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创造性地运用于安全管理实践,取得了极大成效的现代安全管理办法。积极推广、综合运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等方法有利于辨识和治理事故隐患,有利于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1.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的理论基础
(1)“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所谓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动作等。危险点包括3个方面:一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诱发职业病;二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三是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技术或工艺规定进行作业。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相信,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我们的努力,所有事故都应当可以预防;任何隐患都应当可以控制。”这是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事故难免论”的否定,是人们安全思想认识的飞跃,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2)以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研究生产过程
人类从事的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一旦能量失控,就可能引发人身或设备事故,因此,生产系统存在固有危险。然而生产及生活中的固有危险都是在人机环境系统控制之下运作的。无论生产过程如何复杂,都可以置于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可知,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生产环境包括物理(空间、时间)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生产组织人文环境,这些均可以分别归纳为“人”或“机(物)”的范畴。因此,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另一类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预防事故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认为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它是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管理缺陷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改变。
(3)危险辨识和评价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
要预防和控制工业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发现和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然后再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防范。危险辨识和评价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许多工业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很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用于风险评估和危险辨识的法规和标准。英国标准BS8800“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体系”就规定“所有雇主和自谋职业者对其业务活动中的风险评估负有法律义务”。因此,大小工程的立项和开工,特别是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都必须先进行风险评估,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否则就是违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都属于风险评价的理论范畴,而且是预防和控制事故行之有效的方法。
2.企业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1)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定义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安全性评价根据进行的时期可分为事前评价(前馈评价)、过程评价(现状评价)、事后评价(后馈评价)、跟踪评价。安全性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模糊评价等多种。
(2)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包括设备系统、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安全管理3部分。涉及8个方面的评价因素:
1)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2)主要生产工具、机具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3)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实。
4)生产设备、工机具管理水平。
5)安全生产主要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
6)人员技术素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劳动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8)重大自然灾害抗灾、减灾措施的落实情况。
(3)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特点
1)评价范围是发供电企业现存的处在变化中的危险因素,不仅包括人身,还包括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
2)评价目的是预防重特大、人身、恶性频发性事故,着眼点是安全基础而不是事故概率。
3)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属于定性评价范围,用评分法进行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文字说明和数字分析相结合。
4)不划分星级或安全等级,而是用相对得分率(安全基础指数)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危险性):
相对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
5)具体操作上由企业自我查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形成企业自查、整改、专家评价、再整改、复查、巩固、新一轮评价等不同环节组成的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
(4)评价因素
设置评价因素和对其进行评定,都需要有一定的依据,主要采取的形式是:
1)对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评定,主要依据是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输电网安全性评价》,评价内容要以其中的条款为标准。
2)查证的方法主要是以检查各种记录、现场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各类试验报告、各种台账等为依据,核实设备是否符合现场运行的安全标准。
作安全性评价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在选择评价因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的,重要的不能遗漏。
2)以直接反映安全基础的因素为主。
3)以对事故发生影响大的因素为主。
4)一般关联因素,若无特殊需要,可以例外。
评价的内容包括主变压器、电抗器、无功补偿装置、静态补偿装置、高压断路器设备、“小四器”、母线及架构、直流系统、过电压和接地装置等。评价因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定:
1)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www.daowen.com)
2)生产设备附件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3)上级各类反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
4)生产设备的技术管理现状。
5)生产、安全主要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
3.危险点的基本概念
(1)危险
所谓危险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既有或潜在的条件。“危险的定义”是指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所具有的危害性(严重程度)超过了允许限度,则所从事的活动或对象系统是危险的,否则认为是安全的。
(2)危险严重度
危险严重度是表示危险严重程度的等级,是对危险严重程度的定性度量。一般危险分为4个等级:第一类,恶性的,这类危险的发生会导致恶性事故发生,造成重大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第二类,严重的,这类危险的发生会导致设备严重损坏或人身受到严重伤害;第三类,轻度的,这类危险的发生会导致人身受到轻度伤害或设备损坏;第四类,轻于第三类的人身轻微受伤或设备轻微损坏,这类危险可以忽略。
(3)危险点
危险点就是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设备隐患的所在点和人的失误的潜在点,是指在生产作业中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有可能造成危害机器设备和作业人员违反安全规程的不规范操作及习惯性违章等。因此,危险点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防范和治理,在一定条件下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作业中的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设备、工器具等。
危险点的生成有下列几种情况:
1)伴随着作业实践活动而生成。
2)伴随着特殊的天气变化而生成。
3)伴随着设备制造缺陷而生成。
4)设备检修、维护不周而生成。
5)习惯性违章作业而生成。
总之,危险点的生成是违反生产活动客观规律的结果。
4.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
(1)危险点分析
危险点分析是指在一项作业或工程开工前,对该作业项目(工程)所存在的危险类别、发生条件、可能产生的情况和后果等进行分析,找出危险点。其目的是控制事故发生。
(2)危险点分析的必要性
危险本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随机的,特别是因为它受到作业人员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其次,危险的程度也难以确定。因此,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对作业中所存在的危险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危险点并全力加以“控制”。“危险点分析”或“危险点控制”的完全表述应该是“工作前危险点危险源的分析与工作中危险点危险源的控制”。
人类从事的每一项生产活动都存在着包括劳动者本身、工具设备、劳动对象、作业环境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工作前经过认真分析,充分认识危险点和危险源的所在之处,工作中采取隔离、警示、个人防护等有力措施加以防范,达到超前控制和预防事故的目的。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电业员工创造了许多预防事故的方法与措施,如施工前的“安全交底”,运行中的“事故预想”,检修中的“安全措施卡”,调度工作中提倡“多说一句话”等,都可以归纳为“危险点分析”的范畴。当前提倡开展“危险点分析”活动,旨在使这项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通过规范化的措施,使一线员工在工作现场形成预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一种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安全机制。
(3)危险点分析的要点
1)工作场地的特点,如高空、井下、容器内、带电、交叉作业等,可能给作业者带来危险的因素。
2)工作环境的情况,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等,可能给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造成的危害。
3)工作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4)操作程序工艺流程的颠倒、操作方法的失误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5)作业人员当时的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情绪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能力不足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6)其他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危害或造成设备异常的不安全因素。
(4)危险点分析的一般方法
危险点分析的方法是:在详细了解设备及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运行情况后,根据工作任务、检修项目及操作目的,对可能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在分析危险因素时,应该对分析范围加以限定,以便在合理的、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分析。列出所有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找出危险点,提出控制措施。综合其特点和经验,危险点分析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本次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2)查清危险源,即查清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
3)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
4)划分危险等级,排出先后顺序和重点。对重点危险因素要优先加以“控制”或“处理”。
5)制定控制事故的预防措施。必要时召集有经验的老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预防对策。在办理“两票”的同时填写“危险点分析控制单”,向所有工作成员交底,每个工作成员签字。工作中认真落实控制措施,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安全员等)认真监督。保留“危险点分析控制单”备查,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各岗位典型的危险点分析控制资料。
6)指定落实控制措施的负责单位和人员,并且必须监督到位。工作负责人组织对将要进行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危险点。
发动职工创造适合本单位情况、有特色的危险点分析控制方法,在开展“危险点分析”活动中要特别强调认真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因为《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不仅指出了有关操作的危险点,还指出了控制措施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