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磷酸盐体系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分析

磷酸盐体系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分析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被广泛研究的橄榄石型聚阴离子化合物有LiFePO4,LiMnPO4,LiCoPO4等。磷酸铁锂LiFePO4是最常见的磷酸盐体系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已经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四个磷酸铁锂单元组成了一个晶胞,其中每个磷酸铁锂是由PO4四面体、LiO6八面体和FeO6八面体构成。PO4四面体在两个MnO6八面体中间稳定存在,这会导致电子难以传输,限制其晶格体积变化。

磷酸盐体系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分析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通常用公式LixMy(XOnz表示,其中M代表Fe,Ni,Mn等过渡金属元素;X代表P,S,Si,As,W,Ge,Mo等元素。(XOn)z单元的存在可以支撑和稳定聚阴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提高了材料的安全性[94]。聚阴离子正极材料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方面,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电位发生改变,这是由于M—O键的离子键性质被改变了。也就是说,充、放电电位的选择和调控可以通过改变M和X原子进行,从而设计出满足应用需求的正极材料。另一方面,锂离子脱嵌时,材料变化较小的框架结构其循环稳定性较好。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主要包括Li-M-XO4,Li2-M-XO4,Li-MXO5,Li-M-XO6和Li-M-X2O7等。目前,对聚阴离子型化合物研究最多的是A-M-XO4类型(A为Li或Na),包括橄榄石型聚阴离子材料和NASICON型材料。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即使在大量锂离子脱嵌时,材料的晶体框架结构依然稳定;二是易于调变材料的放电电位平台。但是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也有缺点,比如具有开放性框架结构的NASICON型的M2(PO43正极材料虽然具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但是材料中的MO6八面体结构会被聚阴离子基团分散开来,导致其电子电导率较低。同样,虽然橄榄石型的磷酸盐型聚阴离子氧化物LiMPO4中的MO6八面体连接到了一起,但是聚阴离子基团的存在压缩了八面体层间的锂离子脱嵌通道,也使得电导率较低,同时材料的放电性能较差。因此依然需要对该类材料进行改性来改善其电导率以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被广泛研究的橄榄石型聚阴离子化合物有LiFePO4,LiMnPO4,LiCoPO4等。由于Fe,Mn等元素储量丰富且价格低廉,Li-M-PO4(M=Fe或Mn)是一类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锂电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LiFePO4(LFP)是最常见的磷酸盐体系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已经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最初源自Goodenough等[95]的报道。它是橄榄石型的代表性材料,晶体结构图如图2-36所示。四个磷酸铁锂单元组成了一个晶胞,其中每个磷酸铁锂是由PO4四面体、LiO6八面体和FeO6八面体构成。Fe占据八面体位置,Li占据共边八面体的空隙位置,P位于略微扭曲的六方密堆积(HCP)氧阵列的四面体位置,构成正交晶系(Pnmb型空间群)[96,97]

图2-36 尖晶石状LiFePO4的晶体结构示意图[95]

LiFePO4的理论比容量为150 mAh·g-1及以上,最高可达到170 mAh·g-1左右,充、放电平台较高(约为3.4 V vs.Li+/Li),最大的特点是热稳定性好和功率高,又因安全性较高、可逆性好、对环境污染小等,LiFePO4成为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98]。但LiFePO4正极材料仍存在一些缺点:平均电位相对较低,电子电导率和Li+传导率较低。通过一些改性方法可以使其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比如碳涂层[99]、阳离子掺杂[100]等。但是当使用颗粒均匀的纳米级颗粒并且在正极内使用导电纳米碳,则在没有碳涂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良好的电化学性能[101]

其他橄榄石型结构如LiMnPO4(LMP),与LFP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约为700 Wh·kg-1,理论比容量高,为171 mAh·g-1,工作电压为4.1 V(vs.Li+/Li),且该材料储量丰富、合成条件简单,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正极材料。虽然其平均电压比LFP材料高出0.4 V,但是电导率极低。LiMnPO4材料的晶体结构如图2-37所示,包括PO4四面体和MnO6八面体。Li和Mn位于八面体中心,P位于四面体中心。PO4四面体在两个MnO6八面体中间稳定存在,这会导致电子难以传输,限制其晶格体积变化。所以LiMnPO4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极低[102,103]。(www.daowen.com)

图2-37 LiMnPO4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实线区表示一个晶胞)[104]

近些年来,LiCoPO4,LiNi0.5Co0.5PO4和LiMn0.33Fe0.33Co0.33PO4(简写为LCP,NCP,MFCP)等材料也进一步被研发出来,但是仍需要改进功率、稳定性及能量密度等方面的性能。

LiCoPO4材料也是橄榄石型结构,其理论比容量约为167 mAh·g-1,这与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十分接近。但是LCP的其他性能要优于磷酸铁锂,其电压平台可达到4.8 V(vs.Li+/Li),理论能量密度为800 Wh·kg-1,且LiCoPO4材料的体积在循环过程中变化较小,结构更加稳定。该材料也有一定的缺点:电子电导率低、离子迁移率低以及容量衰减过快等。

除此之外,NASICON型化合物在近几年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该类型的聚阴离子化合物典型的代表为NaTi2(PO43和LiTi2(PO43这两种材料。NASICON型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与橄榄石型聚阴离子化合物相比,离子迁移速率更快,且工作电压平稳,可以被用作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或者负极材料。

LiTi2(PO43(简称LTP)材料由于其具有NASICON型材料的独特优势,因此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LTP材料的工作电压为2.5 V,理论比容量可达到138 mAh·g-1。在LTP的晶体结构中,Ti处于TiO6八面体的中心位置,P处于PO4 四面体中心位置;TiO6八面体和PO4四面体通过共顶点连接,其中每个PO4四面体与四个TiO6八面体通过共顶点相连接。在[Ti2(PO43]-的骨架中存在着不同的扩散通道,已知NASICON结构中的扩散通道比单斜晶体大[105],锂离子在三维通道内较易移动。因此,LiTi2(PO43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106],但是同时它的电子电导率又比较低。所以也需要对该材料进行改性,通常将它与碳复合以提高电子电导率。LiTi2(PO43材料具有M1,M2两个不同的储锂位点。M1位点位于两个相邻的TiO6八面体之间,M2位点为空位。Delmas等[107]研究了LiTi2(PO43材料的充、放电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状态下,M1位点被锂离子完全占据,M2位点处于空位。放电时,Li+会嵌入M2位点中,在这个过程中同时Ti4+被还原成Ti3+,所以在2.5 V处会产生一个放电平台。但是如果M1位点存在空位时,嵌入的Li+首先占据M1位点,表现在充、放电曲线图上就是在2.8 V处会出现一个放电平台,在这之后Li+再占据M2位点。LTP材料发生了两步嵌锂过程,有助于提升该材料的容量。

还有一种新型的材料Li3V2(PO43(LVP),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工作电压(4.0 V)和良好的比容量(197 mAh·g-1)。尽管LVP的电子电导率与LFP相似,都很低,但是LVP与碳制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在5 C的高倍率下显示出95%的理论比容量[1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