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保护修复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法优化方案

保护修复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法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料颜色测定利用美国爱色丽分光光度仪测定,该检测主要验证在纺织品文物清洗方面,保护修复的效果是否科学有效。针对不同的污染因素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法。具体修复技法可参见《洞藏锦绣六百年——河北隆化鸽子洞洞藏元代文物》一书。

保护修复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法优化方案

根据文物病害状况,从消毒、织物分析、组织鉴定、清洗、整形、加固、补配等多个环节进行修复保护,具体工作流程如下:消毒→修复前观察及记录(文字记录、绘图记录等)→科学检测分析(织物染料测定、面料颜色测定等)→制定修复方案→实施修复(清洁→阴干→整形→修复材料选择及预处理→织补、加固)→预防性保护,通过以上环节对其进行修复保护。

1.消毒

选择环氧乙烷消毒法。环氧乙烷是当前用于文物杀虫灭菌比较理想的熏蒸剂,具有灭菌谱广、杀虫力强、渗透力强、挥发性好、低残留等优点,绝大部分霉菌孢子、虫卵、幼虫、蛹、成虫都能被杀死,因此,环氧乙烷消毒法是目前运用比较广泛、有效、成熟的技术。

2.修复前观察及记录

(1)观察记录:记录包含形貌特点、织造技术、面料材质、病害现状等详细情况的观察描述。

蓝地菱格“卍”字龙纹双色锦对襟绵袄:

半臂形制,对襟,镶缘。衣长66cm,袖展通长103cm。下摆宽55cm,袖口宽36cm,缘宽4.7cm,白绢领围宽2.4cm。立领内外衬纸边。袄面为蓝色织锦面料,蓝色地上显浅灰蓝色花纹。纹样为“卍”字方棋纹地龙纹图案,单位纹样高9cm,宽5cm,纹样为一正一反两条夔龙,呈四方连续排列。

面料经线:蓝色,投影宽0.015cm,无捻,密度63根/cm,三根一组,2/1斜纹。纬丝共有两组,均为浅蓝色,一组地纬、一组纹纬,投影宽均为0.03cm,无捻,密度均为44根/cm,幅宽28cm,颜色保存较好。里衬为白色绢,经线:白色,投影宽0.02cm,密度34根/cm;纬线:白色,投影宽0.02cm,密度34根/cm。幅宽58.5cm。衣襟镶白色纱地戳纱绣花边,采用白、黄、绿、棕、湘等颜色丝线,纳绣花卉、蝴蝶及人物图案。白色纱地为二经绞组织,绞经密度为36根/cm,纬线密度20根/cm。

文物表面遍布粉尘及白色霉渍。背部及两袖部有大面积脂肪、汗渍混合污染物。面料多处撕裂,衬里有破损。袄内絮丝绵,但大部分缺失并污渍严重,衣下摆处内里有草籽及携带白色霉渍。领缘内衬糟朽、酥脆。多处压痕、褶皱。

蓝绿地黄龟背梅花双色锦对襟袄面:

半臂形制,对襟,宽领。衣长64cm,袖展通长98cm。前衣长60cm,其下摆两面宽各26cm,后襟衣长64cm,下摆宽55cm,袖口宽32cm,领宽4.2cm。面料幅宽57cm。缝纫时扣边0.8cm,采用加捻黄色丝线,针脚0.3~0.5cm,针距0.5~0.8cm。

衣物为袄面,面料为蓝绿色地、黄色纹提花,图案为锁子纹组成龟背骨架,内填朵花。面料经线:蓝色,无捻,投影宽0.015cm,密度72根/cm;纬线:黄色(近似金色),无捻,投影宽0.01cm,密度50根/cm。双色锦背面黄色丝线为长抛线。

文物表面遍布粉尘、白色霉渍及油渍。领缘镶边缺失。内里无衬,故内部丝线有多处磨损、脱落,尤其衣下摆磨损严重。背部中心处有锈斑。整体压痕、褶皱严重。

(2)绘图记录:一般绘制服饰尺寸图、病害图、纹样图、面料织造结构图等。

蓝地菱格“卍”字龙纹双色锦对襟绵袄(图12~图15)。

图12 尺寸图

图13 领部尺寸图

图14 单位纹样图

图15 纹样图(www.daowen.com)

蓝绿地黄龟背梅花双色锦对襟袄面(图16~图18)。

图16 尺寸图

图17 单位纹样图

图18 纹样图

3.科学检测分析

(1)织物染料测定

本次染料测定综合采用显微观察、激光拉曼测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鸽子洞出土的纺织品纤维进行分析研究。该组样品均为修复时织物脱落的少量丝线(长度最小的约1cm),通过多种分析手段相互佐证表明,这两件服饰样品均为丝织品,系采用蓝草中的靛蓝染色,色素成分有靛蓝素和靛玉红。样品中色素成分比例并不相同,推测至少在元代人们已经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制靛工艺,从而染出自己需要的色光[2]。

(2)面料颜色测定

利用美国爱色丽分光光度仪测定,该检测主要验证在纺织品文物清洗方面,保护修复的效果是否科学有效。

以蓝地菱格卍字龙纹双色锦对襟绵袄为例,对其几处代表性部位进行色彩量化及清洗前后色差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右襟边缘镶边包裹处及左袖处清洗后亮度有所增加,对本身的蓝色色泽影响甚微。右下衣角污渍处,清洗前b*值偏大,表明色彩偏黄,而清洗后b*值明显降低,偏文物本身应该有的蓝色色调,可见污渍已经基本去除。同样右襟白色污渍处、背面右腋下部与背面右腋下白色污渍处b*值均有所降低,表明清洗后已基本去除了文物受污染时泛黄的色彩,使文物重返本色[3](表1)。

表1 蓝地菱格“卍”字龙纹双色锦对襟绵袄清洗前后颜色测定比对表

4.实施修复保护

这两件服饰折叠挤压在土坑中几百年,服装形制、面料已叠压变形,折皱严重,并有多处撕裂、破损状况,均需要平整、加固和补配。根据污染状况,可以发现污染因素由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一些物质所造成,如油渍、汗渍、蛋白、泥土、灰尘及碳酸钙结晶等。针对不同的污染因素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法。本次修复根据制定的修复方案,实施了清洁→阴干→整形→修复材料选择及预处理→加固、补配→预防性保护等环节对其进行修复保护(图19~图22)。具体修复技法可参见《洞藏锦绣六百年——河北隆化鸽子洞洞藏元代文物》一书。

图19 蓝地菱格“卍”字龙纹双色锦对襟绵袄正面(修复后)

图20 蓝地菱格“卍”字龙纹双色锦对襟绵袄衣襟镶白色纱地纳绣花边(修复后局部)

图21 蓝绿地黄龟背梅花双色锦对襟袄面正面(修复后)

图22 蓝绿地黄龟背梅花双色锦对襟袄面背面(修复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