心在反射面上的投影;

b)顶置法和侧置法

对现场安装的机组,不能从测试场地移开时,可采用顶置法或侧置法进行现场测试。顶置法是将标准声源放置在被测机组的顶面上;侧置法是将标准声源放置在机组各侧面的中间。采用顶置法或侧置法时,机组表面应是完全声反射的。当需要用其它物件支承标准声源时,支承物表面应不大于标准声源底部的尺寸。

A3 混响时间法

本方法适用于形状近似于立方形的室内环境(最大与最小尺寸之比小于3),环境修正值按式(A3)计算:

式中:K——环境修正值,dB;

S——测量表面面积,m2

A——房间的总吸声量,m2

房间的总吸声量通过测量混响时间获得,按式(A4)计算:

A=0.16(V/T)……………………………………(A4)

式中:V——房间的容积,m3

T——倍频程混响时间,s。

混响时间的测量参见有关标准,当采用本方法时,A计权声功率级由第A4章的方法合成。

A4 倍频程声功率级合成A计权声功率级的方法

倍频程声功率级合成A计权声功率级按式(A5)计算:

式中:LWA——A计权声功率级,dB(基准值为1pW);

LWi——第i个倍频程声功率级,dB(基准值为1pW);

Ci——第i个倍频程A计权衰减量(见表A1)。

表A1 倍频程中心频率的A计权衰减量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基准体、测量表面及测点位置

B1 半球测量表面上测点位置见图B1及表B1。

图B1

表B1

B2 矩形六面体测量表面及测点见图B2和表B2。

图B2

表B2

附录C

(标准的附录)(www.daowen.com)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声压级的测量

C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声压级的测量方法。

C2 测量环境

测量环境为一个反射平面上的半自由声场,被测机组的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应为6dB以上;若不能满足时,可采用隔声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对于小于10dB的,应按8.1.2进行修正。

C3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应符合5.1的规定,并按5.2进行校准。

C4 机组的安装与运转机组的安装按6.1的规定,并按6.2的要求运转。

C5 测点位置

按8.3.3规定的1~4点的位置布点,当机组高度不超过1m时,其测点高度为1m;当机组高度大于1m时,其测点高度为1.5m。对于大型机组,可按8.3.4的规定增加附加测点,其测点高度为1.5m。当某测点处于机组的出风口或冷却风扇位置处,风速大于4级时,可在偏离风口45°处进行测量。

C6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按8.1、8.2和8.4的规定进行。

C7 声压级的计算

按式(4)计算机组的平均声压级。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空调机(器)噪声声压级的测量

D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空调机(器)的噪声声压级测定方法。

D2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应为反射平面上的半自由声场,被测机组的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应为6dB以上;对于小于10dB的,应按8.1.2进行修正。

D3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应符合5.1的规定,并按5.2进行校准。

D4 运行条件

机器应按有关技术条件的要求安装在台架上。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稳定运行,运行条件应接近技术条件规定的工况条件下运行。但分体式机组在制冷剂循环的噪声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通风状态下测定室内机组噪声。对于带有调速装置的机组,应分别测量各档的噪声。

D5 测点位置

D5.1 室内侧

在图D1~图D7所示位置进行测量,机组应在调至最大噪声点的工况下进行测量。

a)立柜式空调机(制冷量小于或等于28000W),见图D1。

图D1 立柜式

b)制冷量大于28000W的立柜式空调机,取正面和两侧面三个测点,距离为1m,高度为1m,三点读数按式(4)进行平均,见图D2。

图D2 立柜式

注:对带风管的机组,应在排风侧连接带2m长阻尼器的风道,加额定的机外静压进行测定。

c)吊顶式,见图D3。

图D3 吊顶式

d)挂壁式,见图D4。

图D4 挂壁式

e)天花板埋入式(暗装),见图D5。

图D5 天花板埋入式(暗装)

样机状态:

在安装了吸入面板、吸气风道的状态下,为避免排风的影响,应接入一个2m长的阻尼风道,给排风道加一个额定的机外静压。

f)天花板埋入式(明装),见图D6。

图D6 天花板埋入式(明装)

g)天花板埋入式(辅助风道),见图D7。

测定位置在垂直机体下方的中央。

图D7 天花板埋入式(辅助风道)

样机状态:

分别在排风口加2m、进气口加1m辅助阻尼风道,排风口加额定的机外静压,调节静压使测定在不受影响的状态下进行。

D5.2 室外侧

a)侧出风

在机组正面和两侧面,距机组1m(见图D8),其测点高度为机组高度加1m的总高的1/2处三个测点,并按式(4)进行平均。

图D8 平面图

b)顶出风

在机组四面、距机组1m处(见图D9),其测点高度为机组高度加1m的总高度的1/2处四个测点。

图D9 平面图

D6 测量方法

按8.1、8.2和8.4的规定进行,并按式(4)计算平均声压级。

附录E

(提示的附录)

记录表格及测试报告形式

E1 记录表格形式见表E1:

表E1 噪声测试记录

表E1(完)

E2 测试报告的形式见表E2:

表E2 噪声测试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