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图示中的与/或关系

图示中的与/或关系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把一个复杂问题归约为一组本原问题时,其归约过程可以用一个与/或图来表示,其中起始节点对应于原始问题描述,终叶节点对应于本原问题。图2-31或图4.可解节点与/或图中一个可解节点的一般定义如下:终叶节点是可解节点。图2-32与/或图若某个非叶节点含有或后继节点,则只有当其后继节点至少有一个是可解的,此非终叶节点才是可解的。

图示中的与/或关系

当把一个复杂问题归约为一组本原问题时,其归约过程可以用一个与/或图来表示,其中起始节点对应于原始问题描述,终叶节点对应于本原问题。

1.与图

当把一个复杂问题P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P1、P2、…、Pn时,可用一个“与图”来表示这种分解,P称为“与”节点。

图2-30 与图 

例如,设问题P可以分解为P1、P2、P3这3个子问题,即对问题P的求解相当于同时求解问题P1、P2、P3,则P与P1、P2、P3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2-30所示的“与图”表示。

2.或图

当把一个复杂问题P变换为若干个与之等价的新问题P1、P2、…、Pn时,可用一个“或图”来表示这种变换,P称为“或”节点。例如,设问题P可以变换为P1、P2、P3这3个新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即P与这3个新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是等价的,于是问题P1、P2、P3中的任何一个被求解,即问题P得到求解则P与P1、P2、P3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231所示的“或图”表示。

3.与/或图

如果一个问题既需要通过分解,又需要通过变换才能得到其本原问题,则其求解过程可用“与/或图”来表示,如图2-32所示。

图2-31 或图

4.可解节点

与/或图中一个可解节点的一般定义如下:

(1)终叶节点是可解节点。

图2-32 与/或图

(2)若某个非叶节点含有或后继节点,则只有当其后继节点至少有一个是可解的,此非终叶节点才是可解的。(www.daowen.com)

(3)若某个非终叶节点含有与后继节点,则只要当其后继节点全部为可解的,此非终叶节点才是可解的。

5.不可解节点

当与/或图中某些非终叶节点没有后继节点时,就认为它是不可解的。不可解节点的出现,可能意味着图中包括起始节点在内的另外一些节点,也是不可解的。

不可解节点一般定义如下:

(1)没有后裔的非终叶节点为不可解节点。

(2)若某个非终叶节点含有或后继节点,则只有当其全部后裔为不可解时,此非终叶节点才是不可解的。

(3)若某个非终叶节点含有与后继节点,则只要其后裔至少有一个为不可解时,此非终叶节点就是不可解的。

6.用与/或图表示问题的步骤

(1)对所要求的问题进行分解或等价变换。

(2)若所得的子问题不是本原问题,则继续分解或变换,直到分解或变换为本原问题。

(3)在分解或变换中,若是不等价的分解,则用“与图”表示;若是等价变换,则用“或图”表示。

7.与/或图的构成规则

(1)与/或图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要解决的单一问题或问题集合,起始节点对应于原始问题。

(2)对应于本原问题的节点,称作终叶节点,它没有后裔。

(3)对于把算符应用于问题P的每种可能情况,都把问题变换为一个子问题集合;有向弧线自P指向后继节点,表示所求得的子问题集合。

(4)对于代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问题集合的每个节点,有向弧线从此节点指向此子节点问题集合的各个节点。由于只有当集合中所有项都有解时,这个子问题的集合才能获得解答,所以这些子问题节点称作与节点。为了区别于或节点,把具有共同父辈的与节点后裔的所有弧线用另外一小弧线连接起来。

(5)特殊情况下,当只有一个算符可应用于问题,而且这个算符产生具有一个以上子问题的某个集合时,代表子问题集合的中间或节点可以省略。

用与/或图法求解问题的解图是由可解节点构成,并且可由这些可解节点推出包含对应着原始问题的初始节点,解图是可解节点的子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