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洪水的竞争一直在怪圈里循环,“一场洪水→建设防洪工程→更大的洪水→建更高的防洪工程”,要从这个怪圈里跳出来,就必须对洪水及治水理念有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它曾是地球上的主宰。人类出现后,凭借超凡的智慧迅速侵占了洪水的绝大部分领地,使它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生存。其次,洪水对于人类的生存是必需的,地球生态系统得以维持,正是由于洪水、台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缘故。再次,虽然目前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已经到了非常发达的时代,但是在自然界面前,人类始终是渺小的,不可能完全战胜或控制洪水,只能是通过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尽量规避洪水给人类带来的风险。
当前的治水理念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是有了洪水威胁就会不断地修建防洪工程,但是建设了防洪工程之后,却会面临新的问题:
(1)很多防洪工程建成后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它需要其他的工程与之配套才能发挥效益,例如杭州西险大塘工程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但是实际上远远不能发挥百年一遇的防洪作用。
(2)工程与工程之间的作用相应制约或抵消,从而整体防洪能力无法提高。例如水库工程经过大坝除险加固可以进行大流量调洪,但是下游河道就会吃不消;河道疏浚工程减轻了上游的防洪压力,但同时却给下游增加了压力。
(3)越来越庞大的工程体系给工程管理和运行维护造成很大难度,管理和运行成本高起,公共财政压力很大。
(4)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可能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无法估量和不可逆转的。
国内外的防洪实践证明,防洪工程建设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发挥明显的效益了。而从东苕溪流域的整体来看,其防洪工程建设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一味地以建设防洪工程来防洪已不是最好的办法了。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防洪的关键就是要转变治水理念,即从“抗御洪水”转变为“管理洪水”。
为把“洪水管理”理念落实到东苕溪洪水调度上,就是实施分区建设分块调度的防洪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思想是:(www.daowen.com)
(1)把洪水作为一种资源来管理。在现有的工程基础上,不再进行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
(2)根据东苕溪洪水的特点,划定不同等级的淹没区。没有洪水时,淹没区内照常生产和生活。来洪水时,根据洪水大小及时撤离相应淹没区内的人员和重要设施。
(3)建立完善的洪水补偿机制。淹没区使用后,对有关群众或单位进行足够的补偿。
这种防洪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防洪工作得到简化,淹没区以外的地区的防洪压力大为减轻。不必像现在这样全民防洪、全线防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思想。
(2)防洪成本大大节约。为了说明这一点,可以做一个简单测算:以余杭区为例。如果每年投入到防洪建设上的省市区镇各级经费不少于1个亿,则20年为20亿元。若20年内发生一次20年一遇的洪水,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亿元(“96630”洪水7.2亿元,“99630”洪水7.86亿元)。如果用洪水管理的模式进行防洪,采用分区建设,每年投入到防洪建设上的各级政府财政费至少可以减一半,那为10亿元。当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淹没区内补偿的费用约为2亿元(按2万人每人1万元估算),淹没区外的其他损失约3亿元。
从上分析,可见,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该流域的防洪成本:按照常规模式为25亿元,按照洪水管理的模式为15亿元,即采用新的防洪模式可节省10亿元各级政府的防洪成本。另外,由于把一些低洼或者防洪能力比较低的地方规划为淹没区,因此防洪抢险的工作量大为减少,从而也节约了社会资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