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地质过程中,峡谷区岩体由于构造运动、卸荷作用、风化作用等的影响,其内部和表面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不连续结构面,如节理、断层、地层错动面、卸荷裂隙、风化裂隙等。这其中裂隙不仅是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同时也是地下水流的重要通道,控制着岩体的变形、强度以及裂隙内地下水的水动力条件、赋存规律等。使整个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该型地下水也表现出强烈的不均一、各向异性及突变性。水电工程枢纽区往往处于裂隙基岩的深切河谷地带,在这些地段的勘察钻孔钻进过程中,经常会揭露裂隙型承压性地下水体,岩体中存在的微裂纹、孔隙和节理裂隙等非连续面为承压水提供了存储空间和运移通道,这使得在具体研究中必须考虑承压水的渗流及承压效应。承压水形成于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的适宜水文地质结构中。自然条件下,承压水以其自身的水文地质规律在地质环境中循环交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许模等,2000)。
而当人类工程活动涉及承压水分布地区后,势必对承压水所处的地质环境产生影响,改变其水文地质条件,同时这种改变也将反作用于工程建筑物。承压水对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承压水的高水头产生的扬压力会对坝基的抗滑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承压水在其形成、运动过程中经溶滤、离子交换等作用形成的复杂化学成分往往会对混凝土产生侵蚀破坏作用。峡谷区承压水按分布位置可分为岸坡承压水和河床承压水。承压水的形成与特定的地质环境相关联,承压水的类型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等是需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对峡谷区承压水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合理地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建议,对类似工程安全施工及正常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