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鞋子?

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鞋子?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鞋楦的形状和尺寸是与脚相对应的。鞋的形状与脚的形状不能完全相同,与脚完全相等的鞋是不能穿的,几乎“寸步难行”。即脚的跷度与鞋的跷度。有的国家规定是6.67mm,即一个法码的长度。这导致了世界鞋号目前无法统一的弊病。后容差是指脚的后跟凸点垂直投影到鞋楦后端点之间的距离。都是以脚长为基础来设计鞋楦。法国国家皮革技术中心利用十年时间统计了五千余名法国男性脚型尺寸终于设计出了这套体系。

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鞋子?

鞋楦的形状和尺寸是与脚相对应的。如果在鞋楦的关键部位存在任何设计不合理现象,都会引起人体的疾病或运动疼痛。鞋的形状与脚的形状不能完全相同,与脚完全相等的鞋是不能穿的,几乎“寸步难行”。脚与鞋的对应关系集中在四个方面:①长度方面。即脚长与鞋长。②围度方面。即脚围与鞋围。③宽度方面。即脚宽与鞋宽。④跷度方面。即脚的跷度与鞋的跷度。下面详细说下长度和围度方面。

(一)长度方面

脚的长度要小于鞋的长度,如果脚的长度大于鞋的长度,穿满帮鞋时脚就会顶住鞋头,不仅难受,而且寸步难行。人在行走时脚的伸长量大概在7~12mm之间,世界各国都对此伸长量进行过实验研究。有的国家规定是6.67mm,即一个法码的长度。这样规定可能是为了便于记忆。法国鞋号就是如此规定的。而捷克鞋号则将该放余量定位10mm,可能取整更加便于记忆。英国鞋号是最早以楦底样长来确定鞋号的体系。它们干脆将此伸长量定为基本放余量,但是为了计算方便,它们将此放余量直接定为了20mm(图3-2)。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各种鞋号体系放余量不同的原因。这导致了世界鞋号目前无法统一的弊病。因为各种鞋号体系都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37鞋楦、鞋号委员会制定过统一的世界鞋号系统(Mondo Point),这套体系是基于脚长的一种鞋楦设计体系。它的原型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概在1933年)德国矫形协会发明的一种鞋楦设计方法——K方案(图3-3)。它是世界上目前所有以脚长为基准的鞋号体系的鼻祖。如今的日本鞋号、波兰鞋号、俄罗斯鞋号、中国鞋号均出自于该体系。以脚长为基准的鞋号体系其脚长与楦底样长的计算公式如下:楦底样长=脚长-后容差+放余量。后容差是指脚的后跟凸点垂直投影到鞋楦后端点之间的距离。近代皮鞋单独提出后容差的概念是为了让鞋更加合脚。现代皮鞋发明之前根本没有后容差这个概念,自从1814年英国第一双左右脚分怀的鞋诞生以后,后容差这一新的专用名词才进入制楦领域。美国人在南北战争后才开始使用左右脚分怀的鞋,早期的鞋也并没有后容差。没有后容差的结果就是鞋不跟脚。美国第一个鞋楦匠人汤姆士·贝尔德1629年乘坐第二次“五月花”号邮船到达英属北美殖民地时其所带鞋楦后部也没有后容差。

图3-2 英国楦底样设计方法

(图片来源:高福坤著《鞋版秘笈》)

图3-3 德国K方案楦底样设计

(图片来源:德国矫形协会资料)

在此之前,德国矫形协会还发明过一种鞋楦设计方案——G方案(图3-4)。该设计方法目前还在德国广泛使用。但是它还是以楦底样长为基准,而不是以脚长为基准的一种设计方法。这种方法继承了楦底样长为基础的算法简便性,又加入了角度计算的精准性。所以其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图3-4 德国G方案楦底样设计方法

(图片来源:德文版《制鞋工艺》)

1964年当时的西德鞋类科研工作者又发明了一种新的鞋楦设计方案——AKA64方案(图3-5)。这种方案是在德国矫形协会G方案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将楦底中轴线与底样跖围线的夹角由80o变为74o。这种方法一开始广受褒奖,因为它将前头宽度变窄了一些。AKA64方案的创作者们宣传此方法为唯一能够保证健康、美观和经济要求,并能满足时尚流行的最佳方法。不过,自从它一问世就遭到了矫形外科医师们的强烈批评。因为他们认为以这种方法设计的鞋楦不利于足部的稳定。但是,因为这一方法能够结合时尚,所以它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图3-5 德国AKA64方案

(图片来源:德文版《制鞋工艺》)

1972年波兰制革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设计了一种基于脚型规律的鞋楦设计方法IPS—72体系(图3-6),它与德国的K方案十分类似。都是以脚长为基础来设计鞋楦。但是它们的鞋号不是以脚长来标记。

图3-6 波兰方法IPS—72鞋楦设计体系

(图片来源:波文版《革制品设计教程》,1986)

俄罗斯的鞋号也是以脚型规律为基础而设计的一种鞋号体系(图3-7~图3-10),如前面所言,它的各部位控制点也都是以足部关节标志点来确定。它们的设计方案最早来自于莫斯科的前苏联全苏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所。俄罗斯高等制鞋院校(如莫斯科轻工业学院、圣彼得堡轻工大学)制鞋专业至今仍在使用这一体系。

图3-7 楦底样设计规律

图3-8 楦体横剖面

图3-9 楦底曲线上升规律(www.daowen.com)

图3-10 俄罗斯方法脚与楦的对应关系

(图3-7~图3-10图片来源:俄文版《革制品设计》,2006)

除了以上几个国家,法国除了使用传统的楦底样长设计方法以外,它们在1975年为了推广鞋楦标准后身,也通过脚型规律调查推出了一套按解剖规律设计的鞋楦方案——NFG60体系(图3-11、图3-12),取自法国国家鞋楦技术标准档案。法国国家皮革技术中心利用十年时间统计了五千余名法国男性脚型尺寸终于设计出了这套体系。

图3-11 法国NFG60体系的楦底样图

图3-12 法国NFG60体系的标准后身

当然,并不是说以楦底样长度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就不科学。这里我们再提一下德国,德国除了上述四种鞋楦设计体系以外还有一种不为太多人知的非常巧妙的鞋楦设计体系。那就是黄金分割设计体系(图3-13~图3-15)。这套方法虽然不是以脚长为基础,但是它把黄金分割规律巧妙地融入了鞋楦设计之中。无论长度、宽度、还是围度,处处都是以黄金分割比例来设计。这套方法妙不可言,可惜传播不广。它是德国本土鞋楦师傅们最喜爱使用的一套方法。其余三种方法虽然是德国人发明的,但是使用者大部分都是在国外(这里指德国之外)。德国阿迪达斯鞋楦师傅一直以来就是用黄金分割法设计鞋楦的。这个方法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鞋楦测量需要专门的仪器,简易手工测量不好操作。以下图片均摘自德国菲利普·格吕尼的专著《鞋楦》(德文版)。

图3-13 德国黄金分割体系楦底样图

图3-14 德国黄金分割体系立体对应图

捷克是世界传统制鞋强国,它的鞋楦设计自成体系,很有特色。它们传统的楦底样设计也是以楦底样长来展开,后期不断补充进脚型规律研究成果。所以它的楦底样设计方法也很多样。可惜的是自从世界第一大皮鞋企业BATA集团衰落以后,使用捷克的鞋楦设计方法的人越来越少,该体系再也难以焕发出异彩。除了兹林市一些手工作坊以外,该体系几乎面临着失传的境地。这里介绍捷克的三种主要方法(图3-16~图3-18),图片取自捷克援华技术资料数据和《中国鞋楦和鞋号设计》等书。

图3-15 德国黄金分割体系立体对应图

图3-16 捷克传统楦底样设计方法(以楦底样长为依据)

图3-17 捷克楦底样设计方法一(以脚长为依据)

图3-18 捷克楦底样设计方法二(以脚长为依据)

日本鞋楦设计早期也是依据楦底样长,后期改为依托脚长的厘米制(图3-19)。现在的日本鞋号与中国1997年以前的鞋号很相似,都是以厘米来规定鞋号。唯一的区别是它们的鞋号在数字相同的情况下均比我国鞋号实际尺寸大一号。因为它们没有将后容差(日本取后容差为4mm)计算在内。下图是日本楦底样设计图。该图取自《中国鞋楦和鞋号设计》一书。

图3-19 日本楦底样设计方法(以脚长为依据)

(二)围度关系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脚与鞋的围度关系:脚、楦、鞋围度关系包括脚与鞋的跖围、跗围和兜跟围三者之间的关系。经过不同围度的样品鞋试穿实验得知,脚的跖围不能大于等于楦跖围,而只能小于楦跖围。如果楦跖围大于等于脚跖围,那么用此楦做出的鞋肯定是肥了,不会跟脚。相反,我们的脚都有一定耐受性,如果在脚的忍受极限之内安排鞋楦尺寸,那么鞋就会既跟脚又舒服。这个忍受极限专业术语叫做“感知极限”又叫“跖围感差值”。经过前人多次试验得知,男性脚的感差值是6mm,而女性为2.08mm。感差值一般用这个公式来计算:感差值=最适楦跖围—脚跖围。

当然,以上数值是用人造革帮面试穿得出的结论,如果帮面使用柔软的天然革(牛皮或猪皮、羊皮)时,该数值会相应地变大。因为天然革具有良好的回弹性。除了上面说的跖围,脚的跗围与楦的跗围关系也很重大。如果跗围小了就会造成鞋压脚面情况发生。但是如果跗围大了脚就会在鞋内前冲,造成鞋不跟脚。一般鞋的跗围很难做到与脚的跗围一样大,这是由于工艺的原因。主要是鞋的内腰窝部位很少能做到完全与脚的腰窝贴符。另外,脚的兜跟围与鞋的兜跟围关系也很密切。它更主要的体现在靴子的设计上。如当今市面上很流行的女靴,它的兜跟围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靴子的兜跟围小了会造成穿脱困难,大了又不跟脚,还会显得肥大、不秀气。所以,把握好脚与楦的兜跟围关系很重要,一般来说马靴的兜跟围比脚的兜跟围至少大40mm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