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世界与中国地热利用现状分析

世界与中国地热利用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统计,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发现3000多处地热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温地热田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此后由于受世界范围内的几次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的影响,使地热利用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凡拥有地热资源的国家,都已积极地在开展他们的地热事业。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十分关注,组织地热资源普查勘探、技术研究、发展应用,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地热利用和研究方面的落后状态。

世界与中国地热利用现状分析

理论上讲,在地球上任一地方钻一口井都能获得地热能源,但是作为一种经济可行的利用方式,我们还不得不寻找比较容易开采的地热点

世界上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浅层热量高度集中于六个地热带:北美洲西部—中美洲—南美洲西部;沿大西洋中脊的岛屿;亚平宁山脉—喜马拉雅山麓;非洲东部和阿拉伯半岛;亚洲大陆中部;环太平洋地带以及某些岛屿。其中亚平宁山脉—喜马拉雅地热带,其东端穿越我国藏南、川西,往南转入滇西;环太平洋地热带则经过我国的台湾岛,因此我国具备比较丰富的地热资源。经统计,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发现3000多处地热点。150℃以上的高温地热田已有近90处,其中:西藏51处、川西5处、云南西部28处、台湾6处。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温地热田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100℃以下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则遍及全国700余个市、县。

世界第一座250千瓦的商业地热电站于1913年在意大利投入运行以后,经过近50年光景,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新西兰和墨西哥等国家相继开始开发地热发电,使总装机容量达到300多兆瓦。此后由于受世界范围内的几次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的影响,使地热利用得以迅速发展。到1995年,据开发地热发电的21个国家统计,总的装机容量为6789兆瓦,非电利用(27个国家统计)总的热力容量为8228兆瓦。据1993年的数字,全世界的能耗相当于600亿桶原油,而地热的年产能为1.5亿桶原油,也就是说,当今地热产能已可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耗的0.25%。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地热利用的装机年增长速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16%左右的势头。

地热能在全球能源构成中占据了一定份额,虽从全球平均来说份额还很小,但就特定国家、特定地区来讲,地热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凡拥有地热资源的国家,都已积极地在开展他们的地热事业。菲律宾地热电厂装机894兆瓦,已占全国电力生产的25%以上,菲律宾也因此而停止进口石油,预计到2005年以后地热发电将可占其全国电力生产的一半。印尼地热发电装机309.5兆瓦,居世界第5位,计划2020年达5000兆瓦,成为地热发电全球老大。墨西哥装机753兆瓦,占全国电量的0.5%,2000年增加到1%。发达国家中,以新西兰地热发电所占份额最高,装机293兆瓦,占全国总量的3.5%,产电占全国总量的7%。其他如意大利装机631.7兆瓦,占总量的1.6%;美国地热产电占总量的0.2%;日本占0.1%,计划2010年达到1%;冰岛全国85%的居民都用地热供暖,地热能满足全国能需的67%。最近,经过严肃的讨论,欧共体公布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要把冰岛建成欧洲的能源基地,将冰岛开发出的剩余地热电力经过海底电缆输送到欧洲大陆。冰岛几乎已是地热立国,在接近北极圈的地理位置上,通过地热利用,绝大部分居民家中都是四季如春。同时地热已成为冰岛对外贸易、科技合作甚至是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地热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可以成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和财富。(www.daowen.com)

我国是研究开发地热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记载着不少关于开发利用温泉的史实和论述。远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东周时期,就已有人利用地下热水洗浴治病、灌溉农田等。公元500年左右的南北朝郦道元在所著的«水经注»中也介绍了湖南郴县用温泉灌溉水田,“年可三熟”。

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十分关注,组织地热资源普查勘探、技术研究、发展应用,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地热利用和研究方面的落后状态。我国地热能的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应用于医疗和洗浴;自60年代起,开始应用于工农业生产;70年代以后,地热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开始扩大到用于发电。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地热电厂装机容量为30.4兆瓦,居世界第十二位,其中最大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13兆瓦,发电量可满足全藏电力需求的一半。我国地热直接利用的容量为2410.8兆瓦,仅次于日本,占全球总量的15.4%,这也是中国水热型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的属性决定的。但是我国地热能在国家能源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很低,也不如世界平均水平,技术情况也落后于许多国家,这是差距所在,也是潜力所在。对于广大的能源工作者来说,地热能利用将是一片可以大显身手的研究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