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江泽民,2002)。我国作为全球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经受和面临的缺水压力是巨大的,缺水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要素。
一、缺水现状简析
为说明问题,取1997~2000年4年全国供用水量平均值作为基准年进行供用水量分析。全国供水总量5559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8%,其中地表水4566亿m3,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6.8%;地下水1031亿m3,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12.5%。在总供水量中,农业用水占69.4%,工业用水占20.6%,生活用水占10.0%。从1980~2000年的20年间,我国社会总用水量增加了1086亿m3,增加24.3%,年均增长率1.1%。
据《21世纪中国水供求》(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在中等干旱年社会总需水量为6100亿m3,用上述基准年全国供水量作参考评价,缺水量541亿m3,缺水率达8.9%。另据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达300亿m3以上,年均受害面积约2000万hm2,每年因旱灾减产粮食约200亿kg;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全国城市年缺水量达到60亿m3,造成工业产值损失约2300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约4000万人;广大农村有6000万人为缺水而发愁。
200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春夏连旱,再次遭受严重旱灾,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据初步统计,该年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846万hm2,成灾2370万hm2,绝收642万hm2,因旱损失粮食548亿kg,经济作物损失538亿元。受灾面积仅次于2000年和199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3位,成灾面积和粮食损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2位。农村因旱先后有3300万人和22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黑龙江、吉林、山西、辽宁、四川、内蒙古、山东、湖北等省(自治区)旱情较重。城市缺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局面,北方地区一度有500多座县以上城镇缺水的现象,天津、唐山、大连、长春、烟台、威海等城市供水十分紧张,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若按上述基准年各流域片供水量与需水量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其结果见表1-7。(www.daowen.com)
表1-7 全国现状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分析表
二、水资源供需展望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另据有关材料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接近16亿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2%。因此,今后较长时期内全社会的需水增长量虽不会出现以往似的高速增加,经过强化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用水会更趋合理,但适当的需水增长量将成为客观现实。据有关专家估计2030年我国需水量将达到7000亿~8000亿m3,有的人估计为8000亿m3,也有的人估计将达10000亿m3。上述对我国2030年需水量的预测,年均需水增长率介于0.77%~1.98%之间,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未来社会经济仍将快速发展,社会各部门需水量必然会有一定的增加,考虑节水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措施的效力,将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需水量的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0%以内是比较可行的,到2030年全社会需水量将达到8400亿m3,约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0%。
为了满足今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必将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水资源过度开发,无疑会导致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国际公认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合理限度为40%。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20%,到2030年估计约为30%,但是,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地区间很不平衡,北方的黄河、海河、淮河开发利用率都超50%,其中海河已近90%。所以,若到2030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30%,仍沿用当前水资源就地开发利用,或不实行较大时空范围的调水配置,将来水资源的供需形势将更加十分严峻。所以,在注重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考虑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技术经济能力,采取有力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是应对今后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的必然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