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1标本2据王先生的研究成果,如标本2中的绞缬花纹,比较通行的名称叫作“鹿胎”,其花纹边长为1cm(图1)。王先生还提到,由于时代、地区、花纹效果的不同,这种鹿胎花纹还曾被称为“醉眼缬”,又如日本的“目绞”。“目绞”又称为“一目”。本人未能找到该图,所以试从“鹿胎缬”“鱼子缬”的名称进行分析。
图1 标本2
图2 “一目”
图3 “卷上”
图4 “三浦绞”
图5 扎完点后将面料整体捆绑的绞缬工艺(www.daowen.com)
关于“鱼子缬”的描写见《全唐诗》卷五百八十四中段成式所作的《嘲飞卿七首》,“醉袂记侵鱼子缬”;《西域文化研究》第六卷《历史与美术的诸问题》一书中第27页的图八,图中的绞缬样式定名为“鱼子缬”[3]。本人未能找到该图,所以试从“鹿胎缬”“鱼子缬”的名称进行分析。“鹿胎缬”花纹的边长较长,点的形态较大,点与点之间有较宽的间隔,而“鱼子缬”点的形态较小,点与点之间间距很小,基本呈点挨点的状态,由此试推测“鱼子缬”的效果接近于“两卷、四卷、疋田绞”的花纹(图6)。
图6 “四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中国服饰之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