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护人身健康,不仅对铸造用粘结剂、硬化用气体、附加物本身,而且对砂型(芯)在浇注、冷却、落砂等工序中因粘结剂等分解散布在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及其存在的浓度状况均予以昭示,并规定了接触限值。以美国为例,美国铸造协会(AFS)1989年出版的《AFS Mold and Core Test Hand-book》2nd Edition就专门有安全和保健指南一章。其中,对铸造用粘结剂、涂料、溶剂及其分解产物的危害性,控制方法,以及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规定的接触限值等均予以指明,这既有助于现场操作者维权,也有助于粘结剂等原材料供应厂商进行产品改进,同时也为督促资方及有关部门的执行和监督提供依据。在表6-31中,载有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规定的必须执行的有关空气中有害物质允许接触限值;而在表6-32中则列有1997~1998年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工作者会议[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ACGIH)]公布的予以推荐的更严格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这些接触限值还没有被提升为法定标准,但可推动甚至可促使企业朝这方面前进。
表6-31和表6-32中的接触限值,通常叫作阈限值(TLV,threshold limit value),指空气中有害物质允许接触极限值,其中涉及职工工作环境安全卫生的长期接触极限值(LTEL,long-term exposure limits),指空气中含有该气体或气雾时,允许工人每天工作8h,每周工作40h的时间加权平均(TWA,time-weighted average)浓度。在这样浓度下,几乎所有工人都可以日复一日地反复接触,而不会损及健康。而“加权”则是考虑到设备正常使用时,可能与测量时的条件不同而对测量结果所加入的人为调整。短期接触极限(STEL,short-term exposure limits),系指工作环境中,出现时间只有15min的极限浓度值。此值高于时间加权平均值,但对其应用应更严格。在一天中,该极限浓度值出现的次数限定不多于四次,且在60min内只允许出现一次。接触限值以10-6(10-6=1ppm)表示,它是在25℃、101.3 kPa(1atm,即1大气压)条件下,空气中污染蒸气(气体)所占的体积分数;对于形成细小雾滴或粉尘的化学品,其浓度则以mg/m3表示。若有害气体或气雾的阈限值高,表明它对接触人员危害较小,比较安全;否则表明它危害大,不安全。例如,SO2的长期接触极限仅2×10-6或5.2mg/m3,三乙胺(C6H15N)的长期接触极限仅1×10-6或4.1mg/m3。我国《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GB5044—1985)及原化工部对104种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HG24001—1996),这两种物质属于三级毒物(中度危害,最高允许浓度为1.0~10.0mg/m3);而甲酸甲酯(C2H4O2)的长期接触极限为100×10-6或250mg/m3;CO2则更高,达5000×10-6或9000mg/m3,应属于四级毒物(轻度危害,最高允许浓度可在10mg/m3以上)。
当然,这些接触限值并不会长期不变,而是会随着人们和科技工作者对某些危害人体健康毒物的认识加深,会将其接触限值规定的愈益严格,例如甲醛,逐渐发现其是一种可疑致癌物,其长期接触限值(每日持续工作8h),就由1989年前的3ppm降到1989年的1ppm;到1995年降为0.75ppm;1997年为0.5ppm。
表6-31 美国OSHA制定的空气中有害物质允许接触限值/[×10-6(mg·m-3)](www.daowen.com)
表6-32 美国ACGIH推荐的空气中有害物质允许接触限值[×10-6(mg·m-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