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进麻条加工:苎麻粗纱机的工艺分析及优化方案

改进麻条加工:苎麻粗纱机的工艺分析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麻条经头道粗纱机牵伸后,其条干与重量不匀率均较末道麻条有所增加,因此,二道粗纱机常以两根或三根头道粗纱并合喂入,以改善其均匀度。B465A型单程粗纱机与毛纺的B465A型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苎麻粗纱机的隔距较毛纺的长。而前、中罗拉的中心距应接近于苎麻纤维的主体长度,故选用112mm左右为宜,并可缩小无控制区的距离。

改进麻条加工:苎麻粗纱机的工艺分析及优化方案

1.种类与特点 苎麻纺粗纱机有CZ411型头道粗纱机(见录像11-1)和CZ421型二道粗纱机(见录像11-2)及B465(FZ)型单程粗纱机(见动画视频7-1),三者主要区别是牵伸机构型式不同。头道粗纱机采用针板梳箱牵伸机构,而二道粗纱机则采用五罗拉轻质辊牵伸机构,它们的喂入机构由于喂入制品不同,也有所不同,而加捻卷绕机构则完全一样,都采用有边筒管卷绕。单程粗纱机采用较为合理的胶圈牵伸机构,故其牵伸能力大,完全可以取代原来的两道粗纱,它采用无边筒管卷绕,卷装也较有边筒管大得多。

纺粗特纱时(如105.3~133.3tex),通常采用CZ411型头道粗纱机或B465(FZ)型单程粗纱机;纺中低特数纱时(如40tex以下),除采用CZ411型头道粗纱机外,还要采用CZ421型二道粗纱机或用B465(FZ)型单程粗纱机取代这两道粗纱机。一般麻条经头道粗纱机牵伸后,其条干与重量不匀率均较末道麻条有所增加,因此,二道粗纱机常以两根或三根头道粗纱并合喂入,以改善其均匀度

CZ411型头道粗纱机和CZ421型二道粗纱机存在着速度低、卷装小、单排锭子及牵伸能力小、产量低等缺点。因此,它们已逐渐被速度高、卷装大、双排锭子及双皮圈牵伸机构的B465A(FZ)型单程粗纱机所取代,从而缩短工艺流程和提高粗纱产、质量。

B465A(FZ)型单程粗纱机与毛纺的B465A型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苎麻粗纱机的隔距较毛纺的长。

2.粗纱工艺与参数选择

(1)粗纱机牵伸型式。

①CZ411型头道粗纱机:采用针排牵伸机构,一般存在约50mm的无控制区,且其长度呈周期性变化,引起在前罗拉钳口附近附加摩擦力界分布不稳定,且对浮游纤维控制较差,而在前钳口附近又是大量纤维变速的区域,所以易使纤维变速点分布离散和不稳定,增加粗纱条干不匀。

②CZ421型二道粗纱机:它采用的是多罗拉轻质辊牵伸机构,由于苎麻纤维长度较长,一般常用的前后罗拉之间的隔距在320mm左右,而前罗拉与第Ⅰ轻质辊的隔距为65mm,第Ⅱ与第Ⅰ轻质辊之间的隔距也为65mm,第Ⅱ与第Ⅲ轻质辊之间的隔距为75mm,第Ⅲ轻质辊至后罗拉之间的隔距为90mm;轻质辊的重量分别为60g/两锭、80g/两锭、85g/两锭。由于隔距较大,轻质辊重量又较轻,因此,轻质辊所建立的附加摩擦力界强度较小,依靠它控制浮游纤维运动效果不够显著,特别在牵伸倍数较大时更为明显。

③B465A(FZ)型单程粗纱机:它采用了双胶圈牵伸机构,被牵伸的须条在上下胶圈之间通过。胶圈在其整个长度上对须条中纤维都有控制作用。尤以胶圈进口处与出口处对须条控制的作用最为主要。

a.在胶圈进口处,由于有弹簧加压,组成了对须条具有一定压力的控制点,加强了牵伸机构后罗拉附近的摩擦力界强度,使控制力增强。能保持控制力大于引导力,且控制区域长度较大,因而使浮游纤维保持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纤维运动较有规律。

b.在胶圈出口处,由于上胶圈通过胶圈销曲面而产生了对须条的弹性压力,实现对纤维的控制。这就有可能防止浮游纤维在未到达前罗拉钳口以前过早地被快速纤维所带走。这一控制点离前罗拉钳口线的距离在40mm左右。

双胶圈除了这两个控制点外,其中胶圈接触处都对纤维有一定的控制力,所建立的附加摩擦力界分布基本上符合理论要求。

另外,由于苎麻纤维的长度不匀率很大,一般CV值在80%左右,为了更好控制浮游纤维运动采用了滑溜牵伸。滑溜槽深度为1.5~2.0mm。

B465A(FZ)型单程粗纱机采用的双胶圈牵伸装置优于前述CZ411型、CZ421型粗纱机的牵伸机构,即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区域较广,作用较为均匀柔和,并且能使控制点更向前罗拉靠近,因采用了滑溜牵伸,故更能适应于纤维长度不匀率较大的苎麻纤维,因此,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双胶圈牵伸机构提高牵伸倍数的潜力较大,适纺特数范围较广,所生产的粗纱质量应优于上述两种牵伸机构。

(2)粗纱机牵伸部分的工艺配置。(www.daowen.com)

①罗拉中心距:B465A(FZ)型单程粗纱机前、后罗拉的最大中心距为320mm,前、中罗拉的中心距有两档,即112mm和150mm,根据对末道并条机麻条中纤维长度的分析,平均长度一般在70~80mm,交叉长度一般在240mm左右,还有少量超过240mm的超长纤维,且长度整齐度很差。因此,选择罗拉中心距很重要,对粗纱质量有较大影响。

在B465A(FZ)型粗纱机上,前、后罗拉的中心距应大于纤维的交叉长度,选用270mm左右为宜。而前、中罗拉的中心距应接近于苎麻纤维的主体长度,故选用112mm左右为宜,并可缩小无控制区的距离。

②滑溜槽深度:B465A(FZ)型粗纱机的牵伸部分是三罗拉双胶圈滑溜牵伸,滑溜槽的深度影响到中间附加摩擦力界强度的大小,对控制牵伸区中纤维运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工艺上,滑溜槽深度的选择,一般应视喂入条子的定量不同而异。在B465A(FZ)型粗纱机上纺制低特纱时,滑溜槽深度一般采用1.2mm;纺中特纱时,则一般选用1.5mm;而纺高特纱时,一般选用1.7mm。

③总牵伸倍数:粗纱机的总牵伸倍数主要根据细纱特数和末并定量而定,还要参照粗纱机的牵伸形式和细纱机的牵伸能力合理配置。粗纱机一般可采用较低的牵伸倍数,一般针排牵伸机构和多罗拉轻质辊牵伸机构采用的牵伸倍数在6~8倍。而双胶圈牵伸机构可略高,一般可采用8~14倍。粗纱机的牵伸分配主要根据粗纱机的牵伸形式和总牵伸倍数而定,还得参照条子和粗纱的定量和所纺品种等合理配置。CZ411型和CZ421型均为单区牵伸,而B465A(FZ)型三罗拉双胶圈牵伸为滑溜牵伸,主牵伸区对后牵伸区的牵伸比值为4~5.5。

④胶圈前钳口隔距块选择:胶圈钳口隔距块大小的选择与所纺粗纱特数、喂入末并条子定量及前罗拉钳口握持力(即前罗拉加压)等因素有关,隔距块选择不当,会造成粗纱条干均匀度恶化。目前B465A(FZ)型单程粗纱机的隔距块只有8mm、9mm和11mm三种,还应适当增加档次,以适应不同特数纱的需要。

⑤前罗拉加压:当喂入须条定量增加时,在牵伸倍数一定的情况下,牵伸力增加,则前罗拉加压应提高;或当喂入定量增加,而所纺粗纱特数一定时,即牵伸倍数提高,则牵伸力亦增加,前罗拉加压亦应增加。反之,则前罗拉加压可减小。在B465A(FZ)型单程粗纱机上纺中特纱时,前罗拉加压一般为490N/两锭,在纺高特纱时,前罗拉加压一般为540N/两锭。

⑥粗纱捻系数的选择:当喂入麻条品质和粗纱特数确定之后,粗纱强度主要取决于粗纱的加捻程度,即捻系数。

粗纱捻系数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粗纱卷绕和退绕张力要求的前提下,宜小不宜大。在具体选用时,还应考虑喂入麻条质量、工艺条件、车间温湿度及细纱机牵伸机构类型等。通常当纤维长度长或线密度低、柔软度好及粗纱定量较重时,捻系数可低;反之,捻系数应高。目前粗纱捻系数的选用范围大致如下。

a.头道粗纱:纯麻纱αm为18~24,涤/麻纱αm为17~20。

b.二道(或单程)粗纱:纯麻纱αm为23~26,涤/麻纱αm为18~20。

3.粗纱质量控制 粗纱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细纱质量,所以,要纺出质量优良的细纱,首先应纺出优良的粗纱,粗纱的质量指标控制范围见表11-16。

表11-16 粗纱的质量指标控制范围

粗纱重量偏差和重量不匀率过高,就会使细纱特数和重量不匀率难以控制在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容易造成细纱生产不稳定,甚至使细纱降等降级。当粗纱条干较差时,除这些不匀全部转移到细纱上以外,而且还会在细纱机牵伸过程中引起的附加不匀同时叠加到细纱上,这种附加不匀在粗纱具有周期性时更为严重,从而导致细纱质量进一步恶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