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长麻纺是将经过初加工的打成麻纺成纱的过程,打成麻的工艺纤维长度为400~900mm、分裂度即线密度为5~10tex(100~200公支)。
打成麻根据其工艺纤维的强度、长度、分裂度(线密度)、可挠度(柔软度)、含杂率、色泽等,可分为3~20号,号数高表明纤维品质好。
亚麻长麻湿纺的流程为:
(一)配麻
亚麻纺纱厂一般不采用单一产地或单一打成麻号来进行纺纱,而是将几种不同产地和不同打成麻号的亚麻进行搭配使用。由于亚麻纤维的性能(如长度、细度、强度、色泽、回潮率和柔软度等)是随着亚麻纤维的打成麻号、生长条件、产地及初加工方法等不同而异。而这些性能又与纺纱工艺和成纱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配麻的目的就是要正确掌握好各产地的亚麻纤维质量、进厂的趋势和产量的多少等情况,以便根据产品的用途和要求,合理利用纤维,取长补短,使之达到提高成纱质量、稳定生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1.配麻方法 配麻的方法是分类排队法。亚麻纤维包括打成麻和梳成麻。分类就是将打成麻按产地、麻号分类堆放,梳成麻按产地、麻号和色泽分类堆放。排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的原料排成几个队,把性质相近的几个原料排在一个队中,以便做到正确配麻。当某一成分的麻用完时,即可用与其性质相近的麻接替使用,以稳定生产和保证成纱质量。
2.配麻原则 亚麻配麻的总要求应该严格遵守合理、平衡、稳定和经济的原则。配麻中的主要指标是强度、分裂度(线密度),其次是含杂和可挠度(柔软程度),由于湿纺纱已普遍采用粗纱煮漂工艺,因此,可挠度指标考虑得较少。
3.配麻实例 配麻实例见表11-22。
表11-22 配麻实例
注 短麻的麻号为梳成麻号。
(二)梳理前准备
打成麻梳理前的准备工作是指加湿、给乳、养生、分束等工序。
1.纤维的加湿给乳与养生 亚麻工艺纤维的加湿给乳及养生是在纺纱厂的亚麻原料库中进行的。它就是给予存储在原料库中的麻纤维一定量的乳化液,在库中(一般温度为20~30℃,湿度为80%)存放24h左右进行养生,使纤维达到具有一定的强度、油性、成条性、吸湿性,消除纤维的内应力,以利于纤维的梳理。纤维回潮率冬天控制在13%~16%,夏天控制在15%~18%。
2.打成麻的分束 在梳理前,由专门的分束工人将成捆的养生后的打成麻分成一定量的小麻束,以适应栉梳机的喂入要求,并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麻纤维和杂草等挑出来。麻束的重量均匀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栉梳机的梳成率,同时也影响后道工序的进行。
(三)栉梳
分束后的打成麻,由栉梳机完成对其的梳理。栉梳是将打成麻夹持后进行的梳理,因此它是一种精梳。因为亚麻打成麻太长,且本身已较顺直,再采用自由梳理容易损伤纤维,并使纤维纠缠、混乱。
亚麻的栉梳包括栉梳机梳理和重梳。栉梳机的梳理是利用栉梳机针板上有钢针的针栉对纤维进行梳理,梳针沿纤维的横向刺入,然后在机械的作用下沿着纤维的纵向移动,将纤维分梳开来,并使纤维伸直平行,长度较短、品质较差的纤维被梳下成为落麻,同时麻屑、麻皮等杂质被清除掉,随着梳理的进行,各针板的植针密度逐渐增加,梳针逐渐变细,以实现循序渐进、逐步细致的梳理;重梳是对栉梳后的打成麻再进行一次梳理,目前一般采用机器梳理,即在栉梳机的后几道针帘用高针密针排进行梳理。
打成麻经过栉梳后,其梳成的号数一般比打成麻提高2~6号,号数越高,则表明纤维的可纺性越好。
梳成麻根据其品质分成10个等级,即14、16、18、20、22、24、26、28、30、36号,一般栉梳后可得22号及以下的梳成麻,重梳后可得更高号的梳成麻。
机器短麻分9个等级,即4、6、8、10、12、14、16、18、20号。
图11-4 亚麻栉梳机组成及工作过程
1.亚麻栉梳机组成与工作过程 亚麻栉梳机组成及工作过程如图11-4所示(见录像11-3)。栉梳机前有两名工人,一人向夹麻器1中铺放打成麻束,另一人将梳理好的麻束分号。当夹麻器1沿着前自动机轨道走入前自动机2左侧的特备装置中,特殊扳手3将夹麻器1的盖子升起,喂麻工将两束打成麻均匀地铺入夹麻器中螺杆的两侧,然后借助特备装置将夹麻器1的上盖子落下,特殊扳手3将夹麻器1上的螺丝拧紧,压紧麻束后夹麻器1被特制的杠杆4翻转竖直,之后沿着连接前自动机与左梳理机的轨道5被推入位于下降至底部的左梳理机升降架6上。升降架升至设定的高度,夹麻器被特殊掣子7推至一对做相对类似环形运动针帘上的左梳理机第一道针栉8的上方,开始受到左梳理机的梳理。左梳理机的针帘上有18道针栉,升降架6升降18次,夹麻器从一道针栉被推向另一道针栉,夹麻器上的麻束被针帘上的18道针栉分别反复梳理与分劈,针帘上的18道针栉梳针依次一道比一道细,植针一道比一道密。夹麻器上的麻束经过左梳理机梳理后,悬垂在夹麻器的麻梢部一端已完全被梳理好,夹麻器沿着连接左梳理机与后自动机的轨道10被特制杠杆9翻转平直,然后被推至后自动机特备装置中,特备扳手11将夹麻器上的螺丝拧松并将夹麻器的上盖升起,倒麻装置12夹持住麻束一端拉过一段距离,使梳理好的麻稍一端被部分拖入夹麻器中,未被梳理的麻根部分露在夹麻器外,而后特备装置将夹麻器的上盖落下,特殊扳手11将夹麻器上的螺丝拧紧,压紧麻束之后,夹麻器被特制的杠杆13翻转竖直,而后沿着轨道14(连接后自动机与右梳理机)被推入下降至底部的右升降架上,由右梳理机进行梳理。右梳理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与左梳理机完全相同。麻束的根部接受右梳理机针帘上的18道针栉梳理。夹麻器沿着连接右梳理机与前自动机的轨道16被特制的杠杆15翻转平直,然后被推至前自动机右侧的特备装置中,特殊板手17拧松夹麻器上的螺丝并将夹麻器的上盖子升起。分号工人取出已梳好的两束麻束(即为梳成长麻),按品质分成高低分号,并分别堆放、打捆。同时空夹麻器被特殊掣子推入前自动机左侧的特备装置中,特殊扳手3将夹麻器的上盖子升起,等待工人喂麻。至此,一个工作循环结束。下一工作循环重复上述过程。
图11-5 亚麻栉梳机工艺简图
打成麻在左、右梳理机中的梳理过程如图11-5所示。位于夹麻器2内的麻束,与夹麻器一起进入升降架1,升降重锤3起平衡作用。麻束与升降架一起在针帘4间定期往复升降,并受到梳针对麻束的梳理。梳理后,长麻继续被夹麻器夹持,而短纤维与杂质等被针帘梳针带走,毛刷5将它们截下,由剥取辊筒6将短纤维、杂质从毛刷上剥下,经被斩刀7斩下落入麻箱8中。麻箱中的落麻称作梳成麻,可作为短麻纺纱的原料。
2.主要工艺参数作用与选择
(1)针帘道数与植针规格。针帘道数与植针规格对麻纤维的梳理质量和梳成率均有影响。针帘道数有12道、16道、18道、22道等多种,但常用18道。各道针帘的针号和针密不同,自第三帘起,针号一道比一道细,植针一道比一道密。
(2)针帘隔距。针帘隔距对梳理质量和梳成率有直接影响。隔距大时,梳成率高;隔距小时,梳理质量好。一般根据麻纤维原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另外由于各道针帘间的梳理量要求不同,则针帘隔距也不同。常用的针帘见表11-23。
表11-23 针帘隔距
(3)针帘速度。针帘速度应根据麻纤维的质量而定。当麻纤维粗硬且不易分梳时,针帘速度可偏大掌握;对于强度较小的打成麻,针帘速度宜低。生产中常把针帘速度大于12r/min的工艺称作强梳或深梳工艺,把针帘速度小于12r/min的工艺称作弱梳或轻梳工艺。
(4)麻束重量。麻束重量是指喂麻工喂入栉梳机每束麻的标准重量。麻束重量对栉梳机的生产率、梳成麻制成率及梳成麻质量都有影响。当麻束重时,栉梳机产量高,但梳成麻率低;麻束轻时,梳理质量好,但形成的麻层薄,影响铺麻的均匀性。因此,打成麻的喂入重量是按打成麻的麻号进行规定的,其范围见表11-24。
表11-24 打成麻的麻束重量规定
(5)升降架的每分升降次数及升降高度。升降架的每分升降次数越多,则栉梳机的产量越大;一般栉梳机的每分升降次数调整范围是7.9~9.2次/min。
升降架的升降高度影响梳理长度。升降架的升降高度应根据打成麻长度而定,当打成麻长度长时,升降高度应随之升高;但升降高度受机械条件的限制,一般机器上配600mm、700mm两档。当国产打成麻平均长度在500mm以下时,升降高度选用600mm;进口麻平均长度在600mm以上时,升降高度选用700mm。
3.栉梳条质量控制 亚麻栉梳条质量指标有麻条强度、纤维可挠度、纤维附着物含量、未梳透纤维含量、20 g纤维内麻粒数等。亚麻栉梳条品质控制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设备状态良好,工艺设计合理。
①设备状态方面:针板上梳针缺损、弯曲情况;夹麻器上胶垫是否磨损、牢固;毛刷辊筒上鬃毛状态及斩刀剥麻情况;针帘皮带张紧程度、伸长程度等。
②工艺设计方面:针帘隔距、速度是否合理;麻束重量、升降架的升降高度是否适当等。
(2)提高挡车工的操作水平。要求工人在喂麻时,使麻束根部露出部分为总长的三分之一;将麻束厚薄均匀地铺放在夹麻器,并及时挑出未梳透的麻束;对已梳过的梳成麻与机器短麻评号要正确。
(3)稳定车间的温度与湿度,以保证麻纤维的回潮率和加工质量。栉梳机梳成麻时的回潮率要求在冬季为14%~17%,夏季为17%~18%。车间温度要求在冬季为15~20℃、相对湿度为60%~65%;夏季为25~32℃、相对湿度为65%~75%。
(4)梳成麻的再梳理。栉梳机生产的梳成麻,纤维较为紊乱且含有较多的麻屑及附着物,须经过整梳和重梳才能达到规定要求。
(四)成条
成条的任务就是将一束束尚未完全具备纺纱特性的梳成麻,制成连续不断的且具有一定细度和结构均匀的长麻条。
1.成条机组成与工艺过程 亚麻成条机主要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圈条机构组成,其工艺如图11-6所示。麻束均匀地铺放在6根(有的机台为4根)喂麻皮带上。喂麻皮带1由传动辊2传动,麻束经过喂入引导器3,使麻束初具需要的宽度后,进入喂麻罗拉对4、5,被导向针排区6。针排区中的针排为开针式,即只有一排工作针排,其由螺杆转动而推向前方,这时纤维再经过牵伸引导器7后,即被牵伸罗拉8、9握住。由于针排的速度接近喂入罗拉,而牵伸罗拉的速度大大高于喂入罗拉,所以纤维被牵伸罗拉引出时麻条就变细了。6根变细的麻条从牵伸罗拉引出后,又在并合板10上进行并合后,再由一对出麻罗拉11、12,把麻条引出,经淌条板13送入麻条筒14中。当麻条纺到规定长度时,由满筒自停装置使机台停转。
图11-6 成条机工艺简图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已有将自动成条机与栉梳机联合在一起的栉梳—成条联合机。栉梳机输出的梳成长麻麻束,直接由自动成条机铺放在成条机的喂麻皮带上使用,省去了中间储存的环节,也省去了部分工人。
2.成条主要工艺
(1)牵伸倍数。成条机的牵伸倍数为15~30倍,由于成条操作是手工喂麻,6根并合,选牵伸倍数时,以较低为准,一般为18~21倍。
(2)喂入与输出速度。成条机的喂入速度为0.96~1.2m/min,输出速度为18~20m/min。
(3)针板升降次数。成条机的每分钟升降次数为69~100次/min较适宜。
3.成条质量控制 成条机纺制出的麻条定量控制范围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为了满足支数均匀、偏差小的纺纱要求,一般在成条机纺制的麻条偏差很大时可进行配组使用。配组的原则是,每组6条亚麻条的平均支数达到规定的要求即可。
(五)并条
成条机制成的长麻麻条,还要经过并条机的并合、分劈、牵伸等作用,以达到后续工艺的要求。一般根据所纺纱线线密度和成纱质量的要求,长麻纺的并条要经过4~5道。
1.亚麻并条机的组成与工艺过程 亚麻并条机一般有螺杆式并条机和推排式并条机两种。螺杆式并条机的加工质量好,但产量较低。螺杆式并条机的机构与毛纺、苎麻纺中针梳机类似,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由于亚麻的纤维长度长且粗,因此针排的长度长且针粗、稀;二是亚麻并条机的输出部分有一个并合板,各牵伸单元输出的麻条经并合板再次得到了并合,如图11-7所示。推排式则主要是前后罗拉间的针排由许多针栉杆组成,且通过链轮传动,将针栉杆推向前方,相对停顿时间长,成条质量差,但其产量高。
图11-7 并合板示意图
1—条子 2,3—牵伸罗拉 4—并合板 5,6—出麻罗拉 7—条筒
螺杆式和推排式亚麻长麻并条机,分别如图11-8和图11-9所示。螺杆式亚麻长麻并条机的工艺过程为麻条自喂入架下的麻条筒1中拉出,经导引罗拉2和3,然后在喂入罗拉4下、自重罗拉5上和喂入罗拉6下喂入,进入针排区7,针排的速度接近或稍大于喂入罗拉的表面速度,使麻条张紧,并被针排上的梳针刺透,随针排向前运动,直至牵伸罗拉9和胶辊8的钳口处被握持而输出,麻条自牵伸罗拉9和胶辊8输出后由牵伸集合器引导,在并合板10处进行并合,再由麻条引导器11导入,经输麻罗拉12和13引出送入麻条筒14中。
图11-8 螺杆式亚麻并条机
图11-9 推排式亚麻长麻并条机
1—麻条 2—小转子 3—喂麻引导片 4—下喂麻罗拉 5—自重加压罗拉 6—针排 7—链轮齿
8,16—牵伸—引导片 9,10—牵伸罗拉 11—喷嘴 12—并合板 13,14—引出罗拉 15—麻条筒
2.主要工艺参数
(1)牵伸倍数。并条机的牵伸倍数为6~12倍,各道配置的牵伸倍数是不同的,一般是采取逐道加大的方法。各道并条机的牵伸范围见表11-25。
表11-25 各道并条机的牵伸范围
(2)针排与喂麻罗拉张力牵伸。针排与喂麻罗拉张力牵伸一般为1.015~1.045。
(3)牵伸罗拉与圈条器之间的张力牵伸。牵伸罗拉与圈条器之间的张力牵伸为1.013~1.034。
(4)喂入与输出速度。并条机的喂入速度为1.7~2.5m/min,输出速度为15~20m/min。
(5)针板打击次数。针板打击次数一般为170~240次/min。
3.熟麻条的质量控制 在熟麻条的质量控制中主要是保证条干均匀和定量稳定,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设备状态良好,工艺参数选择合理,尽可能减少机械波和牵伸波的产生。
(2)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要求喂入铺麻均匀,每束麻的搭头长度保持一致;轻重麻条合理搭配在一组使用,以保证出麻均匀。
(3)保证纤维回潮率和车间湿度。并条机上所用亚麻纤维的回潮率为14%~16%,车间相对湿度在55%~65%。减少纤维间、纤维与梳针和罗拉间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
(六)粗纱
亚麻粗纱机与棉纺、绢纺及毛纺有捻机的组成和工艺过程基本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是其牵伸装置采用单针排牵伸,如图11-10所示。亚麻纤维通过牵伸区时,靠一排排针将纤维进一步分劈,以提高亚麻工艺纤维的分裂度。粗纱筒管则带有孔眼,以方便粗纱煮漂时溶液的渗透,如图11-11所示。
图11-10 亚麻粗纱机工艺过程简图
1—条筒 2—导条板 3—导条器 4—喂给罗拉
5—自重压辊 6—引导器 7—针板 8—前罗拉
9—上皮辊 10—导纱器 11—锭翼 12—筒管 13—锭子
图11-11 亚麻粗纱筒管
亚麻粗纱机按加工纤维长度可分为长麻粗纱机和短麻粗纱机,它们的结构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牵伸机构和针排的隔距不同。(www.daowen.com)
1.工艺参数选择
(1)粗纱机锭速。粗纱机锭子速度是决定粗纱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亚麻纺纱生产中,粗纱机的锭速一般在500~750r/min。
(2)粗纱机牵伸倍数。长麻粗纱机上采用的牵伸倍数是9~13倍,短麻粗纱机上采用的牵伸倍数是5~8倍。
(3)粗纱捻系数。粗纱捻系数的选择与所用原料性质、所纺粗纱线密度、细纱机牵伸机构及亚麻纺纱系统等因素有关。长麻粗纱捻系数常用公制表示,一般为19~23;短麻粗纱捻系数一般为30~35。为使细纱加工顺利,通常漂白纱的捻系数大,本色纱的捻系数小。
2.质量控制 与其他纺纱系统一样,亚麻粗纱的质量指标主要是重量不匀和条干不匀。为使煮漂时溶液易于渗透,粗纱卷绕密度也应控制在[(0.34~0.35)±0.02]g/cm3。
(七)粗纱煮漂
由于亚麻采用工艺纤维纺纱,其纤维粗、硬,难以直接纺制低线密度和高品质的纱。因此,在最后的成纱(细纱)工序前,必须对粗纱进行煮练,进一步去除纤维中的胶质,使纤维松散,以利于细纱牵伸时能顺利地将纤维进一步分裂劈细,如最终产品需要将亚麻纤维部分或全部漂白,还应在煮练时增加漂白工序。
与苎麻的脱胶类似,亚麻的化学脱胶也是采用酸、碱等,将非纤维素的部分(即胶质)去除,但与苎麻的全脱胶不同。由于亚麻的单纤维长度短,为保证纺纱时所需要的纤维长度,亚麻的煮练是半脱胶,以残留部分胶质将短的单纤维粘接成满足纺纱要求的工艺纤维。亚麻的色素重,因此,采用过氧化氢水溶液(双氧水)难以全部漂白,还要采用亚氯酸钠。
1.亚麻煮漂的流程 亚麻本色纱不需要漂白,只需用酸、碱进行煮练。如果需要漂白,则视对漂白程度的要求而采用半漂或全漂工艺,半漂一般只用一道漂白,如亚氯酸钠漂白(亚漂)或双氧水漂白(氧漂);全漂则先亚漂再氧漂。
亚麻煮漂的工艺流程为:
2.粗纱煮漂的工艺过程 当煮练锅内的含有烧碱(NaOH)、纯碱(Na2CO3)、烷基磺酸钠、硅酸钠(Na2SiO3)等化学药品的煮练溶液温度升到70℃时,将已装好粗纱管的粗纱架放入锅中,然后封闭锅盖,继续升温,当达到煮练温度110℃或煮练压力为196kPa时,开启电动机,让锅内溶液开始定时的正反循环,经过若干次的正反循环并达到总的煮练时间(如1.5~2h)后,开始减压。当达到常压时,先把溶液从锅内排出或回收,然后注入60℃左右的热水洗一次或两次,每次15min,洗毕后排出废热水,然后用浓度为0.8g/L左右的硫酸或醋酸浸洗10~15min,(如需漂白,则此时加入漂白溶液,对粗纱进行漂白),再用冷水洗,时间为10~15min。当冷水洗毕后,打开锅盖,从大锅中吊起粗纱架,将另一只装满未煮粗纱的粗纱架再吊入大锅内,开始一次新的煮练(图11-12)。
3.煮练工艺
(1)轻煮工艺。指粗纱经煮后的重量损失在11%以下时的工艺。采用的碱液浓度为2~3g/L,温度为100~105℃,时间为1.5h。
(2)强煮工艺。指粗纱经煮后的重量损失在15%以上时的工艺。采用的碱液浓度为3~5g/L,温度为105~110℃,时间为1.5~2h。
图11-12 粗纱煮漂示意图
1—立式煮锅 2—粗纱架 3—粗纱装置情况 4—蛇形蒸汽管 5—锅外回流管
6—冷热水注入管 7—溶液储存罐 8—溶液循环泵 9—主体电动机
浴比:1∶10~1∶15。
(八)细纱
亚麻细纱机与棉纺、毛纺、绢纺细纱机一样,主要是将粗纱抽长拉细成符合要求的细纱,并做成一定卷装供后道工序使用。
亚麻纺纱基本采用湿纺细纱机,这是它与其他纺纱系统的最大差别。粗纱在进入牵伸机构前,先通过特制的水槽进行浸湿,使粗纱在完全湿润的状态下,进入牵伸区受到牵伸作用,由于湿润状态下胶质黏性降低,各单纤维间的联系力减弱,有利于工艺纤维被牵伸、分劈,从而使组成最终成纱的纤维(束)变细,提高了最终成纱的质量。因此,湿纺细纱比干纺细纱条干均匀、强度高、毛羽少。
1.亚麻湿法纺纱工艺过程 湿纺环锭细纱机主要由喂入部分、浸润槽、牵伸部分、加捻、卷绕、成形等部分组成。其工艺过程如图11-13所示(见录像11-4),多孔粗纱管1放置在回转的蘑菇状托盘上,从筒管上退绕下来的粗纱,经过转动的引导转子进入水槽2,粗纱在水槽内受热水浸润后,绕过强制回转的喂入辊,再进入牵伸装置3,该牵伸装置由喂入罗拉、单皮圈轻质辊和牵伸罗拉(前罗拉)组成,浸透的粗纱由喂入罗拉喂入,经中间单皮圈轻质辊托持,到达牵伸罗拉,由于牵伸罗拉的表面速度较喂入罗拉快得多,所以粗纱在此间受到牵伸作用,工艺纤维受到了进一步分劈,须条的支数得到了提高。由牵伸罗拉输出的纱条,受到加捻作用,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而成细纱。这时,细纱通过叶子板上的导纱瓷眼,穿过骑在钢领上的钢丝圈(或尼龙钩),被卷绕于插在锭子4的纱管上。
由于亚麻湿纺的断头较多,为减少纤维损失,亚麻湿纺细纱机有单锭断头自停装置,当某个前罗拉输出的纱断头时,探杆上抬,使该单元的喂入罗拉停止喂入(参见录像11-4)。
图11-13 亚麻湿纺细纱机
亚麻湿纺细纱机的牵伸装置有胸板式、单胶圈轻质辊式等,如图11-14所示。这些牵伸装置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不够理想,使得成纱的不匀较大,难以纺较高支纱。目前,已有双胶圈牵伸装置,可以更好地控制牵伸区中的纤维运动,使成纱细度更高,成纱质量也得到改善。
图11-14 亚麻湿纺的牵伸装置
2.湿纺细纱的主要工艺 湿纺细纱机工艺参数主要有牵伸倍数、牵伸罗拉中心距、速度、捻度、罗拉加压、水槽温度、钢丝圈号数、升降动程与速比等。
(1)牵伸倍数。一般纺细特(高支)纱比纺粗特(低支)纱的牵伸倍数选得大些;粗纱定量重,细纱牵伸倍数大;纺短麻时牵伸倍数小,长麻时牵伸倍数可稍大些;纺煮练或漂白纱时,牵伸倍数可选得更大些。亚麻细纱机常用的牵伸倍数见表11-26和表11-27。
表11-26 胸板或挡杆式牵伸机构常用的牵伸倍数
表11-27 皮圈式牵伸机构的细纱机常用的牵伸倍数
(2)牵伸罗拉中心距。隔距确定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粗纱中的纤维长度长,罗拉隔距可加大;粗纱捻度大,罗拉隔距可放大些;细纱机上水槽温度高时,罗拉隔距小些;水槽中使用助剂时,则罗拉隔距宜小些;经过煮漂的粗纱,罗拉隔距宜小些;牵伸机构型式不同采用的罗拉隔距也不同。细纱生产中常用的罗拉隔距见表11-28。
表11-28 细纱生产中常用的罗拉隔距
(3)锭速。细纱机锭子转速,将直接影响机台的生产率,但是选定锭子转速与机台状态的好坏、所纺细纱特数(支数)、配用的钢领直径以及机台断头率水平等因素有关。一般湿纺细纱机的锭速范围为5000~8000r/min。
(4)捻系数。细纱的用途不同,其捻系数也不同。其次还要根据设备型号、所用原料、半制品质量等综合考虑。如采用不同的纺纱系统,所选择的捻系数不同。一般湿纺捻系数比干纺捻系数大;纤维细、平均长度长,则捻系数可小些;特数低(支数高)的细纱,应选择较大的捻系数。捻系数的选定见表11-29。
表11-29 亚麻纺细纱常用捻系数范围
(5)水槽温度。水温高,则纤维更容易被牵伸劈细,为兼顾能耗,水温一般控制在20~35℃。
(6)钢领、钢丝圈型号和规格。钢领与钢丝圈要配套使用。钢领一般选用小锭狭边型,型号为3608,其边宽为4.5mm,内径为62mm。目前,钢丝圈用尼龙钩较多,且尼龙钩号是以1mg重为1号,计算公式为:
根据上式公式计算后,还要在生产实际中根据操作熟练程度、线密度粗细加以调整。
(7)罗拉加压。前罗拉采用气动加压方式,进入设备压缩空气的压力不超过20Pa,压力为60~100Pa,一般取75Pa,后罗拉为螺旋加压,一般取35Pa。
3.亚麻纱的质量指标 亚麻纱的品等分为优等、一等、合格。
亚麻纱的质量指标有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条干均匀度、100m纱内麻粒总数和400m纱内粗节数。干纺纱的品等由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条干均匀度、纱内粗节数评定。
(九)细纱的干燥
1.干燥的目的和作用 由亚麻湿纺细纱机上络下来的细纱,其回潮率为70%~100%,因此,必须对湿纺细纱进行干燥,使其回潮率达到12%以内。干燥就是将湿纺细纱中的水分变成蒸汽,然后将蒸汽排放出去,因此,湿纺细纱干燥必须具有热源及排汽设施。其基本作用就是由干燥的空气,吸收湿纺细纱受到热源作用后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通过排放设施排放出去,使湿纺细纱逐渐干燥。细纱干燥的目的如下。
(1)去除细纱中多余的水分,以防止细纱发霉变质,从而损害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
(2)为了便于运输、销售、后道工序使用及入库保存。
2.干燥设备与工艺
(1)干燥设备。
①箱式干燥机:其结构如图11-15所示,箱内的主要构件由离心式风机2,载湿纺细纱管小车1和管式加热器3组成。这种干燥机的最大特点是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小批量湿纺细纱的干燥。一般每只箱有两扇门,内放置小车一台,每台小车上可堆1350~1620只铝管湿纱。目前,有的工厂将载湿纺细纱的小车改为旋转式的载纱器,以使上、下层和前后层管纱受热均匀,减少管纱间的回潮率差异。
②隧道式干燥机:其结构如图11-16所示,机内主要由轴流风机1,运输链轨2,管式加热器3,离心式排气风机4组成。这种干燥机虽然占地面积大,但产量高,每小时可干燥细纱400kg左右。
图11-15 箱式干燥机
图11-16 隧道式干燥机
(2)干燥工艺。干燥机内温度一般为90~100℃,高于110℃时容易使纱变黄并损伤强力,干燥时间一般在6h左右,根据气候和供热能力有所变化。干燥后的纱一般回潮率在4%~7%,平衡回潮率为10%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