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然的文化属性:赋意无限

自然的文化属性:赋意无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瑶族人来说,他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受益者,两个身份的重合使瑶族服饰文化功能的发挥变得更直接、自然。瑶族服饰的文化功能本身就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祈福、辟邪、保平安。人们在借鉴大自然的生命有机体满足瑶族人美的视觉感受之时,人与服饰文化所具有的功利性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依存关系,即人依赖自然文化而成长,自然文化又由于人的依赖而持续传承、发展。

瑶族服饰上的各种文化符号与瑶族人的思想情感、观念信仰形成了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之道之间良好的生态关系。在色彩方面,山清水秀的栖息地使得服色也免不了流露出大自然气息。人们将自然五色中的红、黄、白排列,并以白色勾边来描绘彩虹,红色丝线绣制圆点表示太阳,家乡的大山和水的波浪也在红、黄、绿线之中隐约显现等。服饰色彩融入了瑶族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心理感受,渗透了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环境因子,以较为朴实的装饰方法去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其次,作为携带和传递文化基因的最重要载体——服饰图案,也折射出了瑶人的生态和谐意识。服饰的装饰纹样多取自朝夕相伴的自然环境。植物纹样的莲花桂花、大树、姜花、苦菜花、八角花;动物纹样的乌龟、鱼、飞鸟、蝙蝠;星辰山河纹样的万字纹、太阳纹、山纹、水纹等都蕴含着深刻意义。盘瑶妇女歌颂太阳光芒普照大地、能量滋养生命,便在头饰上绣制太阳花。在瑶族人的观念意识中,人若在地下说话,天上也能听得见,天、人之间存有感应。人们将树纹绣制于服装、融入挑花带中,是因为“树因地面耸起,直指天空,可寄托人类与天相接,与日相交的理想和愿望。”[11]地上的人们沿着撑天树,可以爬到天上去玩。“瑶人选择树作为生命的支撑,让天地沟通,万物就有了繁衍的空间。”[12]民间有“青蛙鸣叫,天可降雨”之说,蛙纹便绣制于服装上,以期风调雨顺。禾苗纹绣于衣襟和裤腿上,因为他们认为谷物有灵魂,会带来农业大丰收。“人公仔”蕴含后代延续之意,便将“人公仔”与禾苗纹一起绣于衣襟之上。在服饰造型方面,瑶族将自己视为神犬“盘瓠”的后人,所以服饰多模仿狗的形状。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瑶族先民衣裳“制裁皆有尾饰。”[13],现代的瑶族盛装中仍有佩戴“狗头帽”、穿“狗尾衫”、装扮“犬尾饰”习俗。此外,瑶族人还崇鸟,因鸟可辨别方向,并能播报季节的信息,人们可以以此来耕种农作物。所以经常装扮成鸟的造型参加一些活动。男子头部插上锦鸡毛或者白翎,女子更为夸张,头戴凤头银钗、胸佩鸟形银饰、身披色泽艳丽的飘带,形如彩鸟。“这些自然的规律,让瑶人感到是上天赐给他们的恩泽,故他们就用自己的行动来珍惜自然中的一切,爱护自然中的一切,以此来回报自然。”[14]此外,在瑶族人眼中,鸟可为死去的人的亡灵指引道路,回到灵魂之地。所以以鸟来装扮自身,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流露出人对鸟的崇敬和信仰。

“人对于生态美的体验,是在主体的参与和主体对于生态环境的依存中取得的,它体现了人的内在和谐和外在和谐的统一。”[15]在人参与的过程中,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虫鱼花鸟在瑶族人看来都具有灵性。人以“亲自然”的姿态与周围的环境相处,而非自然界的掌控者。这些被人化了的生命也不单纯是一种传统意义所界定的“审美客体”,人与物处于同等地位,在互相交融过程中,两者生命的关联性在人以尊敬自然取代疏远自然中还得以强化。服饰上那些传达自然性的文化象征性符号是瑶族人追求生活标的重要工具,而瑶族服饰中的功利性更使得瑶族服饰与瑶族人的生活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关系。对于瑶族人来说,他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受益者,两个身份的重合使瑶族服饰文化功能的发挥变得更直接、自然。瑶族服饰的文化功能本身就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祈福、辟邪、保平安。而重合后的身份对服饰文化功利性的追求,又为瑶族服饰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理由。人们在借鉴大自然的生命有机体满足瑶族人美的视觉感受之时,人与服饰文化所具有的功利性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依存关系,即人依赖自然文化而成长,自然文化又由于人的依赖而持续传承、发展。(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