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渗氮工艺技术对零件的影响及标注方法

渗氮工艺技术对零件的影响及标注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0 推荐的化合物层厚度及公差 单位:mm图6 渗氮零件的标注方法

7.1 一般技术要求

气体渗氮或离子渗氮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是表面硬度、心部硬度和有效渗氮层深度。某些零件还有渗氮层脆性要求。其他技术要求(如渗氮层金相、渗氮层硬度分布、心部力学性能等)按3.3的规定执行。

7.2 表面硬度

零件渗氮后的表面硬度与零件材质和预备热处理有密切关系。在正常工艺条件下,常用渗氮材料能达到的硬度范围可参照JB/T 6956。

表面硬度因有效渗氮层深度不同而有差异,标注是应准确选择。表面硬度值的测量应符合GB/T4340.1的有关规定。

有效渗氮层深度不大于0.3mm时按GB/T 9451执行,大于0.3mm时按GB/T 11354执行。

经协商同意,也可以采用其他硬度检测方法表示。

7.3 心部硬度

对渗氮零件心部硬度有要求时,应特别注意。心部硬度通常允许以预备热处理后的检测结果为准,以维氏硬度、布氏硬度或洛氏硬度表示。

7.4 有效渗氮层深度

图样上标注渗氮层深度,除非另有说明,一般均指有效渗氮层深度(见3.5)。其表示方式与DS、DC基本相同,在图样上的标注方式见7.6。

采用2.94N(0.3kgf)的维氏硬度试验力测量有效渗氮层深度DN时,DN后不标注界限硬度值;当采用其他试验力时,应在DN后加试验力值,如DN HV0.5=0.3~0.4。(www.daowen.com)

一般零件推荐的最小有效渗氮层深度(DN)及上偏差见表8。

表8 推荐的最小有效渗氮层深度及上偏差 单位:mm

技术要求的最小有效渗氮层深度、最低表面硬度与硬度试验力之间的关系见表9。表内检验方法同场是指允许采用最大试验力,允许用较低的试验力代替表中规定的试验力,如用HV10代替HV30。

表9技术要求的最小有效渗氮层深度、最低表面硬度与硬度试验力之间的关系

7.5总渗氮层深度

总渗氮层深度是氮渗入的总深度,一般指从表面测量到与基体的硬度或组织无差别处的垂直距离,(单位mm)。

总渗氮层深度包括化合物层和扩散层两部分。零件以化合物层深度代替DN要求时,应特别说明。厚度要求随零件服役条件不同而改变,一般零件推荐的化合物层厚度及公差值见表10。

7.6 标注示例

示例:图6所示为渗氮零件的标注方法,渗氮部位边缘以粗点画线予以标注,并规定了硬度测定点位置。虚线部位允许渗氮或不允许渗氮是对工艺是否有利而决定。未标注部位不允许渗氮,如需防渗,必须说明。

表10 推荐的化合物层厚度及公差 单位:mm

图6 渗氮零件的标注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