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集聚纺纱技术及其优势

集聚纺纱技术及其优势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胶辊与第二胶辊间为须条的集聚区。另外还有青泽公司、马佐里公司、丰田公司等生产的集聚纺纱装置。上述各种集聚纺纱技术虽然结构各有不同,但都是在原有环锭纺纱的基础上,在前罗拉钳口产生对纤维的集聚作用以减小或消除加捻三角区,这一特有的成纱机理使集聚纺纱在成纱质量、后道加工、产品风格、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集聚纺纱技术是在传统的环锭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环锭纺纱新技术。如图8-28所示,在传统的环锭纺中,从前罗拉钳口引出的具有一定宽度(w)的纤维须条受到加捻作用时,在前罗拉钳口附近便形成加捻三角区,加捻三角区的外侧纤维承受较大的张力,中间的纤维承受的张力较小。大部分纤维会加捻成纱,而部分未受控制的边纤维会形成纱线毛羽及飞花。集聚纺纱技术是使从前罗拉钳口引出的纤维束在牵伸区完成牵伸后,在前罗拉钳口下受到气压(负压)或机械装置的集聚作用,在集聚力的作用下,须条的宽度减小,原有的纺纱加捻三角区消除或大大减少,从而使所有纤维被紧密地集聚加捻到纱体中,大大减少了成纱的毛羽,并提高了纱的强度(见动画视频8-3)。

图8-28 集聚纺纱的原理图

(一)集聚纺纱类型

集聚纺纱类型可分为气压式和机械式两大类。气压式多为负压吸风式,对纤维的控制柔和、有效,减少毛羽的效果更明显,但胶圈、风机等消耗很大。而机械式的机构简单,运转维修成本低,但成纱的毛羽指标等不及前者。

1.立达(Rieter)Com forSpin纺纱装置 立达公司生产的集聚纺纱装置名称为ComforSpin,其装置结构如图8-29所示。

ComforSpin纺纱装置的结构特征如下。

(1)在原牵伸区前增加一个气动集束区。

(2)将原来的前罗拉改为钢质空心网眼滚筒(罗拉),直径比一般前罗拉的大,其上装有两个胶辊,第一胶辊(握持胶辊)与前罗拉组成纱条加捻握持钳口,第二胶辊(牵伸胶辊)与前罗拉组成牵伸区的前牵伸钳口。第一胶辊与第二胶辊间为须条的集聚区。

图8-29 立达Com forSpin纺纱装置

1—网眼吸风罗拉(前罗拉) 2—第二胶辊(牵伸胶辊) 3—第一胶辊(握持胶辊) 4—吸风组件 5—气流导向装置

(3)前罗拉为钢质网眼滚筒,形似一个小尘笼,内有圆形截面吸聚管(负压)与吸风风机等组成吸聚罗拉,即有负压的前罗拉。圆形截面吸聚管上装有一块开了一个由后向前逐渐变窄的V形狭槽的工程塑料部件组成的吸气槽,V形槽长度跟须条与前罗拉接触长度相适应,并与输出方向有一定偏斜度,当在主牵伸区须条离开牵伸钳口时,因负压的吸附作用,须条由V形槽控制在网眼前罗拉上,并向前输送到第一胶辊处,即握持钳口处。

2.绪森(Suessen)Elite纺纱装置 绪森公司集聚纺纱装置名称为Elite,其装置结构如图8-30所示。

图8-30 绪森Elite纺纱装置

Elite纺纱装置结构特征如下。

(1)在传统的牵伸装置前加一组气动集聚装置。

(2)原牵伸装置不变,在前罗拉的前面加装一套组合件,包括一个异形截面吸聚管,上套一个网格多孔胶圈(通常是化学纤维织成)和一个牵伸前上胶辊(握持胶辊),组成加捻握持钳口。新增加的前上胶辊通过一个啮合齿轮由原来的牵伸前上胶辊传动。吸聚管上套着一个网格多孔胶圈,它有无数微孔,允许气流通过,但纤维不能通过。胶圈由牵伸前上胶辊摩擦传动。(www.daowen.com)

(3)异形截面吸聚管表面在每个纺纱部位都开有呈斜向的吸气槽,便于纤维的轴向旋转并向纱轴靠拢,其结果使纤维尾端紧贴于纱条上。吸聚管表面的流线型设计使纱线在前罗拉表面的包围弧完全消失,也就是须条离开牵伸钳口时受负压的作用被吸附在网格多孔胶圈的狭槽部位并向前输送到握持钳口,再加上握持胶辊加压很小,使纺纱三角区基本消失,因此,纱线毛羽减少,提高了可纺性。

3.罗特卡夫特(Rotocraft)的RoCos纺纱装置 瑞士罗特卡夫特公司的集聚纺装置名称为RoCos,其装置结构如图8-31所示。

图8-31 RoCos纺纱装置

RoCos纺纱装置的结构特征如下。

(1)在原牵伸区前增加一个机械(集合器)集束区。

(2)在原来的前罗拉1上装有两个胶辊,第一胶辊2(握持胶辊)与前罗拉组成纱条加捻握持钳口B,第二胶辊3(牵伸胶辊)与前罗拉组成牵伸区的前牵伸钳口A。第一胶辊与第二胶辊间的集合器4为须条的集聚区。

(3)起集束作用的集合器依靠磁性紧贴在前罗拉表面,依靠机械力的作用使须条紧密集合,避免了依靠吸风负压进行集聚时所必需的风机、吸风管和网格圈等附件。

另外还有青泽公司、马佐里公司、丰田公司等生产的集聚纺纱装置。

上述各种集聚纺纱技术虽然结构各有不同,但都是在原有环锭纺纱的基础上,在前罗拉钳口产生对纤维的集聚作用以减小或消除加捻三角区,这一特有的成纱机理使集聚纺纱在成纱质量、后道加工、产品风格、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二)集聚纺工艺及其纱的品质

集聚纺的工艺与传统环锭纺的类似。气压式的负压为1800~2200Pa,凝聚罗拉与牵伸罗拉之间的牵伸倍数为1.03~1.05倍,由于集聚纺的纱毛羽少,与钢丝圈间的摩擦严重,所以,一般选用耐磨性好的钢丝圈。又由于集聚纺的加压一般比传统环锭纺的略大,所以其锭速一般与传统环锭纺的相同。

集聚纺的纱线毛羽明显减少,尤其是3mm及以上长度的毛羽更少,同时,由于原来形成毛羽的纤维都被加捻到纱中,因而提高了纱的强力。与同特数传统环锭纱相比,一般管纱毛羽降低50%,筒纱毛羽降低70%左右,细纱强力可提高5%~10%,当细纱捻度减少15%,股线捻度减少20%时,集聚纺纺制的纱的强力仍可与传统环锭纱相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