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技考古学:大袖袍的历史解密

科技考古学:大袖袍的历史解密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对此款大袖袍进行款式结构、织物组织结构鉴定外,还进行了科技考古学分析,主要分析设备有: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仪、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仪。利用FTIR进行有机物分析,主要测定织物纤维成分和片金衬底材料。将测试结果所得到的FTIR特性波数与标准图谱比对确定为熟丝(图6)。利用SEM对织物进行物理观察,对织物的组织结构、纱线及接结方式进行分析。

科技考古学:大袖袍的历史解密

除对此款大袖袍进行款式结构、织物组织结构鉴定外,还进行了科技考古学分析,主要分析设备有: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仪(EDS)、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仪(FTIR)。

首先利用金相显微镜对袍服面料的里、面进行仔细观察,在面料反面的片金基底上找到非常细小的金箔残留(图5)。测得主料片金宽0.05cm、捻金直径约0.03cm。

图4 片金

图5 面料反面片金基底上残留的金箔

利用EDS对无机材料分析属非侵入性测试方式,是对古代织物中金属成分鉴定的常用方法。此次研究利用EDS对片金上残留的金箔进行了测定。

利用FTIR进行有机物分析,主要测定织物纤维成分和片金衬底材料。对织物纤维和片金基底的测试采用了破坏性实验,实验材料为大袖袍缝份中纤维及微小片金基底,未对袍服造成破坏。首先将织物纤维与溴化钾干燥粉混合,在玛瑙研磨钵中研磨,在粒片成型器中制成粒片放入FTIR中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所得到的FTIR特性波数与标准图谱比对确定为熟丝(图6)。

图6 熟丝纤维光谱图(www.daowen.com)

元代片金基底有皮和纸两种,以皮质为基底的片金称为皮金,以纸为基底的片金称为纸金。我国造纸业至元代已经十分成熟,中国传统地洛类织金锦主要使用纸金。而西方造纸发展较晚,西亚传统纳失石则为皮金。元代大量使用的纳失石,主要织工及作坊总管均为来自西域的回回,沿用传统皮金是可以肯定的。本款纳失石片金基底经过FTIR测定为羊皮,属皮金。

利用SEM对织物进行物理观察,对织物的组织结构、纱线及接结方式进行分析。经过观察,蚕丝纤维表面毛躁、有裂纹,但老化并不是很严重(图7);而片金的皮基底老化严重,一碰即断,这与两种动物纤维的成分有很大关系。

图7 SEM下的蚕丝纤维

由于黏合金箔所使用的黏合剂成分鉴定需要对纳失石上所保留的很少片金及捻金上的黏合剂胶底进行分离,这将对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因此只对其利用SEM进行了观察(图8)。

图8 捻金残留胶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