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作战对抗仿真理论基础探究

作战对抗仿真理论基础探究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力学模型是用于计算仿真实体机动能力相关的模型,仿真时系统采集仿真场景的相关参数作为输入,动力学模型根据输入参数,计算出对应的输出参数,用于改变仿真实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从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路面、轮胎等方面进行动力学模型建模。防护模型是用于计算仿真实体在遭遇敌方打击时主动防护、被动防护相关的模型,在作战对抗仿真时,可以通过防护模型计算作出对应的防护指令。

作战对抗仿真理论基础探究

仿真模型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讲,是产生与真实系统相同性状数据的一些规则、指令的集合,仿真模型构建主要是针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将真实系统抽象成相应的数学表达式。除了数学模型的构建外,作战对抗仿真模型还可以包括智能兵力模型、三维模型、仿真环境模型。

1.数学模型

(1)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是用于计算仿真实体机动能力相关的模型,仿真时系统采集仿真场景的相关参数作为输入,动力学模型根据输入参数,计算出对应的输出参数,用于改变仿真实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从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路面、轮胎等方面进行动力学模型建模。

(2)火力模型。

火力模型是用于计算仿真实体火力相关的模型,在作战对抗仿真时,可以通过火力模型进行瞄准锁定敌方目标、计算弹道、命中检靶等相关的计算,将计算结果返回给系统。可以从主武器和辅助武器两个方面进行火力模型建模。

(3)防护模型。

防护模型是用于计算仿真实体在遭遇敌方打击时主动防护、被动防护相关的模型,在作战对抗仿真时,可以通过防护模型计算作出对应的防护指令。可以从形体防护模型、毁伤模型、主动防护传感器模型、主动防护干扰模型、主动拦截系统模型等方面进行防护模型建模。

(4)通信模型。

通信模型是用于仿真实体间通信的模型,仿真时实体之间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需要进行通信,实体间的通信通过通信模型实现。实体间通信包括毫米波自组网通信、短波电台通信、超短波电台通信、数据链通信、卫星通信等,建立通信模型可以从通信方式出发建立对应的通信模型。(www.daowen.com)

2.智能兵力模型

智能兵力模型是作战对抗仿真的规则,仿真实体的一切行为(除人工指令外)都是以智能兵力模型为指导依据进行的。针对不同的战场条件,仿真实体会作出不同的行为动作,智能兵力模型就是依据对战场条件和实体动作的全面总结而开发的模型。建立智能兵力模型,必须对所有可能遇到的战场条件进行总结,并且仿真实体对不同战场条件的行为动作必须全面,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智能兵力模型。

3.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是根据作战对抗仿真实体的真实模型而建立的三维虚拟模型,在仿真时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智能兵力模型驱动三维模型进行仿真可视化展示。三维模型建模要根据仿真的实际需要,建立对应细节的三维模型。

4.仿真环境模型

(1)地形模型。

地形信息包括高程和影像,三维地形场景包括陆地、大气、河流、沟壑、丘陵等较大的自然场景,树木岩石等较小的自然场景。对于单个实体作战对抗性能仿真所用到地形模型,其精确度要达到1m,地形大小不小于20km ×20km;对于多个实体编队作战对抗仿真所用到的地形模型,地形大小不小于200km ×200km。

(2)气候模型。

天气气候自然场景包括晴天、风天、雨天、雷电、沙尘、雾天、雪天等多种天气场景,风天还可以设置风力和风向。气候模型对于作战对抗仿真火力模型具有一定的影响,火力模型计算弹道时不同的天气会影响弹道计算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