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锰酸锂作为同质多晶化合物,具有两种晶形,正交LiMnO2与单斜LiMnO2(图2-4)[5]。正交型(o-LiMnO2)空间群为Pmnm,具有层状岩盐结构,此结构中与MnO6和LiO6两种八面体进行波纹状交互排列[6];单斜型(m-LiMnO2)空间群为C2/m,具有α-NaMnO2型结构,Li+在MnO6层间的八面体位[7]。两种结构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理论比容量相等,与o-LiMnO2相比,m-LiMnO2更稳定,可用固相法合成。
图2-4 两种层状锰酸锂的晶体结构[5](www.daowen.com)
(a)o-LiMnO2;(b)m-LiMnO2
1992年Ohzuku[8]利用固相法合成o-LiMnO2,1996年英国科学家Armstrong使用离子交换法制作单斜层状锰酸锂并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9],电池首周比容量达到了270 mAh·g-1,被认为是可以取代钴酸锂的层状正极材料。但随后研究发现,m-LiMnO2由于Mn3+离子的Jahn-Teller效应,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扭曲,晶体对称性低并处于亚稳态,尽管首周比容量较高,但在反应过程中层状锰酸锂会逐渐转变成尖晶石型锰酸锂,晶体结构转变导致的体积变化会破坏电极原有的结构,因此电池比容量会发生较大幅度的衰减。同时,对于层状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除了固相法和离子交换法外,还有水热合成法[10]、溶胶-凝胶法[11]等,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LiMnO2在结构和性能上有很大差异。
相比于其他层状材料,层状锰酸锂具有成本低、无毒和理论比容量(285 mAh·g-1)高等特点,然而由于制备困难、晶体结构不稳定、循环性能不稳定等缺点,目前还没有实现商业化应用[12,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