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了解可燃物质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含义

了解可燃物质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含义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闪点、燃点、自燃点是具有燃烧、爆炸性能物质的特性。开口杯法是将可燃液体样品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进行测定。一般液体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自燃点则是指引起某种物质自动点燃的最低温度,也叫做该物质的自燃温度。当达到这种物质自行燃烧的温度时,即使没有火种,就会自动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本身自燃的现象说明,这种物质潜伏着的火灾危险性比其他物质要大。

了解可燃物质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含义

闪点、燃点、自燃点(自燃温度)是具有燃烧、爆炸性能物质的特性。闪点是指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从消防安全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称为丙类液体。乙、丙两类液体又统称可燃液体。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开口杯法是将可燃液体样品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进行测定。闭口杯法是将可燃液体样品放在有盖的容器中加热测定。同一种可燃液体样品,测定的方法不同,其值也不同,一般开口闪点要比闭口闪点高15~25℃。甲、乙、丙类易燃和可燃液体,除注明者外,均按闭杯闪点划分。

燃点: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并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这时,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液体的燃点可用测定闪点的开口杯法来测定。一般液体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可燃物质的燃点和闪点越低,火险越大。(www.daowen.com)

自燃点则是指引起某种物质自动点燃的最低温度,也叫做该物质的自燃温度。在通常条件下,一般可燃物质和空气接触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但速度很慢,放出的热量也很少,同时不断向四周环境散热,不能像燃烧那样发出光。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改变,氧化过程就会加快,放出的热量增多,不能全部散掉就积累起来,使温度逐步升高。当达到这种物质自行燃烧的温度时,即使没有火种,就会自动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本身自燃的现象说明,这种物质潜伏着的火灾危险性比其他物质要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