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直角坐标空间插补技术优化与研究

直角坐标空间插补技术优化与研究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直线插补空间直线插补是在已知该直线始末两点的位置和姿态的条件下,求各轨迹中间点(插补点)的位置和姿态。设v为要求的沿直线运动的速度,t s为插补时间间隔。图6-10基坐标系与空间圆弧平面坐标系的关系建立圆弧平面上的插补坐标系,即以圆心OR为坐标系{x Ry RzR}的原点,z R为平面ABC的外法线方向;取过OR点且平行于直线AB的直线为x R轴,即x R∥AB;由y R=z R×x R可以确定y R轴,如图6-10所示。

直角坐标空间插补技术优化与研究

1)直线插补

空间直线插补是在已知该直线始末两点的位置和姿态的条件下,求各轨迹中间点(插补点)的位置和姿态。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机器人沿直线运动时其姿态不变,所以无须进行姿态插补,即保持第一个示教点时的姿态。在有些情况下作业要求姿态变化,此时需要进行姿态插补。

图6-7 空间直线插补

如图6-7所示,已知直线始末两点的坐标值P s(xs,ys,zs)、P e(x e,y e,z e)及姿态矩阵R s和R e,其中P s和P e是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置。这些已知的位置和姿态通常是通过示教方式得到的。设v为要求的沿直线运动的速度,t s为插补时间间隔。

为减少实时计算量,示教完成后,可求出直线长度

如果工具坐标系TCS在P 0和P e两点内做匀速运动,并设在t s间隔内的行程为d=vt s,则插补总步数N为L/d+1的整数部分,记为N=int(L/d)+1。

各轴增量分别为

各插补点坐标值递推表达式为

其中i=0,1,2,…,N。

2)基坐标平面上的圆弧插补

基坐标平面包括xOy平面、xOz平面以及yOz平面。以xOy平面上的圆弧为例,已知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P 1、P 2、P3,如图6-8和图6-9所示,以及与这些点对应的工件坐标系TCS的姿态,并假定圆弧圆心位于基坐标系的原点。

图6-8 由P1、P2、P3三点决定的圆弧

图6-9 圆弧插补

设v为沿圆弧运动速度;t s为插补时间间隔,则圆弧插补计算步骤为:

(1)由P 1、P 2、P 3三点确定圆弧半径R。

(2)确定总的圆心角φ=φ1+φ2,其中

(3)计算t s时间内的角位移量Δθ=t sv/R。

(4)计算总插补步数(取整)N=int(φ/Δθ)+1。

据图6-9所示的几何关系求各插补点坐标。Pi+1点的坐标为(www.daowen.com)

其中

xi=R cosθi,yi=R sinθi

由θi+1=θi+Δθ可以判断是否到达插补终点。若θi+1≤φ,则继续插补下去;当θi+1>φ时,则修正最后一步的步长Δθ,并以Δθ′=φ-θi表示,故平面圆弧位置插补表达式为

应该指出,当基平面上的圆弧的圆心不在基坐标系的原点时,可在其圆心处建立一个局部坐标系,从而可以利用上述插值方法计算出插值点的坐标,之后再利用坐标变换,将这些坐标值变换到基坐标系中。

3)空间圆弧插补

空间圆弧是指三维空间中不在基坐标平面上的圆弧,该圆弧插补问题可以转化成圆弧插补平面问题。空间圆弧插补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圆弧所在平面。如图6-10所示,设圆弧所在平面与基坐标系平面的交线分别为AB、BC、CA,则圆弧所在平面为ABC。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P 1、P2、P3可确定一个圆及三点间的圆弧,其圆心为OR,半径为R。

图6-10 基坐标系与空间圆弧平面坐标系的关系

建立圆弧平面上的插补坐标系,即以圆心OR为坐标系{x Ry RzR}的原点,z R为平面ABC的外法线方向;取过OR点且平行于直线AB的直线为x R轴,即x R∥AB;由y R=z R×x R可以确定y R轴,如图6-10所示。

(2)在空间平面上利用二维平面插补算法求出插补点坐标(ξi+1,ηi+1)。在平面ABC上依据基平面圆弧插补表达式(6-1)~式(6-6)完成圆弧插补,确定插补坐标为(ξi+1,ηi+1)。

(3)把空间平面圆弧上的插补点坐标(ξi+1,ηi+1)变换为在基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xi+1,yi+1,zi+1)。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建立坐标系{x Ry Rz R}与基坐标系{x y z}的坐标变换关系,即确定如图6-11所示的由圆弧所在平面坐标系{x Ry Rz R}到基坐标系{x 0y 0z0}的坐标变换矩阵。

设直线AB与x 0轴的夹角为α,因为x R∥AB,故x R轴与基坐标系x 0轴的夹角也为α,它与y 0轴的夹角为π/2-α;因为z0轴⊥AB,故x R轴与z 0轴的夹角为π/2。x R轴的单位向量n在基坐标系x 0轴、y 0轴、z 0轴的投影为n=[cosα -sinα 0]T。z R轴为平面ABC的外法向量,设zR轴与基坐标系z 0轴的夹角为θ。

如图6-11所示,过基坐标系原点O做直线OP⊥AB,OP交AB于N;把向量zR在平面ABC内平移,使得OR与点N重合,并取NM为单位长度,即NM=1;过M做MP⊥x 0O0y 0平面,垂足为P,可以证明P在直线ON上(因为AB⊥NM,AB⊥MP,故AB⊥平面NMP,因而,AB⊥NP;由于AB⊥ON,且O、N、P共面,故O、N、P共线)。过N做NQ∥x 0;过P做PQ∥y 0,两线交于Q点。

图6-11 空间圆弧平面坐标系与基坐标系的关系

因为AB与x 0轴夹角为α,故∠PNQ=π/2-α。NP=NM sinθ=sinθ,NQ=NP cos∠PNQ=sinθsinα,QP=NP sin∠PNQ=sinθcosα,MP=NM cosθ=cosθ,即zR轴的单位向量a在基坐标系的x 0轴、y 0轴、z0轴的投影分别为sinθsinα,sinθcosα,cosθ;即a=[sinθsinα sinθcosα cosθ]T。因为x R、y R、zR为右手正交坐标系,y R轴的单位向量o可以由zR的单位向量a和x R的单位向量n的叉积确定,即y R轴的单位向量o在基坐标系x 0轴、y 0轴、z0轴的投影为

由式(2-11)可得坐标系{x Ry RzR}相对于基坐标系{x 0y 0z0}的位姿矩阵为

式中,pxOR、p yOR、pzOR为圆心OR在基坐标系下的坐标值。

因而,由式(2-17)可得坐标系{x Ry Rz R}中圆弧上的点C的坐标[ξi+1ηi+1T与点C在坐标系{x 0y 0z0}中的坐标[xi+1yi+1zi+1T之间的坐标变换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