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方形结构生成动因

探究方形结构生成动因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方形结构的生成和大量使用,或应首先归因于这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依据有利的实用原则而做出的选择。方形结构的广泛运用,还源于其极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那么,低门槛、实用的方形结构显然是最与苗族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的能力相适应的。除了“省料”,方形结构在服装裁剪、缝合等工艺上的最大程度的简化,也是有效地满足了苗族女性对“省时”“省力”的客观需求。

探究方形结构生成动因

自然界里似乎并不存在纯粹的方形。“正因为几何形状在自然界中很少见,所以人类的脑子就选择了那些有规律性的表现形式,因为它们显然是具有控制能力的人脑的产物,所以,它们与自然混杂的状况形成明显的对比”[13]。考古发掘的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现今中国版图上的原始人就在生产生活及装饰等多方面广泛地运用方形了。墓穴、居室、炉灶、生产工具、陶瓷纹饰……方形的发现与运用是古人在劳作过程中认知、提炼后的产物,人们经过长期的使用,认识到了方形的房子更具有稳定性,方形的刀斧比圆形的石器更利于开垦土地。所以,方形结构的生成和大量使用,或应首先归因于这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依据有利的实用原则而做出的选择。而随着这一时期纺织品的出现而诞生、并且延续至今的贯首衣,或许也就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当时人们对方形这一形状的认知。

一块手织布的成形,至少需要经历种植、收获、纺纱、牵经、织布等几个环节。贯首衣“这种服装对纺织品的使用,可以说是非常充分无丝毫浪费的,在原始社会物力维艰时代,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服制”[14]。依照纵横经纬,将得来不易的布料进行合理分割,再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重新组合,这个物尽其用的过程是“敬天惜物”的思想体现,更是在特定环境下所形成的生物本能。

方形结构的广泛运用,还源于其极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正如贡布里希(Gombrich)在《秩序感》一书中谈到的那样:“有些类型的简单结构易于组合……有些组合体还显示出了层次原理的优点,即有些小的成分可以被组合成较大的单元,而这些较大的单元又可以很容易地被组合成更大的整体。所有这些标准化所具有的内在优点都可以被人们在从事有步骤有计划的工作时加以利用。”线是组成布料的基础元素,从纺纱开始,布料正是一个由千千万万根直线自然延伸、交织后所构成的面。在人造物的范畴内,这样规整的方形显然要比其他复杂形状更易获得,也可作为较小的单位进行无限的拼接,进而根据人的需求组合出更多形状。苗族服饰的制作者并非专职的设计师、裁缝,而是由那些没有学过数学、裁剪,甚至没有上过学、不识字的普通妇女来完成。她们在忙于田间地头的农活、房前屋后的家务的同时,还得承担起为全体家庭成员制衣的任务。这就意味着,制衣的方法必须简单、易学,才能使得这项技能具有普及的可能性。那么,低门槛、实用的方形结构显然是最与苗族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的能力相适应的。除了“省料”,方形结构在服装裁剪、缝合等工艺上的最大程度的简化,也是有效地满足了苗族女性对“省时”“省力”的客观需求。制衣时,只需“用手量一量”“放在胳膊上比一比”就能得出所需的尺寸(图41)。虽不是精确到毫厘的绝对尺寸,但却做到了“皆以人之体为法”[15],确保了各部件之间、服装与人体之间始终保持着合理的尺度比例。在缺乏工具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既实用又科学的标准化制衣方法。(www.daowen.com)

图41 乌当苗族妇女向笔者示意其贯首衣领口尺寸为“两掐”(大拇指到中指间的距离)

再者,从审美法则和造物思想的角度上来看,“阳以圆为形,其性动;阴以方为形,其性静”[16],方形总能够给人以秩序感和静态的完美意象。如此,用规整的方形来包裹人体的曲线,形成和谐、适度的立体造型,或许可以解释为一种对“阴阳调和”状态的追求,“唯有阴阳调和保持真的平衡时,才能达到幸福、健康及良好的秩序……阴阳学说在中国的极大成就显示出,中国人是要在宇宙万物之中,寻出基本的统一与和谐,而非混乱与斗争。”[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