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浸没区地下水对灾害的影响

浸没区地下水对灾害的影响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库浸没是由于水库蓄水或人类工程活动促使浅层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埋深小于浸没临界埋深值引发各类灾害的一种现象。图4.15库区周围盐渍化4.3.3.2建筑物区地基软化及沉降建库后,库岸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可能会对建筑的安全稳定和使用功能造成影响。

浸没区地下水对灾害的影响

我国近几年来水库的数量日益增长,修建水库,不仅能够对地表水体起到储藏和积蓄的作用,积蓄的水体则可用于发电、灌溉、供水等。但是水库蓄水泄水水量变化的过程会带来许多不利,会影响库岸稳定,使得库区原有的地质环境平衡被打破,造成周边库岸地下水位升降,破坏水文地质环境。水库浸没是由于水库蓄水或人类工程活动促使浅层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埋深小于浸没临界埋深值引发各类灾害的一种现象。水库浸没一旦发生,往往会给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最常见的危害主要是库区周围农作物区盐渍化浸没和建筑物区沼泽化浸没。

4.3.3.1 农作物区土地沼泽化、盐碱化

(1)影响农作物区土地沼泽化因素。

沼泽化程度与植被类型、淤泥深度和淤泥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和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而植被丰度与水深、pH值和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淤积程度与TN、TP、淤泥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COD呈显著负相关。

(2)影响农作物区土地盐碱化因素。

农作物区土地发生盐碱化,受到源于自然和人为多重因素的影响,表4.7罗列了七大因素。

表4.7 影响土地盐渍化因素

(www.daowen.com)

官厅水库自1955年蓄水运行后,库区妫水河两岸土地即出现浸没,土地沼泽化、盐碱化,部分房屋因地基沉陷而墙壁开裂或倒塌,农作物和果树减产或死亡。库区由于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库水顶托作用,河道有大量泥沙淤积,库尾永定河、洋河、桑干河段河床不断淤高,变成“地上悬河”,河床淤高导致两岸潜水及部分承压水水位相应壅高,地下水水力梯度由陡变缓,地下水流速缓慢且出露地表,形成更大的浸没区。由于地表水排水出口淤高,地表水排泄不畅而形成内涝,大面积良田沼泽化、盐渍化甚至弃耕,造成农作物和果树烂根、减产或绝收;浸没区村庄房屋因地下水位抬高,地基承载力下降、基础下沉,致使房屋墙壁断裂甚至倒塌;浸没区内道路翻浆破坏,行车困难。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浸没的严重灾害必将进一步发展(图4.15)。

图4.15 库区周围盐渍化

4.3.3.2 建筑物区地基软化及沉降

建库后,库岸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可能会对建筑的安全稳定和使用功能造成影响。建筑地基持力层因受水的浸泡和软化作用,其承载力和建筑的变形稳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地下水位或毛管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以后,也会影响建筑的生活环境和使用功能,主要从两种不同地基成分来阐述。

(1)对于卵砾石及碎块石地基,受地下水及毛管水的作用,其地基承载力下降甚微,地基土的压缩变形亦很小。因此,蓄水对此类土层的建筑浸没影响程度相对轻微,主要建筑使用功能和生活环境会受到一定影响,对建筑的安全性基本不构成影响。

(2)对于低液限黏土及粉土地基,地下水进入地基持力层后,会影响建筑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稳定,其影响程度随地下水上升而增加。

如小南海库区属低山丘陵区,库区总体河势平缓,河谷宽缓,部分河段分布有长江Ⅰ级阶地宽缓平台,其上多城镇分布,人口密集。库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侏罗系、三叠系。小南海水电站库边房屋主要分布在人口迁移线以上的地形低缓地带,大部分台面前缘高程与正常蓄水位相当,台面表层多为人工堆积层,均匀性差,透水性较强,下部为低液限黏土、粉土、粉细砂等。例如,江津区德感街道位于长江左岸,距坝址约30km,库岸线长5.4km,上游居民较少,以农田为主,上、下游居民建筑物密集分布。城区主要分布于Ⅰ级阶地,地面高程一般为200.00~202.00m。滨江公园及二沱沟一带地势相对较低,地面高程195.00~200.00m,台面宽度150~200m。通过现场调查,小高层、高层建筑物基础均采用桩基型式,常年受长江江水影响,水库蓄水对该类建筑物影响有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