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总面积为36 km×107 km,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0.8%。
(1)大陆边缘
地壳表面的基本形态特征是大陆及海洋盆地。二者间的过渡地带是大陆边缘(border land)。在一个理想的典型剖面上,大陆边缘划分为3个单元:大陆架、大陆斜坡和陆基。大陆架是大陆在水下的延伸部分,其外线接大陆斜坡(平均坡度3°~5°),大陆斜坡以下是一较平坦的海底,称为陆基,其外线平均深度达4 km,与它相连的是大洋盆地。
(2)大陆架
据1953年国际委员会的定义,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是指大陆周围的浅水地带。它从低潮位线开始以极缓的倾斜延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如图3.18所示。岛屿周围的类似地带称为岛架。大陆架的外界边缘很不固定,一般外界边缘深度为20~550 m,平均深度约30 m;宽度为10~1 000 km以上,平均宽度为65 km,平均坡度为0.1°。世界上的大陆架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占陆地面积的18%~20%,约相当于欧洲及南美洲的总和。联合国提出关于大陆架的法律界限为600 m海水深度处。
图3.18 大陆水下边缘底部地形要素示意图
1—海面;2—岸坡及底部表面;3—边缘地槽表面
A—大陆边缘;B—大陆架;C—大陆坡D—大陆坡脚;E—内陆架;F—外陆架
从地质特征上讲,大陆架与大陆地质结构是一致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陆架具有大陆型地壳。
(3)海岸带
海岸带是指海陆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3部分,如图3.19所示。海岸是指现代海岸线以上狭窄的近海陆上地带,包括上升的古海岸带。而现代海岸线是指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分界线,它随潮水涨落在随时变化着。潮间带是平均高潮位与平均低潮位之间的地带。水下岸坡是平均低潮位以下的地带,其下界一般为水深相当于波长的2~3处。简言之,海岸带上界是激浪达到的地方,下界是水深等于2~3波长的位置。(www.daowen.com)
图3.19 海岸带结构示意图
1—海岸带;2—海岸;3—潮间带4—水下岸坡;5—高潮位;6—低潮位
大陆架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并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大陆架区广泛开展地质勘探及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根据海水的深度及海底的地形可以将海洋区域分为以下几个带(图3.20):
①海岸是海水高潮和低潮之间的地区,海水深度0~20 m。
②大陆架(或陆棚)浅海带:海水深度20~200 m,坡度很平缓。
③大陆坡次深海带:海水深度200~3 000 m,坡度一般自几度到二十几度。
④深海带:海水深度3 000~6 000 m,有时在接近大陆处有深达万米的海渊。
图3.20 海洋按深度分带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