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久埋藏于地下及特殊埋藏环境的限制,且出土后并没有得到最为紧急的保护措施,因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之中,接受阳光紫外线等外界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照射,使得棺内纺织品文物劣化。彩帨由于长期经受地下埋葬环境中的水、泥土、腐败生物体、酸碱盐类化学物质、霉菌等的侵蚀作用,织物强度变差,纺织品表面附着了各种污染物,也有少许生霉现象(图12)。
图12 修复前原状
彩帨通长120 cm、最宽部位9.7 cm,呈上窄下宽状,帨身最下端为一折叠形成的尖角。帨身以素绢制成,保存比较完整,但帨身通体污染严重,表面附着许多的棉絮(疑为同墓室其他织物相互黏连),并伴有大量霉菌。由于织物在墓室中被棺液浸泡时间过长,导致织物已失去了原有光泽,并触感黏腻,疑似有穿透性油脂类污染。
帨身上端配有六组坠饰,修复前已绞结成团,互相黏连,墓葬中各类污染物全部附着其上,织物整体处于极度饱和的饱水状态,强度极低(图13、图14)。
图13 修复前坠饰缠绕状态
图14 修复前的犀角球
距离彩帨顶端36cm、底端80cm处有一透雕云龙纹犀角球,此球横向中心开合,将角雕装饰球分为上、下两部分,球体内侧被絮状污染物所填充,并伴有大量白色霉斑。球体外侧被霉菌与油脂状污染物包裹。
针对此件文物现阶段状况的保护修复,是无法按照正常工作顺序进行的。因此需要采取应急保护措施,进行边清理、边检测、边保护加固的方案,这是目前唯一能较好处置的手段。
为了尽可能减少修复工序对于文物的消耗,清理工作必须十分的谨慎,并且对工作室的温湿度要求也严格规范,18℃的温度为了确保织物不会长出新生成的霉斑,湿度逐渐降低,为保证犀角和织物不会因为突然脱水而开裂糟朽。清理文物时,需完全使用纯净水或蒸馏水,才可以确保普通自来水中的氯离子不会残存在织物结构之内,造成缓慢腐蚀。
彩帨的前期清理保护步骤主要分为物理剔除附着物、局部清洗、整体清洗、整形。首先在不损害织物的前提下,使用弯头医用镊子缓慢剔除缠绕在挂坠之间的絮状掺杂物,将蒸馏水倒入大培养皿中,毛笔蘸取蒸馏水去除覆盖在绦带表面的全部污染物。清晰地整理出每一组坠饰的结构关系,逐一放置于吸水毛巾上缓慢阴干(图15、图16)。方便后续观察每组挂坠的材质以及所运用的装饰手法。
图15 坠饰清理中
图16 坠饰缓慢阴干
坠饰配套有数条丝绦,在清除掉表面的污染物后,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丝绦底端分别挂有碧玉花篮、寓意吉祥的葫芦、青金石宝瓶、鞘刀、烟荷包、扇形小盒等精致物件。并且在每条绦带下端都缀有金包首,共计15只,但遗憾的是包首内所镶嵌的宝石皆已丢失(图17、图18)(www.daowen.com)
帨身及犀角球外侧覆着的棉絮,同样需要结合镊子先采用物理剔除法缓慢揭取,再使用毛笔蘸去离子水彻底清除表面的泥土以及其他油脂类污染物(图19)。由于素绢质地的帨身是从犀角球中心穿过,若要彻底清洗,则需要将犀角球摘取,进行单独清洗,才能彻底清除球体内侧的霉斑以及油脂类污染物(图20~图22),为了防止球体干裂变形,造成二次损坏,在清洗后需要缓慢阴干。
图17 金包首坠饰
图18 整理后的坠饰
图19 犀角球外侧霉菌类污染
图20 犀角球污染去除
图21 犀角球内侧霉菌类污染
图22 清除犀角球内侧污染物
摘取犀角球后,织物的清洗需在清洗前做试色实验,测试织物是否掉色。素绢质地的帨身保存较好,且强度较大,因此对其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可采取流动水的漂洗,以期清洗程度的彻底。
因帨身被大量的油脂类污染包裹,需要将织物置入40~70℃的去离子温水中浸泡,将油脂状污物软化,并在温水中加入少量的活性酶中性洗涤剂浸泡15~30分钟,随时添加热水,控制水温。浸泡过程中,织物上的油脂类污物与活性酶慢慢发生反应,使用小毛笔按织物织造丝路轻刷,清除污物(图23)。最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涤荡数遍,取出阴干。
图23 素绢质地帨身清洗中
清洗素绢质地帨身时,在织物右侧有一整齐的剪裁缺口,初步判断其作用是通过减少织物厚度的方式,来方便织物穿过犀角球中心。对彩帨的文物修复完成后,可将织物重新套入犀角球内(图24)。
图24 彩帨修复完成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