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enough研究开发的LiCoO2正极材料是十分成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日本索尼公司以LiCoO2/C体系率先实现商业化,最早作为商品化正极材料被用于锂离子电池。由于该材料具备较高的工作电压、较大的能量密度、优良的循环性能和较高的倍率性能,并且无记忆效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以它是现阶段应用最为成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被广泛地使用在小型电子产品如手机、照相机和笔记本的锂离子电池中。
LiCoO2晶体结构为α-NaFeO2型结构,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R3m,晶胞参数为:a=0.281 6 nm,c=1.408 nm(图2-1)。在理想的LiCoO2晶体结构中,Li+和Co3+分别位于立方紧密堆积氧层中交替的八面体空隙的3a和3b位置。在充、放电过程中,Li+可以从所在的二维平面发生可逆的脱嵌反应,具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10-9~10-7 cm2·s-1。如果锂离子完全嵌脱,其理论质量比容量为274 mAh·g-1,体积比容量为1 363 mAh·cm-3;但在实际的充、放电过程中,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定性,LiCoO2只能发生部分的锂离子嵌脱,因此其实际比容量仅有160~200 mAh·g-1,能反复利用的Li离子数目少于总量的60%。
图2-1 层状LiCoO2的晶体结构示意[2](www.daowen.com)
LiCoO2的局限还在于成本高、热稳定性差、大电流放电或深度循环时比容量衰减快等方面。与锰、铁、镍相比,钴资源短缺且价格昂贵;当电池内部超过一定温度时,会发生严重的放热反应,严重时会导致起火发生危险;另外,LiCoO2过充时会发生如图2-2所示的结构转变,导致性能衰减。这些缺陷限制了LiCoO2在大型动力电池方面的应用。随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快速发展,LiCoO2材料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正在逐渐降低。
图2-2 LixCoO2随着充电深度增加逐渐从O3结构向P3和O1转变[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